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戴尔·卡耐基作品卡耐基成功全集经营管理方略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第(6)项适合习惯化的事情,可以从乐器的练习、健康管理等例子来说 明。特别是健康管理,并不是一件可以集中在某一天、拼命活动筋骨的事情,不如分散时间,采取一天只做几分钟,但天天都做的运动方式,更能够发挥 效果。

在工作或人际关系上,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学习语言,学习专门技能 等等,跟朋友碰面时,会打个招呼;像这类事,根本就不需要花费什么时间,它是一个应该养成的习惯,是时间分散化专门技术的应用。这是将复杂的业 务和单纯的业务相互配合的专门技术,它的构想来自于组合性质相异的工作,而让时间分散。实行这个技巧,将会收到意外的好效果。

从事企划和系统技术的工作者,经常会用脑过度,而且分秒都处在紧张 状态中,以致患神经衰弱症的比率非常高。曾经有一位管理者建议他不妨采用情绪转换法,并且将性质单纯而相异的工作组合一下,再来行动。这两个 建议,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方法,但却意外地获得效果。

假设目前手边有一些问候、致谢、近况报告等信件和电话要写、要打、 要处理,如果依张数、件数来集中管理的话,较具有效率,但是,数量一多,可就累人了。再说,有些事情若是集中处理的话,往往会错过适当的行动时 机。所以,不适合集中处理的事情,不妨利用片段时间或空闲时间来分散处理,较为妥当。处理电话跟信件,能够迅速地寄出,或是挑个好时机寄出, 对管理者来说,着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门技术。

速度对开发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开发时间和开发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开发时间可以促进能力的 开发,而能力要是被开发,时间也就能够被充分地开发了。开发时间必须具备各式各样的能力。从分析力、综合力、判断力,一直到想象力、直观力, 几乎没有任何一种能力是跟时间无关的。在这些能力当中,特别有直接密切关系的有:(1)集中力;(2)判断力;(3)分析力;(4)构想力(创造性)。此 外,还有一个较为特殊的必备能力,那就是:(5)速读能力。

发挥集中力,可使时间扩张,获得充实感;判断力能够让管理者知道使 用时间的最佳方法;分析力能够替时间做价值分析、本质分析,而成为开发时间的出发点;构想力、创造性构想能使开发时间获得具体性成果的能力。 由此看来,这四项能力跟开发时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速读对开发时间来说,可以有很大的贡献,这一点是相当容易了解的。 例如,读书的速度如果能够提高 10 倍,那么同样页数的一本书,只需花过去 时间的1/10,就可以读完了。假设一年的读书总时数是 360 个小时,养成 10 倍速读力以后,时间就可以缩短为 36 个小时,而所读的数量不变。如此,便会多出 324 个小时,这多出来的时间,管理者可以用来做很多其他事,若仍 用来看书,也可多看好几本。

如果读书总时数不变,在这段时间内,就可阅读到比原来册数多出十倍 的书籍量。如此,时间密度就充实多了,而时间价值也因此提高。速读不仅可使时间发挥更大效用,而且也有助于促进其他能力的开发,可说是一举数 得。

提高个人的速读能力如果想要开发并提高速读能力,该怎么做呢?介绍速读的书籍,多得不 可胜数,参考那些书籍也无妨。不过,这个“速读术”具有独创性,是因为如果能够持续不断地实践这个方法,最后,管理者一定可以自我创造出一种“个人专用速读术”。没有任何一种速读术,会比“个人专用速读术”更适 合本人来学习,更方便于本人来使用。大凡属于工作上的事情,都会有个期限,有时候连读书这件事也不例外。例如,上司告诉你:“今天要将这本书 看完,然后写出心得报告”,或者某位高层主管指示你:“赶快把这本书看完,并且把书上的重点整理出来”,这种事情是不是常常会遇到呢?

碰到这种事情,大概没有人敢向顶头上司说:“不行呀,我办不到啊”, 相反地,几乎所有的人,即使再没有信心,也会说:“好的,我会尽力而为”,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不过,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在这种时候发生了,一有 了时间的限制,说也奇怪,就是能够在期限内读完书,抓住重点,写成报告。

平时在一天内,怎么也没法看完 5 页书的管理者,偏偏就是读完了一本 300 页的书。有一句话说:“火灾时的爆发力”正是如此,所以只要有:(1)迫于需要;(2)彻底地集中精神这两个条件,任何人都能够速读。一旦限制了时间 范围,就自然拥有了这两个条件,结果成就了速读的能力。

有意识地使用这种想法,就能够提高速读能力。这也就是“限制时间范 围速读术”。如果一本书不知道究竟到何年何月才能看完,不妨设定一个时间范围。无论如何,一定得在这个期限内读完它。如果能够不断地继续这样 设定,那么,阅读的速度一定可以提高很多。根据有人曾经做过的各种试验,总结出最理想的做法是:以时间带来说,应运用傍晚、回到家以后的时间。 所限制的时间范围是就寝前的时刻(晚上 11 点,或凌晨零点)。这个时间带是一天当中最能够让人安静下来的读书时间带。还有,所谓“就寝时刻”的 时间限制非常严格,但也具通融性。有时候会因为“只剩下一点点了”,所以就牺牲了一些睡眠时间来念完它,不过,长久如此,就会造成睡眠不足。 这等于是压榨体力,所以还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它较好。为了满足这种必要性,不得不采取速读这个方法。但是,速读法并非适用于每个管理者,希望 管理者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速读术。

设定时间范围来读书。在这段时间内,将集中精神的方法、脑筋的使用 法和其他随机应变所下的功夫,都记下来。如此,就可以体会到最适合自己的速读诀窍了。如果能不断地持续下去,自然可以养成只适合自己的特殊的 个人专用速读术。

剖析“潮流” 所谓的潮流,就是时代的潮流。“潮流”自然含有流动的意味,且能包含广大社会时间的流动,不过,它更意味着现在时间和以前时间之间的变化 率。

如果管理者只用一个变数来记述潮流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如果硬要如 此尝试,必定招致失败。潮流是一种由多样因素,彼此互相缠绕的复杂现象。

因此,潮流是种独特的现象,为了了解社会的本质,有必要对它做更透彻的 分析:第一,潮流若是从表面来看,可解释为时代中所特有的“气氛”;第二,探讨到潮流的深层时,可以发现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中特有的社会心 理,潮流可说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潮流”是由社会心理构成的;第三,潮流是一种“当时”的现象。畅销品或流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管理者在 某个时节外出时,到处可看见合节令的花儿四处盛开,这正是“乘时间之流”

的最佳证明和现象;第四,潮流就是时代的“主流”,可说是由现今社会的 主流派所创造出来的。当然,在时代的流程中,主流派也有变动的可能;第五,潮流是一种伏流。伏流可说是潮流中的“叛乱分子”。它对潮流具有反 作用的力量,因而发生抵抗运动等阻碍现象。如果说潮流完全是从另一条水脉中衍生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第六,潮流显现出一种和从前的时间、从 前的社会断绝的现象;第七,潮流是过去的连续、继承与发展,它单纯地继承了古典的作法和技艺,并且加以保存,就像一种复写的连续。不过,在前 一个时代中具有伏流性质的事物,一旦获得时机,便会跃上舞台。专业性工作,便是典型的例子;第八,潮流是过去历史的回归和复活。既往的流行即 是一例,从以上八点来看,潮流可说是历史运动的微分系数。因此,潮流是由许多变数所决定、组成的,单单只从一方面来做表面性的解释,很难捕捉 到它的本质。对潮流的本质,以及潮流的现象,有必要做精细而多方面的分析。 潮流也是属于时间现象的形态之一。因此,分析潮流就跟分析时间一样,必须具备知性的、理论的态度。但是,目前社会上泛滥的潮流论,大部分都 是毫无论理性,只是肤浅表面的文字。现在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所谓的‘世纪末风潮“,将现在看作是世纪末,没有根 据的”世纪末现象“。所谓”世纪末“,似乎就是颓废、危机、病理、减亡、死亡等代名词,世纪末风潮也可说是颓废性风潮,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世纪 末买卖的产品。确实,今天是处于 20 世纪的末期,以历史时刻的观点来说,便是世纪末。但是,这只不过是钟表时间的偶然巧合罢了,若是硬要将它跟 颓废、病理、减亡等联系在一起谈论,实在没有任何理论根据。

如果翻开历史年表,发生在世纪末的诞生、生成、建设、发展等事件, 也是屡见不鲜,当然这些也都是单纯的偶然。例如,承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 年)等。 再如今日社会的高度管理状况,紧张压力的增大、高龄化社会的诞生、经济的低增长、金钱游戏、非法行为以及偶发的核战争阴影、人口爆炸、自 然的荒废、地球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等问题,或许也都会跟世纪末连结在一起被讨论着。这些确实是大问题,而且也是 20 世纪末的问题。但是,千万不 可本末倒置。因为并不是处于世纪末,才有这些问题发生,在世纪末到达以前,这些问题早已存在,只不过是碰巧在世纪末时更加严重罢了。总之,社 会的世纪末论是牵强、无理的,而且充满诡辩的。它只是会让社会产生不安,诱发很多毫无来由的颓废现象,罪过实在不小。

现在,谈谈第二个话题,主题是职业篮球。1987 年末,某球星突然退休 了。大家对他的退休,抱着怎样的看法呢?关于这一点,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意见。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像这样只以本身的利益情况来决定进退的人,实 在是时代变迁所造成的”。不需说明,很明显地这是把某球星的退休行动当成一种潮流来考虑的。不过,这种看法跟理论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来做一简单的说明。球星跟一般的上班族是否继续留任公司, 或者跳槽转职,还是自立门户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两样,而是完全相同的。

这并不是潮流的问题,而是个人的价值观和判断的问题。有人的价值观是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有人的价值观却是赚钱第一,利益为先;也有人只求一生无怨无悔。人便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判断基准做出决定。如果这么考虑 的话,就可以立刻明白前述的意见是焦点以外的问题,不只是上班族,而是所有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人,他们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一定是选择一条自 己认为最好的道路来走。或许是继续留下,或许是断然离去。所以,如果是单单从潮流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未免太过于浅薄。对潮流的分析相当浅薄, 或是硬将任何现象与潮流相结合,来玩弄诡辩,这两点是潮流论的两大缺陷。

在这样的态度下,不但无法培养敏锐的时间感,就连对未来时间的感觉也无 法培养。“青年歌手大奖赛”过去的收视率一直都超过 80%,遥遥领先其它电视节目,可说是最红、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但是,这几年来的收视率不 断下降,甚至降到 60%.电视台感到相当大的危机威胁,急于挽回观众,回复收视率。遂采取了一种断然的手段。但是因为观众的爱好已有变化即观赏 潮流已改变,收视率也没有回升。

先见之明先见之明是一种预先洞察未来的能力。它能够使人得到先机,跟未来的 时间开发有很大的关系。富有先见之明的人,不论从事商业行为,或其他工作时,绝对是站在一个具有压倒性的有力位置上的,他将比其他人捷足先登。 先见之明也有种种不同的水准。有些人的先见之明可以洞察 100 年、200年;有些人的先见之明只能比他人快一、两步。当然,先见之明越强越好, 不过,只要能比一般人稍稍快一步,就相当不错了。例如,在德拉菲鲁海战中,击沉拿破仑舰队的英国提督尼尔逊就曾说过:“在我的一生中,所有的成功,都是因为比时机快 15 分钟采取行动”。 先见之明是从三个因素中产生的:第一,对将来的好奇心,这是先见之明的萌芽现象。对知道未来的欲求、对将来的强烈关心、问题意识。更进一 步就是对未来的探测心理,使得先见之明得以萌芽;第二,平素的训练。一般认为动物具有预知地震等天灾的能力,但这是属于本能,跟先见之明毫无 关系。先见之明是一种社会的能力。因此,它可以靠训练,慢慢地培养出某种程度的敏锐感觉;第三,先见之明绝对不是单独的能力,它是一种复合性 的能力。如果再将它加以分析的话,可以发现六点:(1)先见之明当然也包括想象力。只有想象力,也没有办法产生先见的洞察力,不过,如果不具备能 够自由奔放地描绘未来形象的想象力,想让思考再向前进一步是不可能的;(2)如果从某一方面来观察,先见之明就是一种判断力,这种对于将来的判断 力,应该称作“未来的判断力”。从各式各样的未来想象中,选出一个特定的想象,便是判断力的功能;(3)汇集信息并分析的能力。为了洞烛机先,一 定得具备捕捉、分析必要信息的能力。而分析具有权威性的功用。由于这点,就容易判断未来了;(4)具备数学中“影像”的思考法。影像就是指两个集合 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决定集合 A 的要素为 a 时,对应集合 B 的要素也就得决定为 b 了。此时,A→B 的对应关系,称为“从 A 到 B 的影像”,数学式子 为 f(a)=b.式子中的 f,就是影像。人类的脑中也有影像 f的存在。以知 性能力来说,这是属于一种相当高度化的事物。姑且将之称为“影像”。这 种想象力,在先见能力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并极具功用。例如,经营者从“孙子”中的一节触动了灵感,于是决定了未来的方向和行动。这时 候,经营者的脑海中,并没有“孙子”这节文章的拷贝,有的只是一种“影像”,因而产生质的变换,进而触发灵感,获得了一些新事物。(5)先见能力 的内部隐藏了另一种“构想”或是“设计”。这可能在想象的前后引起作用。

日本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由一个汽车修理工白手起家,如今,早已确立了 本田技术的基础,而在此过程中,本田慢慢地实现了这个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章法,没有任何计划的伟大梦想。用当时的社会概念来看本田的企业规模, 任何人都会认为那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但是,结果证明,本田做到了,他完成了壮举。这可说是先见能力,尤其是构想力的胜利。(6)假设设定。关 于这种能力,近似于创造性和想象力,暂且将它称作为“假设设定”。如果审视一下古今的大发明,可以发现“假设”在新点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无数次的假设验证中,才能产生新的事物;相反地,如果欠缺假设设定力,就难以培养先见能力。

提高预见能力必须具备五种态度:第一,正确地认清、把握现实。要看 透未来,是不能毫无事实根据,毫无事实证明的。依赖直觉也相当不可靠。

相对地,为了洞察未来的事态必须有最确切的事实根据以及现实证明。未来 一定是继续着今天,接续而生的。除了一些极端的例子以外,未来的事态,和已经发生过的过去事实,以及正在发生的现在事态,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第二,绝对不要掺杂个人主观的意识和愿望。冷静而客观地观察现实的态度是不可欠缺的,对自己不利的事,或是自己不愿去承认的事情,如果是 事实,就必须毫无惧怕地去正视。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才能培养出优越的先见之明。第三,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过分地固执, 会使判断将来时发生错误。所以,用一颗具弹性、不拘泥的心来面对事实,展望将来,这一点是必要的。第四,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否则,对将来事 态的本质,将无法做深刻的观察。先见之明本身就是一种捕捉本质的能力,它要求的是一种能够彻底地挖掘、分析以及综合问题的能力。第五,培养敏 锐的信息感觉,预见感觉是一种信息感觉。信息感觉越敏锐,相对地,预见能力也就越优秀卓越。

提高预见能力的方法和行动 如果要提高预见能力,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方法和行动呢? 首先,在认识现实的同时,有必要特别注意社会的变化以及新的动态。

如果想要完全掌握这些,实在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聪明的做法。重点是 要能清楚地分辨出处在过去延长线上的事物,以及跟过去毫不连接的事物,然后再加以思考。前者可适用于过去的经验和思考方法,但对后者,就得采 取较具弹性的姿势,不可固执于某一看法。若是脱离不了原本的范围,一定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在自然科学中,关于后者,经常使用“悲剧性结果”这 个词,指的是在方向、进路和构造方面,激烈变化的局面。例如,因狂乱的通货膨胀而引起世界经济质的方面大变化的石油危机,正是这种悲剧性结果 的典型。大恐慌和战争也都属于这类。其次,是深刻化问题意识。更具体地说,就是把握住“需要”市场的要求和根源(自己的专长)这两方面。目前 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自己公司的技术能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等究竟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能把握住这两点,就无法使问题意识深入。

现在有一项产品已经占有了广大市场。它原本是 A 公司先开发出来的。 但是,开发之后,A 公司却不再精进,在这期间,B 公司却使之实用化成功了。

不久,遂成为 B 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在激烈的企业竞争市场上,这类事件 是相当容易发生的。A 公司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将社会的需求(需要)和自己公司的技术(根源)互相结合在一起加以思考。第三,有意识地培养设 定假设的习惯。股票价格、美元汇率、跟贸易对手的应酬洽谈等等,都可以事先设定一个假设的情况,再来跟实际的结果比较看看。设定假设时,可以 拟出各种情况:“现在是 A,未来是不是会变成 B”、“如果是 A 变成 B??”、“现在虽然是 A,但是也许会变成 B??”,利用这些问题,来对每一种事项 加以预测。论理、推理、判断越高,假设的质就会越高,而命中率也会提升。

这也就是说,提高了预见能力。

在进行假设之时,必须留意下列四点:(1)不要将个人的希望掺杂其中, 必须冷静而客观。虽然自己很喜欢国安队,也希望他们能打胜,因而预测国安队会赢得冠军。像这种“先有结论般”的预测,就不能算是假设了。(2) 再简单的假设,也必须有根据,必须由理论构成。完全不合逻辑的假设、欠缺根据的假设,只会错误百出。(3)设定一个具有积极、中庸、消极等风貌的 复数假设。当条件改变时,这个假设才具有缓冲性。所以,应该深思熟虑后,再决定假设。(4)始终采取具有弹性的态度,判断发生错误时,绝对不可置之不理,必须找出错的原因,改善设立假设的方法。

锻炼对“前兆信息”的感受为了提高先见能力,必须锻炼敏锐的信息感受,特别是对“前兆信息” 的感受。

所谓的前兆信息,是指一些可以预先洞察,告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事的信 息。在这些事萌芽之时,它便可以指示出未来的发展,使管理者在判断和行动上,领先他人一两步。

如果想确实抓住前兆信息,可以运用以下的方法:跟不同性质、不同领 域的人来往。注意报纸上的琐碎记事及特别报导。多多阅读时下受欢迎的杂志、女性杂志、科学杂志、信息杂志、漫画等等。电视节目也不可排斥、拒 绝。定期地到两三个人潮集中地走走、看看,观察风俗的变化。对流行语、新风俗也需关心。例如,与人来往这件事,可以把对方当成一个信息来源, 从对方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中,抓住预告将来的信号。特别是跟具有先端感觉的人接触,更能提高这种机会。街道也充满了珍贵的信息。有一位被称为“鬼 才”的点子构想者。他具有优越的先端感觉,开发出很多深受欢迎的商品。

他认为磨炼敏锐的先端感觉,有五种有效的方法:(1)看电视的广告文句;(2)

利用家庭电脑;(3)逛百货公司;(4)跟商业人士接触;(5)阅读有关思想的书 籍。以上五点中,只有第(5)项的性质不同,这或许是为了让自己的感觉敏锐而采取的行动。

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事态管理者应有必要对科学地、合理地预测未来事态的方法,做某种程度的 锻炼。数式般专门的方法,并非人人都能够学会。因此,现介绍科学的预测思想法,使管理者能够轻而易举地实践。有一种学说称之为“景气循环说”。 从现在开始,至往后的 2000 年期间,景气会持续走下坡。有人附和此意见,但却有别的意见。诸如经济的国际化、社会的信息化、技术革新的预测以及加速化、社会心理等等问题,是否有必要列入考虑呢? 举技术革新的加速化为例。从前,一件产品从开发到商品化,需要花上100 年的时间,现在也许用不着 10 年,就可以完成了。在这样的条件变化下, 景气循环不可能以不变的周期持续下去的。技术革新的加速化,当然对投资设备和库存调整的周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酋库拉、基珍等人的周 期说的妥当性,颇令人怀疑。正因如此,主张个人应“按自己的办法来行事”。

或许经济学者会不表认同,但是,对于既存的景气循环周期,按照自己的理 由来改变,并不会带给任何人麻烦,而且以这种伸缩自如的自创周期为基准,来预测今后的景气,或许会收到不错的效果。第二,关于商品生态循环的预 测。这种循环通常是呈 S 型的曲线变化。但是,它也因为技术革新的加速化,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对于专家所创的生态循环曲线,不应该完全接受,还 是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改变较妥。别想得太深,方便地顺手修正就足够了。第三是外插法。以过去的数字和资料做为基础,能正确地掌握住趋势线(含有 特征倾向的曲线或直线),并使之延长,以预测未来的方法。在文字说明上,看起来仍似乎很困难,其实,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做到的简单方法。 再举一法“预见观测法”。“癌症的特效药,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被发明呢?”

在这种计量化困难的定性问题上,可以集合众人的直觉,以把握住大体的倾向值。这也就是说,靠直觉的集合,加上正式的统计处理,再从此处预测将 来,这就是见先观测法。某一位药品制造商,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了这个方法,因而获得成功。在某个麻烦的工程改善问题中,每一位工程师都以书面提出 报告,说明他自己解决问题所需月数。负责人取得平均值后,便可设立目标期限。这个尝试非常地成功,而且在期限内,获得了比目标还要多的成果。 现在介绍一下具体而简便的方法。找一个自己关心的主题,向 5 个人或 10个人打听一下,它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之后,求取它的平均说法,或是多 数说法皆可。在询问之际,尽量选择一些职业、年龄、思考方法都不相同的人。此外,这些对象最好都具有某种程度以上的基础知识。这是使用这个方 法时的两个重点。

第五章信息处理是一项“大工程”

一、信息处理有规可循

信息收集的意义和原则把散在各地的现象或事实收集起来,似乎是一种很简单的说法,但在一 日数变、都市化、国际化咄咄逼人的时代,运用资料的工程绝不比经营一个企业、建造一栋摩天大楼容易,现在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1)以汉堡包这种几乎世界通行的食物来说,就有德国汉堡包、美式汉堡 包、意大利汉堡包??不同口味,你能从它们的组合材料中判断这几种“饮食文化”的差异吗?再假设,当这些食品同时出现在一个城市、一家速食店 时,又代表什么意义呢?

(2)再想想人们每天吃的食物,你能在澳洲草场和亚马逊森林被破坏的现 象之间做联想吗?

(3)如果继续研究饮食文化的演变,你能根据现代生活的步调,发现“微 波炉饮食文化”的出处和根源吗?

(4)再思考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有一个结论认为,都市化社会、汽 车文明的诞生,都和女性进出社会的过程有关,你能找出前因后果吗?

也许你花了些时间想这些问题,然后忘掉;也许你觉得有趣,然后拿这 些问题去询问若干人;或许你果然很认真地去寻找任何可以解答这些问题的资料,不得到答案不罢休??。

不管你采用哪种态度,人们都会发现,要确实而完整找到这些问题的答 案,恐怕不是三言两语可以交代的,也不是单纯依靠个人灵感可以解决的。

做为一个现代人,人们需要收集许多资料,并做恰当的整理、分析,然后从 中找出有助于自身工作的部分,加以运用。

以上只是笼统的叙述,现在介绍信息收集的基本原则。 信息或资料这两个词因应用领域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在人们大量使用这些字的同时,也搞混了它们的概念。综合一般说法和英文解释,信息应 包含下列内容:(1)事实、真实(FACT):指还未经“加工”的事件所拥有的原始面貌。

(2)消息、通知(INFORMATION):指由传达而来,已经过某种程度整理 的事实。

(3)知性、智慧(INTELLIGENCE):指由经验或理性推理而创造的事实或 思考方法。

(4)知识(KNOWLEDGE):指由发现及思考而产生的系统化概念。

(5)报告(REPORT):指经过事实调查后,所做出的记录结果和结论。

(6)资料、记录(DATA):指汇集事实后记录下来的所有文字。

(7)报道、传闻(NEWS):指最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和对这事实的传 达。

收集资料的目的

请看下列资料活用关系图中的收集部分:?“人”的资料??平面媒体?资料库?

工作开始→资料收集?────?目的和动机??计划和原则???焦点和定位在收集信息前,管理者要确定为什么自己要收集这些资料呢?对商人来 说,收集资料是为了以最有效的方法获得有用商机,以便加工后产生商业利益。以现代社会来说,具有“新时代感觉”的商品或服务最被看好;再加上 利用信息来购买、消费和决定休闲方式的年轻人愈来愈多,商界如何把握这两个趋势来制造利益,是决定胜败的关键。而这两个趋势是经过过滤和综合 无数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后预测出来的。

管理者收集资料的目的是最关键的因素,而决定这个目的的方法有下列 四种:1.决定资料的质与量 以日本来说,一份全国发行的早报,大约相当于一本文库丛书的字数(约6 万字);如果加上附送的晚报,那么订一年报的读者,等于一年内读完 400 本书!假设有人一天要看三份报,那么这个人一年就收集了 1000 本以上的文字信息。再以日本电视台来说,国营的 NHK 一天约播出 19 小时节目,民营电 视台也大都超过 20 小时,甚至 24小时。东京居民一共有七个电视频道的选 择余地,也就是一天内至少有 130 小时的节目可看;如果把这些节目用每卷6 小时的录像带都录下来,一年之后,可制成 7900 卷。 在茫茫信息大海中,要找出符合管理者需要的资料实在不容易。但事实上,如果进一步深究,就会发现信息无限量出现的原因不是泛滥,而是重复;大量重复的信息才是泛滥的主因,不同媒体其实登载了大量相同的信息,只 是调味料不同而形式各异罢了。在追求高品质的时代,“量”的比重有时候是很小的,收集资料时要注意这个要求。

2.判断资料的原始面貌 寻找源头是收集资料最重要的原则。既然资料大量重复,管理者就得设法找到最原始的资料,这样才能切实号准时代脉搏,把握机遇。 现存的资料,几乎都经过一个人收集、加工,才传到另一个人手上,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渲染与夸张绝对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请切实检查你要 收藏的资料,仔细阅读它的内容,并和其它资料比较,再决定有无必要保留。

3.动脑的方法 当管理者寻找资料的源头时,可以发现多少包装华丽的大部头书籍,只是几把剪刀、胶水和纸张的组合而已。管理者唯一要动脑的是在重复、散乱 的事实中,找出共同的道理;管理者探讨的是产品畅销背后的社会性、组织性因素,而不是迷惑于广告词本身所推演的逻辑。收集资料是将符合原理、 法则的片断事实集中起来,然后加以整理和应用。

4.考虑收集资料的成本 因为资料无限制地膨胀,所以帮助使用者迅速获取资料的服务也愈来愈多,这个倾向将持续到下一个世纪。不过,花钱取得信息未必划算,如果花1000 万美元拿到的资料,只能创造 100 万美元的收益,这种收集资料是无意 义的。

收集资料的成本其实和任何生产活动相同,它包括:(1)动员最少的人 力;(2)利用最短的时间;(3)花费最低的金额。执行这些原则时,要注意其中的互补性。比如动员许多人力时,能保证节省时间并提高资料质量;花用 漫长时间却能保证长远利益的做法也是可行的。使用经费的办法也相同。

充满自信,把握原则,精心测算,也是收集资料的必要条件之一。

明确收集动机

  如果觉得卡耐基成功全集经营管理方略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戴尔·卡耐基小说全集卡耐基成功全集经营管理方略戴尔·卡耐基传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