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戴尔·卡耐基作品卡耐基成功全集经营管理方略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信息整理的重要目的1.整理的目的在于缩短“检索时间” 若你进入新闻大楼的政治部门或社会部门办公室,可以看到记者先生的办公桌上简直乱得惊人!在狭窄的桌面上摆着成堆的备忘录、稿纸和资料等,十分凌乱,几乎连工作的空间也没有了!可是再仔细一看,似乎杂乱不堪的 办公桌上,其实是很有条理的,当他们需要什么时,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拿到。

说实在的,管理者书桌的凌乱程度并不亚于记者,有个别管理者从中学 到现在一直都是如此,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了。但是,尽管看起来杂乱,他们却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这可以说是“乱中有序”吧! 一定有很多人认为:将书桌整理得愈整齐,愈能提高工作效率。“井然有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正确的,但却容易发生“整理手册”中所描述 的“只重表面不重实用”的危险情况。那么究竟如何整理呢?

简单地说,“整理”是以缩短“检索时间”为宗旨,以提高效率为目的。

“检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原来是电脑的专用名词,指:从查询、 搜索直到获得资料的整个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比如当你在写稿时,遇到不会写的字时,从离开书桌拿字典、到翻开字典找到你要找的词汇,其间所花费的时间,便可用“检索时间”来称呼。如果仅仅为了书架外观的整洁漂亮, 而在整理时,以书的大小来分类,外表上看起来也许很美观,可是当你想要找到所需要的资料时,却要颇费一番周折。反之,不以大小为分类标准,而 以种类来编排的书架,虽然外表看起来凹凸不平,十分凌乱;但以“检索目的”的观点来看,却能发挥书架的真正效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人说过“治理整顿”这句话,意思就是要将东西整齐化。其实,“治 理”和“整顿”真正的意思,应该不一样。“整顿”犹如前述的书架,只重外观整齐而不重实用;而“治理”,却是不拘泥于书的格式、大小、厚薄等, 而以内容为重点,所以能够节省时间,并迅速获得资料。欲提高效率的人,治理的第一步,应以缩短检索时间为当务之急。

2.信息整理要以“个人需求”为中心 为“个人”而作的信息整理,不必考虑他人的立场,只要自己方便使用,不管别人的看法如何,这样就是最好的整理方法。例如:百科全书的封面, 原本是为了美观和收藏而设计的,如果你把它全部去掉,做为自己的枕头,而且将整套书放在容易看见的地方,甚至在书架上划上每一本书的固定位 置,这是很好的做法。当然,在客厅的书架或壁炉上放套百科全书,是再好不过的装饰品了。实在不该这样地对待百科全书,但是,如果站在百科全书 的本意上,你的作法才真的是“物尽其用”。毕竟,需要百科全书时,总能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想要的资料。

在信息整理上,一旦顾虑太多,就无法发挥功效。在整理时,必须以“自 我需求”为原则,并且以缩短检索时间为目的,如此才能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整理方法。但是,费心所设计出的整理方法,即使未参杂其它的因素, 实行后,却发现所需的检索时间要比整理前更长。因此,这一套整理方法就要重新再研究了。

3.信息整理以迅速为收集原则 最近,在较具规模的百货公司或文具店里,可以看见一些资料整理用品的陈设专柜。实际上,那儿只是摆了一些琳琅满目的“道具”。另外,许多 商业杂志中也设立了以“介绍资料整理用品”为主题的专栏。商业界很多人喜欢在办公桌或抽屉内摆上一堆“整理专用品”,已经成为一种流行风潮。 这并不是要诽谤这些商品,而是很值得怀疑,它们真能适合每个人的需要吗?

如果你过分依赖这些“道具”,并一味以它的用途来整理,而不根据个人需 求来利用,整理效率就一定会大打折扣。例如:在剪报时,很多人都会先用圆珠笔将想要收集的资料划上记号,然后再用剪刀裁下来。不论在公司或家 里,只要用具齐全,进行剪报工作十分方便。如果有一天你在车上看到报纸上有一篇合乎需要的资料时,又该怎么办呢?那时手边什么用具也没有,只 好暂时放弃了;如果你整天都在外面约见客户,等回到公司或家里时,对那篇重要的报道,大概也忘得一干二净了。这种情形屡见不鲜,令人烦恼。

西方有句谚语:“幸运女神只有刘海”,是指当幸运女神与你相遇时, 若不赶快捉住那撮幸运的刘海,等到她与你擦肩而过后,后悔就来不及了,这是警惕世人要把握稍纵即逝的“时机”。整理信息也是如此,若过分依赖 麦克笔、剪刀、美工刀、尺子等工具,而错失收集重要报道的机会,就如同与女神相遇却不能及时抓住她的刘海一般。离你而去的女神,是不会再次对 你挥手的。由此可知,看到对于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时,就像看到女神的幸运刘海一般,立刻捉住不放。所以,无论身在何处,只要看到所需的信息,就应该“刷”地一声,尽快地把它撕下来。这里所指的整理方法,目的是希望 读者不要过分依赖“道具”,能加以利用“撕”这一独门绝招,即以简单、快速的方法来完成资料的收集。

4.开始收集信息时,不要希望有“完美品”的出现“撕”这一绝招,能使资料尽快到手,且无须借助其它用具。这与信息 整理有个共同点:节省时间。许多人在整理信息时,都是 3 分钟热度,过没多久就把它一脚踢开。这些人常说:“收集信息最主要的是‘知道’就行了, 收集后还要再整理,太麻烦了??”,这些人认为信息整理只要做就可以了,无须仔细过滤,以致于开始做没多久,就有挫折感了。

对于这类人,现奉送他们一句:“信息整理力求简化”。这才是最好的 方法。剪报时,看到认为需要的部分,就立刻撕下来,然后把剪报贴在活页纸上,等累积到某种程度后,再考虑重新分类整理。刚开始,应先考虑“什 么样的信息比较适合自己?”等因素,然后订出收集的标准,还要腾出宝贵的时间去完成它。可是,如果最后发现离“完美品”还有一大段距离时,就 会十分泄气。

奉劝各位管理者,先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再整理这些信息,千万不要 以为“这是完美的信息”。毕竟,在信息整理中,“完美”是无法达到的境界。事实上,如果有“为了获得周详的信息整理而投入过多的时间的人,简 直是傻瓜”的认同心理,再做信息整理时,大多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而且熟能生巧,渐渐地也更能有效率地整理信息了。不断地改进之后,必能设 计出最佳的整理方法,在不同情况下加以应用,发挥它的功效。例如,为了能高效地整理繁杂业务,你绞尽脑汁,设计出一位得力助手——“信息检索 秘书”,它使你在工作时能迅速获得你所需要的信息。

5.工作信息检索化的方法当你 26 岁时即成立一家公司,独当一面。在此之前也许你常想:如果自 己是老板,该如何管理员工呢?跟当时的生意人比起来,你的确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如何有效管理员工上。你将每一位职员的工作范围划分清楚,使其 各司其职,这样才能确实督察每个人的工作成效。依据工作内容而整理设计出的“信息检索秘书”,是一种“完成中”的信息大全,内容包括电话处理、 文具采购、客户资料整理、职员出差程序等,分门别类之后,便可以迅速地完成工作的每一步骤,而达到“缩短检索时间”的目的。

开始设计“信息检索秘书”时,千万不要存有“大功告成”的想法,因 为在制作时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其尽善尽美,只有一边实行、一边改进,才能日益进步。在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突发事件, 而这种情况是“信息检索秘书”无法处理的。对于这类事情,职员也常产生差错。处理偶发事件的成功与否,如果能在事后加以研讨和改进,必能完善“信息检索秘书”的功能。不断地增加“信息检索秘书”的功能,并视其为 每位职员的责任,虽然汇集而成的实践资料也许并不丰厚,但却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如此才能促使公司业务蒸蒸日上。现有的“信息检索秘书”,都以 公司有关业务的处理为范围。但如果懂得其用法,对于处理其它事情,必定 是相当实用的。

由于业务繁忙,需要一位秘书分担工作,你才设计出这样一位“信息检 索秘书”,虽然它不是“人”,却和其它公司的秘书一样,具有高度的工作效率。即使再复杂的工作,如果依据“信息检索秘书”的步骤进行,就必定能顺利完成。例如,为了文件的处理或申报,须往返于政府机关。这些文件 都有固定的办理程序和办法,由于漫不经心,以致每次办理时都是迷迷糊糊的,浪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如果能把处理这类事情的程序纳入信息检索内, 就会发现,办起事来不仅顺利和快速,更能节省许多精力和时间。

“如果能事先多了解文件表格的处理步骤,不是很好吗?”、“任何时 间前往市府办事处都可以吗?”、“途中经过哪些地方呢?”诸如此类的办事资料,便可汇集而成“工作信息检索”。起初,“工作信息检索”的资料 一定很少,经过经验的累积,资料才逐渐增加。错误往往也是充实工作信息检索内容的重要来源。这一点和你的“信息检索秘书”完全相同。

6.信息收集以“完成目的”为出发点“信息检索秘书”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的。在收集各类信息时,要有严 谨认真的态度。信息收集也要讲求“轻重缓急”,没有完成目的的意识,收集的信息就不具有任何意义。有一位男人,远从长春来拜访名作家 K 氏,其 目的是希望 K 氏能对他的资料整理方法给予一些忠告。他带来很多卡片、剪贴本、归档资料等,并把他个人的方法做了详细地说明。从他的说明中,可 以看出他对于自己的整理方法已经很满意,令人感到他根本不需要任何忠 告。K氏听完了他的话后,心想:这项设计成果,一定花费了不少时间。就 问他:“你每天花多少时间整理资料?”他立刻回答:“从早到晚。”接着又说:“由于阅读的范围日益广泛,令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愈来愈多,最后我 实在舍不得减少整理资料的时间,以致于整天都在忙这个!”

也许他认为自己所设计的这套方法仍有缺陷,就来听取 K 氏的忠告。K 氏对他说:“你不妨腾出一个月,停止所有的资料整理,安安静静、仔仔细细地想想,什么才是自己最喜爱的信息,再去实行这套整理法则,你认为如 何?”假如你是 K 氏,对这位长春男子,也会做相同的建议。信息是为了使用才收集的;是根据自己所需而做的有关收集工作。例如:假如你担任律师、 会计师,或翻译等职务。你对有关法律、税务及外语方面的信息兴趣必然十分浓厚,也渴望追求新知,以加强这类知识。为了完成“自我需求”的目的,“什么是我需要的”,这正是收集信息的首要工作,即所谓的“目的意识”。 更重要的是,在收集资料时,如果碰到难以割舍的信息,正是“目的意识”

须坚持到底的时刻。如果不能确认信息整理法是“目的意识”的手段,就会 像长春男子一样,不知以“目的”为收集标准,竭尽全力整理资料,追求“方法论”;虽然收集到完善的资料,却无法一一派上用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 里,如果不以自己的需求来收集信息,就会像一艘超载航行的船,船沉人亡是在劫难逃的了。

7.信息收集的标准“宁短毋缺”的收集方法能使你获得一大堆的资料。但是,这是相当不 明智的方法。为什么呢?这种像脱缰的野马似地收集信息,光整理就得花费很长的时间,别说“使用”了。“请勿不停地储存信息,断然决定资料的取 舍,更是一种智慧。”相信很多经验丰富的人都会强调这项原则。取舍的标准是一门大学问。收集信息时,“取舍标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往往会 在收集信息时造成心理障碍。所以建议管理者不要实行“取舍标准”,而实行“采用标准”。一般人都有“获得容易丢弃难”的心理障碍,实行“采用 标准”,就更能符合一般人的心理状态。不过,“采用标准”的重点,并非一开始就使用,而是资料收集到某一程度后,再根据“为何这样做”而实行“采用标准”,这时资料收集就具有实用性了。 信息收集和整理,都以“自我目的”为前提。每隔一段时间,就得做这种“目的意识”的分类,然后再以“采用标准”整理所需的资料,如此绝不 会产生资料取舍的困扰。完成资料的收集,由于取舍标准不一,不能及时利用“采用标准”,这只是具有收集意识,尚称不上有效率地整理资料。

8.资料取舍要速战速决 对于报刊杂志和书籍等资料的采用,必须明确地决定取舍。其原则是:对于报刊杂志,凡与收集目的无关的信息,以及和剪贴分类内容不符合的部 分,都应该断然丢舍,千万不要存有“留着再作打算”的念头,应以“速战速决”的方式做出取舍的决定。即使在慎重考虑下所留存的报刊杂志资料, 很快便会收集成一堆。经过一段时间后,整理资料往往成了很棘手的工作,最后干脆把辛苦留存的一大堆资料,看也不看地全部丢掉。早知如此,当初 就不要费神收集了,也不用费力丢弃。如果能有此认识,也算是收集资料的 一项重要观念。

如果买一本书,完全是根据需求而选择,买来之后当然不会轻易丢弃。 但是多费神在书上重要的位置上做记号,在需要时便能立刻派上用场。可是,有可能在一本书中只有那么少许的内容是你所需要的,也可能就因这一点点 的需要而买下这本书。但无论购买与否,重要的是把需要的部分保留下来,其它的就可以弃置一旁。

有关信息整理的书籍常这样写着:“收集资料要限定期限,在这段期限 中没有用的资料,就可以丢掉了。”不少人赞同这种做法。事实上,无论期限长短,如果只是储存,其数量必定愈来愈多,相对地,惰性也因期限延长 而愈来愈重,导致不能有效地整理资料。因为这些缺陷,对于信息“取舍”

的决定,更要“速战速决”。不知丢舍不适用的资料,反而紧紧抱住各种资 料不放,这是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最忌讳的。对于这种建议,也许有人会问:“断然割舍固然正确,但是稍后又有所需要时,又该怎么办呢?”管理者应 该还记得,速战速决策略是针对报刊杂志等刊物的。即使擦肩而过,往后仍可找到这些刊物,这一点是不用担心的。重点在于是否所有图书馆内的期刊 室都可找到过期的报纸?图书馆、出版公司,一定都存有过期的杂志,所以大可不必担心资料的丢失;另一项重点是必须拥有过期报纸或杂志的简单目 录,留待查阅时作为“检索”的来源。

除了以“采用标准”作为收集资料的标准外,对于所要的资料,在剪报 时应注明报纸名称、日期;杂志方面则应写下杂志名称、篇名、出版期号,以及划下重点等,为未来“检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整理的特征信息有如生物,随时随地衍生和扩大;尤其对现代人来说,信息的无边, 就如巨大的海洋。管理者每天拿到的早、晚报,加起来的字数那么多;坐在汽车里看到的是广告;公司里公文、电话、商业资料如潮水般流过双手;休 息时看到听到的尽是书本、杂志、电视节目、广播录像带??连一本新的电脑手册都是信息家族的一员。这些数之不尽的资料似乎足以将人淹没,但实 际上,一直认为与工作无关的资料大都能可以过眼即丢,想要在信息社会里过健康生活,除了大胆取舍外实无他法。

唯一担心的问题,是如何整理自己苦心收集来的实用资料。只要用心收集资料,光是报纸、杂志就成箩成筐,再加上其它媒体,更是不可胜数。资 料到手未必是难事,但如何整理、活用这些资料却让人大伤脑筋。“资料整理术”是利用一种手段处理资料,不让你重复地把小山似的资料搬回家,然 后望着发呆,最后丢进垃圾筒,于是,觉得你是一个傻瓜。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倾向,常许下承诺,狂热地要求自己把能收集到的资料都放在手旁,其 结果是毫无能力去处理,全变成废纸丢进垃圾筒,许多上班族都有这种经验。

对于这种状态,可称其为“资料肾亏”。在中国传统中医学里,习惯地把因 房事过度而造成身体虚弱的症状称为“肾亏”;而“资料肾亏”是指资料过多过滥,使人们的头脑和神经疲惫不堪。即许多人在没有确定目标和意识不 清的情况下,就大量收集资料,或者收集到的资料重复的太多,以致收集者无法理解收集资料的含义,造成大脑神智不清,出现不健康的状态。

不管是何等重要的资料,如果仅保持刚拿到手的形式,一定会因表现方 式和媒体的不同,而无法归纳和应用。未经整理的资料是无法提高工作效率 的。

1.工作效率化 许多人在初尝资料整理术的甜头时,不禁喜上眉梢,而这种快感逐渐使很多人将资料整理视为嗜好而乐此不疲。当然人人有不同的嗜好,但是不能 错将嗜好当工作,否则很容易又回到浪费精力和无意义的原点上。

有很多人无限制地剪报、贴报、建档,这完全是嗜好。对工作来说,资 料整理只要能够做到需要时就能找到必要的资料就行。也许你觉得,如果费时费钱去剪存一些不必要的报纸,还不如去做些对自己生活更有建设性的 事。资料整理并不是信息工作的目的。它是整理各种不同规格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加以运用在工作上,以发挥整体的功能;资料整理的最终目的是“工作”, 而不是“整理”。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在收集来的资料中,找出一些法则,以此为武器,或创造畅销产品,或找到更有利的商机。创造利益绝对是信息工 作的最终目的。

工作和资料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过去总认为“资料工作”是大 众传播工作者的特殊工作,但现代社会都是以资料为中心而运转,没有任何人能公然宣称他的工作和信息全然无关。因此,信息工作的哲学和技术就成 了这个时代社会人的基本素养。

要保持工作愉快的条件之一就是工作效率化,至少资料整理要能发挥清 晰思路的功能。这才是信息整理工作的意义。

2.整理和保管 资料整理可分为“整理”和“保管”两部分。“资料整理”是通过归档、剪报和索引等方法,来从事“整理保管技术”。不过这种整理保管技术大都 是善后的工作。通过处理,使以后有必要时能迅速方便地获得必要资料。这个技术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如何将汇集到的资料加以活用。市面上有 很多关于“资料整理”的书籍,但却过分强调整理保管的技术,容易失之偏颇。因此,兼顾活用资料和取用时迅速便利的资料整理术,可以说是资料整 理和保管工作的两大动力。

不过保存资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即使投入很大的热情,也不能马上 立竿见影。常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整理好的资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总会有“更需要你注意”的工作分散你的注意力。结果堆积如山的资料再度侵占书 桌,光要找一份需要的报纸,就得花费很多的时间。要简化这段工作的话,必须在收集资料和活用信息时,已系统化地处理完了存在的问题。因此,资 料整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设定连续作业的方式,让资料系统化。

信息整理的技术在追求信息整理技术完善的过程中,管理者脑中常会留下不愉快的感 觉,这会影响工作的进度。这些感觉包括被丢掉的资料是不是真的不需要?

明明记得一些有用的资料,但临到用时却记不起来、说不出口??。它容易 使思考混乱、使工作出错,以致浪费时间,更严重的是增加工作的成本。因此,理想的资料整理方法,能让人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情,并有效率地进行 工作,即要符合“资料生理”。

1.资料生理学 任何人在工作时,大脑都在运转,大脑工作的状况就是它的生理状况;资料整理的目的就在维持大脑清晰和明朗。为了整理大脑的思考,必须找出 资料生理的规律。可是,人类的思绪总是随机而片断的,并没有系统化的管理,尤其是在令人意外的时刻经常产生新构想,紧接着又忘记。这些新构想 未必马上可用,但如果能使用一套方法加以利用,很可能整理出一套完整的 计划。

要把这些杂乱无章、毫无次序的想法转变成有意义、有条理、有层次的 思想体系,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而表现的最主要手段则是文字篇章。所以,资料工作也可以说是用“语言”道具来处理问题的工作。不论是文件、书籍 或报纸,全都是语言的信息源。用系统化的方法整理资料,设法转化成社会通用的法则,这就是“资料工作”。而资料整理法则须根据大脑的思考方式 来设计,即创造整理的资料生理系统。这是效率化工作的成功的钥匙。人都有惰性,都不愿意处理麻烦的事。因此,在设计资料整理法时,一定要考虑 这种特点。

2.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低成本”和“高效率”是管理者随时要牢记的两个基本概念。商业行 为的基础就是以最小投资创造最大的利益,信息工作亦然。以整理文件为例,一般市面上卖的纸制档案夹约 1 元,如果有 500 项资料,要花 500 元,有 2000 项就要花 2000元,再加上存放档案的柜子,仅是这些硬件就要大约几千元, 对私人资料整理来说很浪费,而收效如何却仍不得而知;有很多人放弃整理 资料就是因为这个因素。

至于效率,除了检索和取用资料要快外,整理、保存资料的速度更要考 虑。使用从市面上购的档案夹时,还得把文件用打洞机打洞,再贴上一份目录,填上资料的内容。此外还得把不同规格的资料做统一处理,每一道手续 都繁琐而费时,每次整理资料时的不快,真让人觉得在浪费人生。一次又一次这样的费事耗时后,许多人都无法持久地整理资料,因此,一定得找出低 成本而又不浪费时间的资料整理保管系统。

3.统一规格的意义 圣经上说:“为了不让人互相沟通,共同建造这座高塔,免得减损神的权威,神让所有的人开始说不同的语言,不再互通信息,且争吵起来??”。 这个有名的巴别塔的故事,说明了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信息规格不统一,人们就容易犯错且无法沟通。这种愚蠢的例子到处都有,以录放影机和 VHS 系 统来说,一直到最近才有统一成 VHS 的趋势,显然 BETA系统已经落伍,但在市面上还可以买到 BETA 系统的产品。这种厂商缺乏相容性,几乎就等于现代 的“巴别塔”。不过 VHS 的音质的确没有 BETA的好,日本电视公司就爱用 BETA 带,但是:信息规格的统一与否,并不在于比较各种规格的好坏,而是重视规格间的互换性;缺乏互换性的规格,会阻碍多数人自由地使用信息。 在个人电脑的键盘设计上也出现同样的问题。现在最普及的 JIS 键盘并不符合生理学,因此有人发明出频繁动用拇指的键盘。而一旦熟悉了这种设 计,使用人几乎就不会使用国际通用的电脑或打字机了。这就好像不管英文是不是最优秀的语言,只要它一天是国际语言,学习英语就是现代商业人的 基本要求。选用电脑键盘也一样,不管性能好坏,都得使用大多数人通用且兼容的机种。 选用大多数人使用的规格,是资料整理的基本条件。整理工作的第一步是统一规格,不同尺寸的纸张、文件是很难处理的;至少自己公司和部门使 用的电脑、文字处理机,应该统一文件和报告的格式、尺寸。规格统一是信息工作最重要的原则,但实际收集来的资料却不免有大小、长短、方圆不一, 因此必须事先统一规格。

二、处理各类信息的技巧

人事资料收集技巧资料工作是把大家都不知道、没发现或没想到的事实,用新的法则相互 贯穿,然后加以分析和综合,以拓展工作领域。在这种定义下,收集资料绝不是把老生常谈的常识集合在一起。因此在收集资料时,一定要打破自以为 是的想法。只有人才能真正打破这种陈旧的观念。要从“人”身上取得信息,最有效的方法是面对面沟通;通过这个方式,可以接触和证实沟通对象的所 言所行,这个“人”就成为获得信息的最有利来源。

1.找到“人”资料的方法 要与人面对面沟通须注意五个基本技巧:(1)决定会面对象 找到合适的咨询人选,其实并不容易。不管是纯粹访问还是想请对方配合,都要预先做准备,把有关资料备齐,制定自己的拜访目的,并写下若干 要点提醒自己。然后再分析搜集来的名单,找到合适人选。这个准备工作关系到以后面对面沟通的成败,不可轻视。

(2)订约 订约是面对面沟通方式中最大的一个难关。就对方而言,这是一个他可以不做的工作、可以不见的约会。无端打电话与人订约,成功的机会并不大, 尤其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想要在几分钟内把自己复杂的动机解释清楚,实在很困难。许多担任营销业务工作的人,一定都有这种体验。冒昧打电话联 络不相识的人,有时会给对方无礼的感觉,有时不妨考虑先以信函告知。信函内容应包括:a.请对方恕己冒昧;b.说明自己的身份;c.说明想要会面的 原因;d.列举面谈的内容;e.说明希望会面的时间;f.注明自己的地址、联络电话;g.说明信件到达后,会再以电话确定各种事项;h.这封信一定要写 得简洁有力,太冗长的信只会折磨对方,尤其是到私人企业采集信息,更要注意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信寄达之后的第二天,就可以打电话做第二次的 确认。有信件沟通在先,交谈起来就不致于有麻烦。

(3)准备工作 在会面之前,要先把沟通对象的背景和专业调查清楚,要收集有关的资料;如果对方曾有著作出版,要大略浏览,假如对方的著作很多,就要记得 翻阅第一本和最近出版的那本书刊。

(4)拟好问题备忘录 因为沟通时间不能太长,所以要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会面的打算。出发之前,记住在笔记本的第一页上,写下最急于解答的基本问题,做为备忘录。

(5)会面沟通假如会面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在前 30 分钟之内,一定要问完所有准备好 的问题,并且把要点记在笔记本上。当然在谈话过程中,如果对方允许,也可以使用录音机,但是一定要记笔记,理由有三:a.录音机常会出现故障、 电池耗尽等情况,记下笔记可以分担部分风险;b.记笔记可以帮助自己思考。

尽可能使用图解的方法记录,大量利用箭头、记号把对方的回话组织起来, 在会面过程中,新的问题会接连出现,而且经过图解也可以确认是不是遗漏了问题,这和速记是不一样的;c.记笔记可以表达沟通的诚意。如果只是把 录音机一摆,傻坐一旁呆听的话,对方会怀疑你到底有没有把话听进去,这会影响到沟通的气氛。就像夫妻、亲子、情人之间的谈话一样,也是需要若 干身体语言协助的。

记笔记时,要随时把疑点、新问题、个人的观点简略记在笔记栏外空白 的地方,经过前 30 分钟访谈后,就可以回过头来就这些感想和疑问,再和对方商讨。在后续这 20 分钟的会谈中,不妨逐渐加入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与对 方做一番讨论和交流。如果事先没有处理好记录,是不可能进行这种谈话的,很可能问完问题就得赶快夹着尾巴走掉。经过思考后的讨论,不但自己能够 得到清晰的反应,对方也能察觉你的慎重,在谈话中得到理性的反馈,也就更能维持融洽的气氛,对方或许会说出更多自己预料之外的信息。

经过 50 分钟的谈话,双方已经建立了某种程度的熟悉感,在接近尾声的10 分钟里,对方的戒备心理略为松懈,这时候也是许多重大关键问题可以进 行解决的时机,要注意掌握。60 分钟会面结束后,可以合起笔记、关掉录音机,相互寒喧一番,然后告辞。通过这样的程序,双方已经有相当的交流, 不但会产生一些亲密感,也为以后的往来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是面对面沟通和其它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

2.人物资料收集秘诀 管理者在进行人物访谈时,常要去了解他们的时代背景、成长过程、事业经历等。许多的事实、现象和趋势,往往是通过特定“人”的力量而改变 的,而这些“人”所具有的“力量”常和他们的成长背景有密切关连。前述 的卡文在 20岁的时候,曾经替一家刊物做人物系列的报道,每个星期要用摄 影报道的形式,将当周最有影响的新闻人物,做一个简单的人物小传。在五 年之内,他总共追踪报道了250 个人物,在工作期间就发明“山根式袋式档 案”这种整理信息的工具。此外,他还使用了其它的工具:(1)沟通诊断书在做人物系列报道之前,拟一份“沟通诊断书”,把 263 个问题做成一 张表夹在笔记中,这些问题是适用于任何一个人的;只要问了这些问题,任何一个受访者都有了大概的轮廓。这种做法,就已完成了部分资料的整理, 和对象沟通时还可以检查有无遗漏。这就好像飞行员在起飞前,一定要拿着检查表把所有仪器检查一遍一样。一旦完成采访后,把个人资料列齐,再把 这份“沟通诊断书”装入档案,就存了将近 300 位社会知名人士的基本资料。

(2)人生年表和人生定规“人生年表”是一种更好的收集资料工具。管理者想知道时代发展的唯 一办法就是阅读历史年表,而想了解一个人的发展,自然就要查看其人生年表。但市面上并没有现成的人生年表可用,所以自己应做一张“人生年表” 来使用。

光了解一个人的年表,而不知道这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这个人 物资料的收集还是不全面,所以还应该制作“人生年表+人生定规”。首先把 一个人从诞生到100 岁作为一个时段,每年做一个刻度成为定规,定规的一 边记载这个人的发展历程,另一边则和人生年表相对应,人生中走过的重大 事件就一目了然了。

另外,获取人物资料的技术办法有四:a.在拜访任何人物之前,一定要 做万全的准备,不可贸然前往,要先确定自己的访问目的和步骤;b.要和访谈对象联系,最好是信件和电话并用,前者重在说明,后者则在进一步确认; c.和访谈对象面对面沟通前,要拟妥有关问题,逐条做成备忘录,切忌毫无章法;d.不要太信任记忆力或录音机,笔记也是必要的手法;e.将人物资料 收集的方法和工具统一,以有利于未来整理和活用。

杂志资料收集技巧据统计,1989 年全日本登记出版的杂志是 1.4 万种,仅翻看一下这些杂 志的封面,都是一件累人的差事。一般地,杂志文章的最大特色是“加工度”

很高,报纸新闻大多以传达信息为主,并不刻意评论事件,而杂志则有其特 定的立场,它往往搭配已发生的事实来描述、批评和评论事件,这也是有些杂志远比报纸有趣的主要原因。阅读杂志时,应将其内容视为一种“意见”, 重新确定其内容是否属实,或有别的观点,这是个人收集资料的一个原则。

杂志选择报道的对象,比报纸的内容更显其特殊性;狗咬人已不是新闻,报 纸杂志的篇幅都被“人咬狗”的新闻所占满,读者一再被灌输这种信息,心中难免会产生世风日下的感慨。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类事件被文字 媒体揭示,就表示这些是“大事”,而非一般性事件,并且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平时在文字媒体上看不到平凡生活细节的记载,事实上这些琐事才是 时代动向和工商业动向的缩影。当管理者在媒体上看到新的信息时,往往会发现这些事物早已存在了一段时间,并且很可能已接近末期。不过目前所有 的信息,愈来愈带有浓烈的都市色彩,一般人已经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埋入文字、数字等脑力劳动中;80 年代以来,工作愈来愈趋向于脑力劳动的 结果,是人们不再驱使体力系统,而是脑神经系统。人的行为已经逐渐被文字、数字所控制,这几乎是时代的必然发展。

平时在阅读新闻时,管理者会不自觉地显露这种倾向:一旦经常接触到“人咬狗”式的信息后,潜意识就会认为“人咬狗”的趋势已经来到,隐隐 地觉得身边的狗好像也要开始咬人了!服饰的某种流行会轻易地形成潮流,就是这种现象;比起其它时代,1980 年以来,整个社会相当平稳,媒体缺乏 炒作新闻的材料,各媒体常不约而同地选择一样的报道,因而同时出现大量重复的报道信息,因此而流行。为了有别于其它媒体,每个传播者只好致力 于“自创”新闻,夸大渲染自然难免,这也是耸动性新闻和假新闻容易出现 的主要原因。

随着时代的变迁,管理者阅读杂志的方法有所修正。一旦发现大量“人 咬狗”之类的信息时,大概就能预测,真的会有人在看完了这类报道后,出门找碴去咬狗!这是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中最让人忧虑的地方,因此选择信息 时不可不慎。

1.收集资料的程序 对资料工作者来说,在媒体报道各事件时,事件本身已经变成过去式了;知道这些过去的细节没有任何用处,重要的是工作者要能从这些纪事当中, 培养出能发现更新事物的敏锐感和判断力。

杂志文章的确有宣传时代趋势的功能,许多报纸或公共汽车广告的大标 题也隐含有这类信息,尤其是针对年轻人、主妇或职业女性的广告更不能忽略,时代的新动向总是奇妙地显现在这些人身上。阅读杂志时,碰到自己喜 欢的文章,就要把出处和标题记下来,以后要使用时再找出来。除了专业人士外,一般人要买学术性的杂志,恐怕都要付出一些资金和时间成本;最好 先读自己喜欢的杂志,其它特别专业的资料则要等用时再彻底地寻找。应付杂志信息膨胀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读,许多人总是买了一堆杂志放在书桌上,一天、两天没读,到了最后只有丢弃;所以阅读杂志应抱着“现在不读, 以后没机会”的态度,挤出时间来处理,不要眼睁睁地看着新杂志不断进门,读书压力不断增大。

2.杂志资料的取舍方法 杂志资料的取舍和报纸的方法有些相通,基本原则都是少取不必要的,并大胆舍去。否则收集了一堆无法整理的资料,发挥不了辅助工作的作用。 每一个主题所能对应到的资料已经满满当当,有关的每篇文章未必都得保存,一定要遵守这个原则:在必要时,才彻底寻找非要不可的资料。

收集资料时,只选择和主题、资料题目有关的文章。这样收集的资料才 真正有使用价值;以自己的兴趣、专业和经验来收集资料,才不致过分空泛。

  如果觉得卡耐基成功全集经营管理方略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戴尔·卡耐基小说全集卡耐基成功全集经营管理方略戴尔·卡耐基传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