第5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戴尔·卡耐基作品卡耐基成功全集经营管理方略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时间的微分与积分,最重要的论点为“河流”及“大海”。河水是从上 游流向下游,保持一定的律动。水面上的波光粼粼,水流动的潺潺声,能明确显示时间的微分。另一方面,海与河流不同,好舍己为人,以本身象征悠 久的时间。惊涛拍岸所产生的白色浪花,眺望海边与水平线连接的那一端,感觉上时间是停止的,让人有种回溯到 100 年或 300 年前的感触,或者实现 跨越时空到达未来的梦想。

时间的本质,以“流程”而言,是属于意识流程、生命流程和时代流程, 每一流程都能以时间的运动加以捕捉。如果要正确地把握住流程的运动及本质,就必须掌握时间的微分和积分规律。时间的流程,由微分的时间和积分 的时间构成。例如:时代的流程,最终是用积分方法来下结论。但是,左右流程的时间及无限短时间,是由微分方法来决定。

管理者的人生,以生存的时间流程加以捕捉。以此方式,管理者对于自 己人生的微分与积分,享有共有而实际的存在。简单地说,充实自己现存的瞬间,最后形成充实的 1 年、10 年乃至一生。

时间价值“时间价值”与钟表时间价值、活的时间价值,做一比较探究。时间价 值,是一小时或一日的单位时间所产生的价值。然而,在某时间内所获得的价值总量(生产量、利润额)等,以下列公式来表示:价值量(v)=时间价值(q)×时间(t)。较聪敏的人,对时间价值,以物理 学方式表示:工作效率=力×距离÷时间(某时间内的工作量)。从以上方程式中,可以明显看出时间价值。这些推论与事实相符。工作及人的一切活动, 可从时间观点捕捉。发生的价值 v,等于时间价值 q 乘以时间 t,能加以肯定。

被实现的价值,其投入的时间,以钟表时间或活的时间场合计算,会有很大 的差别。其中的原因,由上述可以明确地了解分析。对时间 t 的观察,有钟表时间和活的时间的差别,t 可随之改变,产生距离。以一日工作 8 小时为 例。如果以钟表时间计算,即为 8 小时。以生存时间计算,则要考虑时间的伸缩性、厚度及密度等因素。比较的结果,8 个小时工作时间会产生膨胀或 收缩的效果。这种思考的困难,在于不易以常识衡量。例如:习惯于钟表时间的公司职员,公司一日 8 小时的工作数,要产生一日 16 小时或 50 小时的 工作数,会有强烈的抵触感觉。较易接受的思考方式是,价值量 v的差别, 是由时间价值所产生的。假设时间 t 为定值(8 小时)。相对地,单位时间 价值 q,则是保持各种价值的变数。生活于钟表时间的人,其 q值是僵硬的, 属于安定停滞型。而生活于活的时间的人,实际的深度、延长、厚度一体化, 形成时间价值 qt 值有无限大的可能性。为何 qt值在可能范围内极大化。钟 表时间的生活或活的时间的生存生活方式,其选择方法,是根据 qt 值,由价 值 v的大小加以左右、决定。另外,还有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即为“效率” 问题。效率会带给时间 t、时间价值 q 很大的影响。工作效率化,将 8 小时的工作时数,以 5 小时完成,则节约了 3 个小时。如此,效率提高 3/5,也 就是 60%的工作效率。效率,常以“外部效率”或“钟表效率”称呼。一般广泛通用的效率属于这种。信息化、技术革新、合理化、系统化、标准化, 是由人的外部对环境加以改善,使钟表效率提高,同时,也使钟表时间产生的时间价值增大。此外,有一种效率称之为“内部效率”。是从时间论上, 从不同的角度所采取的观点。这反不如钟表效率高。实存效率,并非由人的外部产生,而是由内部产生。生存构造、实存深度、充实度、判断力、集中 力,能对时间产生作用,使实存效率提高,同时活的时间的时间价值也随之 增大。

时间效率提高,时间价值增大,这是时间开发的重要课题。因此,钟表 时间效率化、时间有效活用和时间的管理相当重要,但如果缺乏活的时间的观点和方法论的展示,则开发时间是无法获得充分的成功。因此,开发时间 如果在钟表时间、活的时间两方面徘徊不前,反不如在活的时间上下功夫。

时间的意识化及时间意识关于时间,必须将三点明确化:第一,时间是由钟表时间和活的时间两 者共存而组成的,而后者与人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第二,时间是高度的抽象名词。要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必须具有高度的思考能力;第三,时间的增 长属于高层次的思考与自觉性的思考。

空间和物体,凭肉眼能够看见。如咖啡杯、橱柜能根据其形象加以识别, 但时间并不能与形象相结合。对时间的认识,不能依靠视觉或表面形象。以欲望、意志、感情,是无法认识时间的。因而,当管理者面临喜怒哀乐时, 常忘记了时间的存在。时间意识,是属于可知性的。管理者必须更细致地分 析。

时间的意识化,通过以下程序施行:首先,必须将时间加以“分节”。 因为时间具有延长、厚度和密度等特性,根据这些性质,把时间区分,使事情成为可能,即依靠这些理论,这种作法,使漫长的时间,处于缓和和扩张 的起伏状态。接着,要把时间加以分区,按照区间分别。区间的重要,是将时间“切断”。例如:管理者使用“时段”是用时间区间的方法把时间分区。 再者,时间的价值,是对其进行分析、把握。譬如:依照“顺序”进行,是一种时间的概念,展开的顺序也极有意义。另外,含有特权的空间,如舞厅、 皇宫、董事长室,时间也存在着特权的价值。如不能对这种时间的意义和价值加以分析、认识,是无法具有较深的时间意识。另外,对时间的总体认识。

如在区间(期间)的范围内加以把握,是属于总体认识;在某种情况下,必 须对时间的实存性质、意识、价值,做总体的认识。历史认知,是时间总体认识的典型例子,意味着时间意识,需借助于时间积分的考察方式和手续。 否则,不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时间的意识化及时间意识,对开发时间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开发 时间是将抽象的时间意义给予意识化开始的。开发时间是以时间价值增大、自我充实为目的,即你对时间意识化做到了某种程度。事实上,每个人都具 有某种程度的时间意识。有许多情况,管理者对事情并非十分自觉。所以,没有充分做到时间意识化。有时,对现有的时间意识已感到满足,未能充分 实现时间意识化。这些都将成为开发时间的绊脚石。开发时间的出发点是意识的转换。如果没有不停的时间意识转换,你要开发时间,是无法获得成功 的。

时间的理性与感性管理者对时间认识的能力,相当于对时间的体会,即依存于判断力、分 析力、推理、构想等理性的思考和感知,而带给人们时间意识。

认识时间的源泉,除了理性以外,还有“感性”。感性的行为,又可称 为“感觉”。把时间当作一种捕捉感觉的作用,称为“时间感觉”。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时间感觉是毫无疑问的。在进行某些行动时,虽然没有看钟表, 但对于时间的早、晚、长、短有实质的感受。关于时间的密度、运动、律动,也存有一定的感觉与体会。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感觉,感觉可以说是一种能 力的表现,因个人而有差异。同一个人的身体内,这种能力在睡眠中会产生很大的标准差。时间感觉现象非常明显。在所有的感觉中,时间感觉一直处 于负数的状态。例如:“短”、“长”、“时间过了很久了”、“就快了”、“在这之间”,管理者经常保持这种惰性的时间态度,是无法与钟表时间所 把握的精确度相提并论。此外,对于形态、色彩、规程、味道、温度的识别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一般人认为时间具有惰性的性格。但以管理者的观 点,这并非是属于性格,主要由以下两种原因产生:第一,时间感觉较他人散漫;第二,时间意识不发达。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改进,即会一直处在迟 钝的时间感觉中。相反地,为了提高认识时间的能力,对时间的感觉、使时间意识明确化,是相当重要的课题。在睡眠中,锻炼出判断是否处于胡思乱 想或清醒的状态,才是有效的方式。

理性与感性,是开发时间的两种牵引力。强烈而明晰的理性,敏锐的感 性,能给开发时间很大的贡献。通常,管理者以理性为基础,感性能辅助理性,能更完整地认识时间,甚至全面性地取代理性,是具有对时间直观性加 以认识的角色。

时间的陷阱认识时间的方法之一,是借助于钟表,对时间加以表示,设计“时段”, 详细表示时间位置、时间经过。这种对应的形式称为时段主义,即“将时间予以时段化的思想及观念体系”。“时段表现主义”、“时段分割主义”、“计划主义”等都是由“时段主义”所变化而产生的时间观念。由此可知, 时段主义的合理性,是毫无疑问的。它使时间意识发达,有着很大的贡献。

钟表的发明,给予时间物理量上的衡量标准,保证时间的正确性。让管理者能针对休闲时间、工作时间,合理地计划与管理,使效率得以提高。这些是 时段主义的优点。从反面来看,时段主义将时间完全时段化。关于时间的问题,延伸到管理者的问题,全部予以数量化,最后还原成一张计划表。时段 主义是很容易掌握并实用的方法,但由于它是彻底的还原主义,把“人生与时间”的实际存在的重大问题,以乏味的时间计算术歪曲和矮化。这是时段 主义所产生的致命性缺陷及危害。

在所谓的时间管理论中,这种问题总是重复提到。世上泛滥的时间管理 论,即是本质性的时间加以管理的思想论调与观念体系,它立足于时刻主义、计划主义是毫无疑问的。从时间术来看,时间管理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旧有 的时间管理论根本的缺陷及实际存在已完全无法脱离时间的问题,在毫无疑问的情况下从头至尾,将时间问题以时段及计划方式来处理,这就是它的缺 点。对于说明管理时间的书籍,几乎完全是这类形式,好比沙子一般,毫无味道,都是由这些缺点引起的。更要强调的是,从时段主义到管理时间而产 生的思想及观念体系,会使管理者的生活感到窒息。这是远离自我实现的阴谋,属于误区。如果要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站在自我生存的原点上,以免 掉入误区。

时间的独特性一般管理者不善于时间管理,恐怕与时间的独特性有关。时间的独特性 有四点:(1)供给毫无弹性: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它的供给量在任何情况 下都不会增加,但也不会减少。因此,管理者无法针对时间进行开源。

(2)无法蓄积:时间不象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被积蓄储藏。不论 管理者愿意或不愿意,管理者都被迫按一定的速率消费时间。因此,管理者无法针对时间进行节流。

(3)无法取代:任何一种活动都有赖时间的堆砌。这就是说,时间是任何 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因此,时间是无法取代的。

(4)无法失而复得:时间不能象遗失物那样失而复得。它一旦丧失,则会 永远丧失。例如,延迟半小时开车的司机安慰乘客说:“不用担心!我会把丢失的时间抢回来,因为我们将按原定时间抵达目的地。”虽然开快车可准 时抵达目的地,但是司机与乘客却要因此而支付额外的代价,如危险性、油量耗费、汽车折旧的增加等。严格说来,丧失的时间是无法挽回的。

时间与空间有着魔术般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第一是“影响”的关系。从未开发过的土地,到形 成开发热潮的现象,就是时间影响空间最好的例子,和非洲土地的沙漠化、建筑物的老朽是同样情形。如铁的氧化或自然的风化一般,时间会氧化或风 化成空间。

相反地,空间影响时间是怎样的情形呢?李光辉在极少变化的山林荒野 中,孤独地生活近 30 年,时间宛如静止一般。又如,人在列车之中,一面听着音乐,一面浏览着窗外的景色。突然,窗外出现了奇妙的景色。这个时候, 一般人的目光都会渐渐地被景色所吸引,一时忘记了音乐的存在,只注视着景色。这个过程是,在时间(音乐)中,空间(景色)渐渐地侵入,最后竟 全面地取代了时间。脑中的思考原本沉浸在音乐或对方的会话之中的时候,周围突然发生意外事件,注意力就会转移到那上面去。这是由于空间的突然 侵入,时间的流程被迫中断,不按规律办事的原因。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关系,在思考中也常出现。思考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二重属性,两者时常互相 影响。理论性地顺序地思考的时候,突然的一个意念、意象的出现,就会慢慢地膨胀,即空间的侵入影响;另一种情形是,它被某个意象吸引去的时候, 不经意的思想理论或文章,会有纷乱的出现,即时间的侵入影响。时间和空间的第二个关系是“规定”和“支配”可以当作同义词。东西一般都有耐用 年数,时间是东西的寿命,因此,规定的存在就是支配的存在。规定他或支配他人的力量,时间要比空间来的强而有力。但是,空间规定或支配时间的 情形也并非没有。例如古代的希腊,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人才辈出。

市民诞生的数目与政治参与热情,都远远超越了当时其他的地区。都市的空 间便由此产生,直到今日,这段时间带来了极大且长远的影响。再如,随着今日的都市化,产生了交通阻塞现象。热闹集中的都市空间,不可避免地带 来了交通阻塞,对时间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时间和空间之间,有着魔术般的关系。两者虽然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东西, 但是空间变换时间,时间变换空间的例子,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关于空间变换成时间的例子,有一段非常精辟的叙述:“踏上旅途已有二日,人类还有生活在人类周围的事物,对尚未扎根的 青年是更甚的事——是日常生活,即义务、利害、忧虑、目标,用自己的名称称呼的事物的时代已经远去。这些在前往车站时的马车里思考后,也已经 远远离去了。”

“通常,只有凭着时间产生的力量,在我们人类和故乡之间回旋,显示 出扩展的空间。即空间也时时刻刻产生心理性的变化。然而,这和时间产生的变化相似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更为强烈”。

“和时间相同的,空间也会产生被遗忘的力量。但是空间是将人类从各 种关系中解放出来,转移到自由的自然状态的方法。实际上,空间可以使孤陋的俗人,瞬间成为流浪者”。

空间变为时间,和时间变为空间都有相同的作用。通常没有发觉这点的 人,也没办法说明;另外,回顾自己的旅行体验的话,的确如此,不是吗?

讨厌的事,过了不久会遗忘。为了忘却讨厌的事而旅行的人也很多。这种场 合里,时间和空间就是相互变换的关系。

其次,时间变换为空间的,可举钟表或电影为例。钟表上时间的推移, 是钟表上走动的指针来回地运动,是空间性的表现。变换是“印象”,钟表是空间印象变换的装置。电影则是由几百个、好几千个片段,经过高速的连 续放映,而在银幕上出现的运动空间。如果还不明白,那么想想音乐或说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音乐、说话的言词是由声音的连结,如同念珠一般联结 而成的,会浮现一种意念,这是时间的功用。人们一边听着音乐,在不知不觉中自然的情景就会浮现于脑海,听着对方的话,脑中也会浮现出各式各样 的印象。这个时候,时间变换成空间,时间创造空间。最后,现代物理学,也有空间和时间互相变换的原理。实际上,变换公式早已被提出。

二、走出时间管理的误区

培养克服时间管理误区的技能管理者克服时间浪费的途径,管理问题便是“培养克服时间管理误区的 技能”。时间管理误区,是指导致时间浪费的各种因素。在作好这项工作之前,管理者必须先认明自己所面临的时间管理误区。各种时间误区,大致上 可以区分为外生误区与内生误区两类。所谓外生,即指由他人所引起的时间浪费因素;至于内生误区,则指由自己所引起的时间浪费因素。在初次落入 误区时,一般管理者所列举的多半是外生误区。这种“先求诸人,后求诸己”

的态度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却有害于时间管理效能的提高。

某专家曾针对参与某次时间管理研讨会的 40 位高层管理者进行实验。在 研讨会之前,他要他们列举自己参考的时间误区,结果获得下列的外生误区:(1)供作解决问题的资料不齐全;(2)员工问题;(3)电话;(4)例行性工作;(5)会议;(6)访客;(7)外界活动;(8)危机的应付;(9)沟通欠佳。 紧接着,让这些高层管理者观看一部由彼得。杜拉克现身说法制作的有关时间管理的影片。看过影片后,他再让他们列举他们在看影片之前未曾列 举的时间误区,结果进一步获得下列的内生误区:(1)在同一时间想做太多的事;(2)不切实际的时间估计;(3)拖延;(4)不注意聆听;(5)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请托;(6)事必躬亲;(7)办公桌零乱不堪;(8)只授与下属责任,但不 授与权力;(9)决策仓促。由此看来,因此在时间的有效运用上,管理者的敌人原来是自己!因此,时间管理就是自我管理。

为了确切地证实“在时间的有效运用上,管理者的敌人原来是自己”, 管理者应先客观地衡量自己运用时间的方式——自己的时间使用状况。许多管理者一听到要他们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状况,都保持反对的态度。原因是: 第一、他们以为十分清楚自己的时间使用状况;第二、记录时间使用状况是种费时的工作。这两种反对的理由都难以成立。先就第一个理由来说,人们 的记忆力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样正确。有许多人甚至连前一天所经历的事都无从追忆,更不用说了解自己过去时间的使用状况!时间管理专家一再指出, 几乎所有记录时间使用状况的人对自己的时间使用方式都会有惊奇的发现,这种记录工作对他们裨益甚大;再就第二个理由来说,为了节省时间而花费 时间,这是明智的。你可自制一张时间记录表,记载每 15 分钟的活动。为避免记忆力不可靠,你最好每隔 15 分钟或半个小时即在表中记载进行过的各种 活动。其次,按每一活动的重要性的大小在表中圈出适当的数字。所谓重要性,指对实现目标的贡献的大小。对实现目标的贡献愈大者,其重要性愈大; 反之亦然。你可以事先假定“1”代表重要性极大,“5”代表毫无重要性,“2”、“3”、“4”则代表介乎“1”与“5”之间重要性的不同程度。最后, 在进行每一种活动时,倘若遭遇干扰,则在表中最后一栏注明干扰的类别。

如果电话、访客与会议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则你也可分别针对它们作出详细的记录。

1.今天有哪些事情是在适当时间内完成的?

2.今天有哪些事情是在不适当的时间内做的?为什么要在不适当的时间 内完成这些事情?

3.今天在哪一段时间着手进行最重要的工作?为何在这段时间进行这种 工作?这种工作有无可能提早一些进行?

4.今天最具工作效率的是哪一段时间?为什么在这段时间最有工作效 率?

5.今天最不具工作效率的是哪一段时间?为什么在这段时间最无工作效 率?

6.今天工作过程中最大的干扰是什么?

7.今天最严重的三个时间使用误区是什么?以后有没有可能克服这些误 区?如何克服它们?

8.今天做了哪些不必要做的事?

9.今天做了哪些不需要亲自动手的事?这些事可以授权给谁去做?

10.今天花费了多少时间做重要的事?

11.今天花费了多少时间做不重要的事?

12.今天有哪些事情本来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做?

13.今天有哪些事情本来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去做?

14.从明天开始,应该怎样做才能改进时间的使用? 有些管理者只记录了两三天的时间使用状况,即能发现自己的时间误区,甚至还能找出若干克服的途径。有一些管理者则需要一两个星期的时间 才能获得类似的效果。不过,最好至少记录一个星期的时间使用状况,以便切实了解自己的时间使用方式及时间误区。

假如你很幸运地拥有一位秘书或副手帮你处理业务,那么在记录自己的 时间使用状况时,希望你能借助他(她)们,使你的时间记录更加精确详尽。

就一般管理者来说,最典型的时间使用误区包括:(1)因欠缺计划而导致 时间浪费;(2)因不好意思拒绝他人付托而导致时间浪费;(3)因拖延而导致时间浪费;(4)因不速之客的干扰而导致时间浪费;(5)因电话的干扰而导致 时间浪费;(6)因会议过多与过长而导致时间浪费;(7)因文件满桌而导致时间浪费;(8)由上下班交通及商务旅行而导致的时间浪费;(9)由中餐所导致 的时间浪费;(10)因“事必躬亲”而导致时间浪费;(11)与秘书之间因欠缺协调而导致时间浪费;(12)由上司所导致的时间浪费。

误区之一:工作无计划查尔斯。史瓦在半世纪前担任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期间,曾经向管理顾 问李爱菲提出这样一个不寻常的挑战:“请告诉我如何能在办公时间内做妥更多的事,我将支付给你合理的顾问费。”李爱菲于是递了一张纸给他,并 向他说:“写下你明天必须做的最重要的各项工作,并按重要性的次序加以编排。明早当你走进办公室后,先从最重要的那一项工作做起,并持续地做 下去,直到完成该项工作为止。重新检查你的办事次序,然后着手进行第二项重要的工作。倘若任何一项着手进行的工作花掉你整天的时间,也不用担 心。只要手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则坚持做下去。假如按这种方法你无法完成全部的重要工作,则就是运用任何其它方法,你也同样无法完成它们,而 且若不借助于某一件事的优先次序,你可能甚至连哪一种工作最为重要都不清楚。将上述的一切变成你每一个工作日里的习惯。当这个建议对你生效时, 把它提供给你的部属采用。这个建议的试验时间的长短,由你来定。试验后,请将你认为这个建议所值的金钱数额,用支票寄给我”。数星期后,史瓦寄 了一张面额 25000 美元的支票给李爱菲,并附言她确已为他上了十分珍贵的一课。史瓦的朋友事后曾问及何以他为那么简单的观念付了那么大的代价。

史瓦的答复是:“那些观念基本上不是简单的!”。他说经过李爱菲的指点 后,他与他的部属才开始养成“先做重要的事”的习惯。伯利恒钢铁公司后来之所以能够跃升为世界最大的独立钢铁制造者,据说可能是由于李爱菲的 那数句真言。以上这件轶事给日理万机的管理者所带来的启示便是:应重视计划的拟定以避免徒劳无功。所谓计划,即指未来行动纲领的先期决策。

计划的拟定大致上包括下列六个步骤:(1)确立目标;(2)探寻完成目标 的各种途径;(3)选定最佳的途径;(4)将最佳的途径转化为每周或每日的工作事项;(5)编排每周或每日的行事次序并加以执行;(6)定期检查目标的现 实性以及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的可行性。这六个步骤所指出的是:“你要往哪里去?”以及“你要怎么去?”这是实际采取行动之前的一种思考模式。 倘若你不做这一番的思考与盘算,则你势将沦为一位随波逐流迷失自我的 人。

对于不从事目标制定的人的时间使用方式,管理者可以采取两种看法: 第一、既然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以目标的实现为导向,则不论他们的时间使用方式怎样,都不构成浪费。第二、不从事目标的制定与追求的人通常都是浑 浑噩噩而难有所成的。对这种人的任何时间花费,管理者都可看作是浪费。

在以上两种看法之中,管理者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偏向第二种看法。

尽管有许多的管理者都能重视计划的拟定与执行,但仍有一些管理者却 从来不做计划。究其原因:(1)因过分强调“知难行易”而认为没有必要在行动之前多作思考;(2)不做计划也能获得实效;(3)不了解做计划的好处;(4) 计划与事实之间极难趋于一致,故对计划丧失信心;(5)不知如何做计划。

就讲求实效的管理者来说,这些原因根本不应存在。现剖析如下:第一、 固然有些事情是易行而难料的,但若过分地强调这一点,则有可能养成一种“做了再说”或“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侥幸心理。在这种心理之下,“计 划”将不受重视。试问房子正开始燃烧的紧要关头,消防队员是应立刻拿起水龙头或灭火器进行抢救?还是应先花费少许时间判别风向、寻找火源、分 派工作,然后再予抢救?第二、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不做计划确实能够获得实效,但是这种实效的获得,完全是靠运气,而非来自良好的管理。企业的 经营不能只靠运气而不讲求管理。第三、不做计划的人只是消极地应付工作,在心理上他将处于受摆布的地位;做计划的人则有意识地支配工作,在心理 上他将居于支配者的地位。这显然是做计划的意义所在。做计划的另一种好处是,计划足以缩短工作的执行时间并提高工作的效率。美国一位教授曾经 针对某公司的两个工作性质相近似的工作组就其计划时间、执行时间、以及所获的成效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计划时间较长的那一组工作所需的执行 时间较短,而计划时间较短的那一组工作所需的执行时间则较长;(2)计划时间较长的那一组工作所花费的计划时间与执行时间的总和要少于计划时间较 短的那一组工作所花费的计划时间与执行时间的总和;(3)计划时间较长的那一组工作的成果在效率上要高于计划时间较短的那一组工作的成果。许多管 理者常常以“没有时间”作为不做计划的借口。这种借口是难以成立的,因为根据上述的道理可知,越不做计划的人将越无时间,更何况花时间做计划 无异于“投资时间以节省时间”,这本来就是一种明智的举措。第四、由于目标中拟定所假设的客观环境时时发生变动,所以计划与事实常常难以趋于 一致。但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定期审查目标的实现进程与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样,管理者将能针对目标本身及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作必要的修正,以期符合实际。如果无计划地引导,则一切行动将杂乱无章, 杂乱无章的举措不仅导致时间的浪费,而且迟早将把企业带向失败的死胡同。第五、在管理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及管理顾问机构所提供的训练及管理学 文献极为普遍的今天,“不懂如何做计划”已不能成为不做计划的借口。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计划的拟定是任何管理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尽管多数管理者都了解,目标足以提供行动的方向,但却只有少数管理 者能真正了解目标对维护个人身心的稳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早期的登月太空人巴兹的遭遇是一个很实际的实例。他在成功地登陆月球之后,不久即发 生精神崩溃。许多观察家对他的遭遇感到大惑不解,因为他在登月之前无论是家庭或是事业一直都是春风得意。后来,他在所撰写的一本书中,解答了 观察家对他的遭遇的疑问。他说导致他精神崩溃的原因很简单:他忘了登月之后他仍然要生活下去,换句话说,除了登月之外他没有任何其它可供追求 的目标,因此一回到地球他便生活在真空状态之下,以致造成精神崩溃。在美国,许多调查统计显示,企业界的高层主管在经历多年艰辛奋斗并取得了 高度成就之后,多半在 65 岁那一年正式退休。他们在退休之后大概只能活18 个月便逝世。死因研究指出,这些高层主管与太空人巴兹有一个极为相似 之处:他们一抵达事业的终点,将因顿然丧失了方向而在无意识中认为生命不再值得留恋。

目标的确立既然那么重要,管理者应如何确立良好的目标呢?

(1)目标必须是你自己的。假定目标是由你自己所制定的,则你本身将成 为实现目标的原动力;倘若目标是由他人所制定的,则你应对这些目标进行个人的思考与判断,尽量地让它们成为你的一部分。就任何一种目标而言, 当你所参与的成分愈高,则你对它的实现所赋予的承诺将愈大。

(2)目标必须切合实际。所谓“切合实际”,即指具有完成的可能。但是,“目标必须切合实际”这句话并不意味目标应是低下的或是容易完成的。事 实上,一种不是轻易能够完成的目标对目标的追求者才具有真正的挑战性。

这就是说,目标本身必须具有相当的难度,以及具有被完成的可能性。在你 制定目标的时候,必须使它们成为你所愿意追求的与你所能够追求的对象。

一般说来,目标订得愈高,其挑战性将愈大。但是,当目标高到令你感觉无 法完成的时候,你或许将永远不会设法去完成它们。

  如果觉得卡耐基成功全集经营管理方略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戴尔·卡耐基小说全集卡耐基成功全集经营管理方略戴尔·卡耐基传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