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雾满拦江作品别笑这是大清正史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你是保护百姓的,还是要吃光他们?

你们的士兵,是保家卫国的,还是锅里的美食?

祖大寿收到信,叹息一声:传令下去,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

听到开会的消息,大家都来了,坐在那里,每一个人眼珠子都是血红血红的,吃多了人肉,就是这么个模样。

祖大寿说:人生啊,总归是要死的,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可是被我们吃掉的那些士兵们,他们到底是真的死了呢?还是活着呢?有的人死重于泰山,有的人死,轻于鸿『毛』,我真的想知道,当我们将自己的士兵洗得干干净净,放进锅里煮的时候,他到底是煮得比泰山还重呢?还是煮得比鸿『毛』还轻?

举手表决吧,是投降,还是继续相互吃下去。

所有的指战员都举手同意开城,不能再吃下去了,你觉得这样子做不合适,那你进来让大家把你吃了。

只有一个人不同意开城。

副将何可刚。

他不说话,他只是反对投降。

祖大寿说:人啊,应该是国家,家庭与自己,三者并重,我们现在已经为国家尽了力啊,是什么样子的国家,非得要求我们相互吃掉对方呢?

少数服从多数,投降决议通过。

唯一的主战派何可刚被带到城头上,让清兵看个清楚,当场将何可刚杀死。

何可刚一直笑着,求仁得仁,死而无怨。

他的尸身未及栽倒,饥饿的士兵与百姓已经蜂拥而上,倾刻间将他的肉食之殆尽,只余一具白骨。

万古英风,慨烈高歌,大明王朝,有谁还记得他?

16.朕要的是他的心

杀了何可刚,为了表示自己投降的真实意愿,祖大寿派自己的儿子祖可法去清兵大营,充当人质。

皇太极传令:请进。

祖可法走进去,正要跪拜,旁边两只大手,一只长在济尔哈朗的身上,一只长在傻子岳托的身上,将祖可法揪了起来。

你想干啥?两人问。

祖可法嗫嗫道:我要下跪…

你凭什么下跪?两人生气道。

因为我们是败军…祖可法解释道。

胡说,岳托道:你是我们最敬佩的人,死守孤城,宁可人相食,不也屈了民族气节,这样的人,是有资格获得天下人尊敬的。以前呢,咱们相互对打,是生死仇敌,但是现在,我们双方讲和了,从此我们就是兄弟。

我们不接受你们的投降。

祖家军,决不是一支轻言投降的军队。

我们是讲和,是双方的和解。

所以我们是兄弟了,兄弟之间,当以行抱拳之礼,岂有一个下跪磕头的道理?

祖可法的泪水几欲滴下,看看人家,看看人家大清,再看看大明,唉,没办法比啊。

话说到这份上,祖大寿再不肯投降,那就真的不好意思了。

祟祯四年十二月十八日晚,祖大寿出城,来到了清军大营。

皇太极兴奋得难以自制,亲自出御营迎接,见面后祖大寿要下跪,皇太极坚决不允许,走到御帐门前,祖大寿说:陛下请,皇太极却说:你请先,礼让争执到脸皮痛红,终于是祖大寿走在前面,皇太极乐颠乐颠的跟在他后面。

进帐之后,先喝酒,然后赐给祖大寿一堆礼物。

皇太极戴过的黑狐帽,貂裘,骑过的白马,统统送给祖大寿。

祖大寿感动得热泪盈眶,曰:皇上待我恩厚,大寿无话可说,我虽然脑筋死笨死笨,终究不是木石之人啊。

皇太极也深受感动,曰:现在大凌河虽然解放了,可是锦州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祖爱卿,你有什么办法解救饱受奴役与压迫的锦州人民吗?

办法有,有有有。祖大寿道:锦州城池高大而坚固,粮草充足,靠武力是打不下来的,但如果我回去的话,带着我的人马,回去后就说我是杀出了大凌河,绕道逃回去的,就一定能够入城。等我入城之后,里应外合,拿下锦州,陛下以为如何。

太好了,皇太极高兴的直拍巴掌:祖爱卿,朕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了,快点去办吧。

于是祖大寿离开清兵大营,返回锦州。诸贝勒眼巴巴的看着他走远,都反对说:这个老祖回去之后,肯定会违背诺言。

皇太极笑曰:就算是他违背了诺言,那又何妨?朕要的不是他的人,是他的心啊。

果然,祖大寿回到锦州之后,就没动静了,皇太极几次派人催促,得到的回答只是,慢慢来,莫要急,心急吃不得热豆包。

没过多久,一支清军的运输队经过锦州,突听林中一声鼓响,就见祖大寿率明军恶狠狠的杀出,把那些可怜的清军一顿好砍,缴获了大批的粮草装备,带回到锦州城去了。

这时候皇太极才醒过神来。这个老祖,感情,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要了。别忘了,他的儿子们还留在清兵大营,做人质呢。

可祖大寿这么个搞法,反倒让皇太极为难了。

杀了祖大寿的儿子,那前面花的工夫全都白搭了。而且还落得了穷凶极恶,假仁假义的差评。

没办法,只好一条道走到黑,坚持仁义道德不动摇。由任祖大寿这边起劲的砍杀清兵,皇太极还得不断提高祖大寿儿子在清兵大营的待遇。

17.到底谁是谁老子?

前边我们说,当清兵围困大凌河的时候,朝廷未派一兵一卒去解围。事实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是不符合历史的,是会让祟祯陛下听了非常不高兴的。

祟祯皇帝只是智商不高,但并非是彻底的白痴,事实上,当接到大凌河求救的急报时,他就命令山东登州参将孔有德率八百骑,出关往援。

孔有德就是登州『毛』人龙的老部下,八百骑虽然不多,还不够皇太极打一次冲锋的,但好歹是那么个意思,至少说明祟祯陛下,心里是惦记着大凌河的。

噔噔噔,噔噔噔,八百人马出发了,不长时间,就到达了河北吴桥。

到了地方下马,参将孔有德下令,所有人就地休息,班以上干部,都过来开会。

开什么会呢?

商量今天的晚饭去哪儿吃。

吃饭的地方有好多,满地都是饭馆。太平天子,朗朗乾坤,还缺吃饭的地方吗?只不过,这些可怜的大头兵,身上没有一文钱。

他们已经很久很久没有领到工资了,这些士兵的饷银,都被祟祯用小推车推自己的私人库府去了,在祟祯的私人库府里,金子摞金子,银子压银子,最下面的银锭,都压得变了形。

很可能当时祟祯是这么琢磨的,兵凶战危啊,这八百个勇敢的战士,上了战场的话,多半都会壮烈牺牲的。人都牺牲了,还要钱有什么用呢?

这点工资和奖金,朕就替战士们收起来吧。

现在摆在孔有德面前的艰巨任务是,没得一文钱,没吃也没喝,如何才能够抵达大凌河呢?

要不然就近朝老百姓借点如何?

行,这个办法好。

士兵们冲进邻近的村堡,开始砸门踹户,借钱。这么做也是为了国家啊,老百姓掏点银子,也是应该的。

可是不曾想,附近居然也有乡勇官兵,还跑来“镇压”。这下子孔有德火大了,你他妈的这不是有许多官兵吗?还非要『逼』我们一文钱也没有跑这么远的路?这扯什么扯?当场就和当地的官兵交上了火。

奏章急报朝廷:报,孔有德那厮,他他他反了。

大队的官兵人马从四面入方而来,竟然堵住了孔有德往援大凌河的道路。

没办法了,孔有德只好回师山东,招集自己以前的部属,居然凑足了八千多人,正琢磨着这事怎么跟朝廷解释,这时候保定,天津,昌平诸镇的兵马络绎不绝开来了,真刀实枪的跟孔有德打了起来。

孔有德大怒,加封自己为都元帅,李九成为副元帅,耿忠明为总兵官,率领部队,与犯境的官兵展开了激烈的搏杀,杀得对方屁滚『尿』流,逃出远远的,再也不敢回来。

问题闹大了,朝廷开会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谁也不敢提祟祯皇帝私自匿下孔有德部队饷银的事情,都知道祟祯有这么个『毛』病,这『毛』病他到死也改不了,还是说说怎么搞定孔有德吧。

这次会议,兵部的官员一言不发,户部的官员唱了主角。

户部右侍郎刘重庆,四川道御史王万象提出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

把辽东的部队调回来,修理孔有德如何?

兵部官员面面相觑,拜托,辽东那是战区,每天都有激烈的战事发生,也就是户部的官员胆肥,连这种馊主意都敢出。

存心要看户部官员的笑话,兵部一言不发,看他们把这个提议报到祟祯那里。

不曾想,祟祯竟然拍案叫绝:好,好,这个主意太好啦,天才的构想啊。

看到了没有?祟祯这人就是这么缺心眼。

辽东前线战场,非但得不到朝廷的支持,还得千里迢迢的赶回来替祟祯擦屁股。

关宁总监,大太监高起潜,督率副将祖大弼,总兵官金国奇,统数万兵马,撇下辽东不管,气势汹汹的杀奔山东。在队伍之中,有一名小小的游击吴三桂,吴三桂的旗下,还有一名普通的战士:吴襄。

这吴襄怎么混成他儿子的下属了?

还是大凌河战事惹的祸,吴襄腿长,撇下主帅张春逃掉了,朝廷很生气,撤消了吴襄的军内外一切职务,把他发配到吴三桂的部队中效力,所以这父子俩,折腾到今天,已经颠倒了。

说老实话,要当兵,就得在儿子手底下混,至少吴襄混得极是舒服。首先是吴三桂得管他叫爹,有重要战事都得跟他商量,所以吴襄骑在马上,手执大刀,鼻子跷到天上,比谁都神气。

部队进了山东,正遭遇到孔有德的前哨部队,吴襄一马当先,挥舞着大刀抢了出去。他的作战习惯是逃跑快,冲锋慢,但面对着怯懦的明军,这要是不抓紧时间『露』一手,那未免太缺心眼了。

果然,那明军根本不是吴襄的对手,被他刀子舞成一团烂银,嘁哩咔嚓,连斩几人,然后威风凛凛,持刀而立,大叫曰:识得我长跑健将吴襄否?

明军大骇:俺的娘哎,连辽兵的常败将军都这么厉害,快跑…

吴襄得意洋洋的回来,吴三桂照他后脖梗猛拍一巴掌:好好干,老子亏待不了你。

你他妈的,到底谁是谁老子?…吴襄脑子发晕。

全『乱』套了。

18.八千人马神秘失踪

连吴襄出马都能取胜,这极大的鼓舞了辽兵的士气,每个人都知道,这场仗太好打了,对手太差,正是立功的好时候啊。

推到白马,遭遇到孔有德的主力。

一看到明军,辽兵霎时间疯了一样的扑了过去,指挥官怎么喝止也喝止不住,眼见得这些辽兵两眼血红,如狼似虎的一通好砍,这当中还数着吴襄最勇猛,再加上吴三桂紧跟在老爹身后,他手中的斩将刀不砍人头,专削人手,击落对方的兵刃,让吴襄表现个痛快。

可怜的孔有德,他什么时候见过这架式,都被打得傻了,眼看着吴襄直奔扑了过来,这才醒过神来,当即掉头就走,一口气逃回登州城,牢牢的把门关上,谁敲也不开。

辽兵团团围至,存心折磨孔有德,要慢慢解决战斗,打得太快了,只怕祟祯皇帝不当回事。

围城两个月,太监高起潜趴在士兵背上写奏章,给吴襄表功。

祟祯大悦,亲笔批奏:恢复吴襄军内外一切职务,至少要比他儿子官大一点,要不然吴襄脸上也不好看。

祟祯总算是办了件正事,把吴家父子的关系,拨『乱』反正了。

到了十一月,登州城中粮尽,孔有德招架不住了,就组织敢死队,亲自训话:不要畏敌如虎,不要害怕辽兵,辽兵也是人,也是妈生爹养的,还不是一样让清兵打得哭爹喊妈?你们给我冲,我亏待不了你们。

二十一日,第一支敢死队杀出城去。

敢死队一出城,就听见外边喊声雷动,数不清的辽兵从四面八方冲来,然后哗啦一声散开,再看敢死队,居然一个也不见了,都被辽兵剁碎了,一人抱一块去报功了。

这情景看得孔有德牙缝里丝丝冒冷气,这他妈的到底是什么部队?怎么这么凶的部队,还打不过清兵呢?

第一支敢死队死得太快了,第二支敢死队就不太好组织。整整花了七天的工夫,孔有德才组织起第二支敢死队,由副元帅李九成亲自督战,但这次更惨,敢死队一个没逃出去不说,连副元帅李九成,都被辽兵『乱』枪齐发,打得满身都是铅子,不幸殉职了。

孔有德成了笼中困兽,一筹莫展。他决定,再组织第三支敢死队。

这支敢死队,是他的全部人马。

拼了。

所有的人马,总计八千多人,于十二月二日,集中于城西门,一窝蜂的冲将出去,不信辽兵追得上他们。

到了那一天,孔有德蹑手蹑脚,带着人马偷偷溜出城来一看,哈哈哈,四周悄寂无声,原来辽兵都在睡大觉,真是天助俺也。

大家悄无声息的快走,清一『色』竞走的姿式,越走离开城墙越远,看看到了安全的地方,大家撒开腿立即狂逃,正在这时,就听见一声号炮,火光四起,明亮的火光中,照着一张得意洋洋的面孔:哈哈哈,孔有德,长跑健将吴襄在此等候多时了。

霎时间明军骇得魂飞胆破,齐齐的发出一声俺的娘哎,掉头就跑。

吴襄随后掩杀而来,这时候就听城东南角一声号炮,祖大弼率军飞奔而来,明摆着要切断孔有德的后路,不让他们回城。

不让回城哪行啊,孔有德疯了一样的往回逃,逃得居然比吴襄速度还快,让辽兵看得目瞪口呆。

逃回去也没关系,继续围城。

又围了好多天,这天吴襄正在偷看儿子练武,突然发现墙着有人缒下,急忙上前捉住,却是几个老百姓。

吴襄问:你们是干啥的,是不是孔有德的『奸』细?

老百姓笑道:别吓唬俺,俺是老百姓,新出锅的煎饼卷大葱,要不要买?

居然是城里的老百姓,溜出来做买卖了。

吴襄再问:城里的孔有德匪帮,在干啥呢?

老百姓道:啥孔有德匪帮?没听说过,城里边根本就没军队啊。

没有军队?吴襄尖叫起来。

真的没有。老百姓保证道。

这不可能!

吴襄冲过去,眼看着那登州城门,被十几个老百姓推开了,老百姓们挑着担子提着蓝子,提心吊胆的走出来。

吴襄急忙跑去报告给高起潜,高起潜又没神经错『乱』,当然不肯相信。

但当辽兵冲入城中的时候,果然只见到满大街的老百姓来来去去,孔有德的人马,竟尔是不翼而飞了。

19.城里有高人

那孔有德匪帮,到底飞到哪里去了呢?

说出来能把人活活气死。

孔有德走了水路,率余部及全部家属,总计一万多人,乘一百多条船,航海渡到辽东,趁辽东的兵都挤在山东的时候,他老兄去了辽东。

孔有德投奔了满清。

虽然孔有德逃了,但这场战役,却是辽兵占尽了上风,让祟祯大为满意。

什么事让祟祯这种缺心眼的人满意,那肯定就糟透了。

大明的情形就是这样,李自成在内死命的折腾,皇太极在外死命的折腾,祟祯皇帝在朝廷上死命的折腾,这么三股力量合起来,饶是大明王朝是铁打的,也会被折腾得散板完蛋。

即使祟祯皇帝天纵弱智,也没能力同时在两个战场上犯蠢。

那怕是祟祯的祖宗朱元璋再活过来,也只能是选择一个战场。

也就是说,祟祯皇帝,至少和同一方和解,然后集中精力对付另一方。

最初,祟祯选择是的和流寇和解,虽然说流寇,可毕竟都是『逼』上梁山的老百姓,只要朝廷愿意善待他们,好端端的,他们干吗非要造反不可呢?

但是流寇是大明朝特有的经济现象,是由大明时代特定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泛滥于整个社会的逆淘汰潜规则,无孔不入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正常人在这种社会根本没有能力存活,只有做贼当强盗,才能过上象样点的日子。更何况流寇的横行,又培养出了如李自成这般的职业军人,任何招抚的手段,只会被李自成利用来对付祟祯,蹂躏大明天下,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所以祟祯曾几次召开秘密会议,商量是不是干脆与满清讲和,不管是领土还是主权,做出点实质『性』的让步,给满清几块地盘,让他们跟当地的老百姓折腾去,而祟祯这边可以腾出手来,专心一意的对付李自成。

秘密会议没有对外发布公告,但是与祟祯比较密切的大臣和太监,心里都是有数的。

这个大臣就是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

这个太监就是吴三桂的干爹高起潜。

先说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他的前任是大明第一人杰洪承畴,洪承畴的前任就是将袁祟焕千刀万剐了的梁廷栋,这老梁当真了得,他打破了兵部尚书不得好死的传统,每天坚持不懈的服食各种奇怪的丹『药』,最终把自己吃得肚皮爆裂,嘣的一声,大肠小肠满天飞舞,就幸福的死掉了。

续任兵部尚,四处追捕满世界『乱』窜的流寇,正忙『乱』之间,清兵绕道青山口,又跑来闹事。

这一次,清兵的领队,是獾十四郎多尔衮。

这孩子终于长大了,早年他娘亲被四大贝勒活活『逼』死,他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打定主意,要把这口气撒在大明王朝身上。

多尔衮官拜奉天大将军,大贝勒代善的长子岳托,官拜扬武大将军,两人统清兵十万,绕过长城青山口,大军直取蓟州。蓟州总兵吴阿衡,端的酒气如豪,正在饮酒之间,端着酒杯就上了马,冲出城来,被清将豪格一箭『射』来,将手中酒杯『射』得粉碎。吴阿衡登时大怒,不顾一切的扑了上去,好你个王八蛋,不喝你就不喝,怎么把我的酒杯摔碎了?瞧不起我是不是?一头撞过去,被豪格闪过,一刀劈死。

吴阿衡身后的士兵们见此情形,掉头逃了个干干净净。

獾十四郎多儿衮乘胜前进,一路上连拨四十八城,到了高阳城,遇到了麻烦。

城里有一位高人。

孙承宗。

20.搓衣板大战大刀片

孙承宗是最先发现袁祟焕的“伯乐”,正是他的举荐,袁祟焕才获得了用武之地,后来清兵袭击北京,袁祟焕下狱,被百姓生生咬死,而清兵不战而退,却留下了兵力,镇守于遵化,永平,迁安和滦州四城。并留下熟悉当地情况,智能兼备的将领镇守。

从此这四座城,犹如四把锋利的尖刀,直『插』在北京的脊梁上,惊得祟祯一夜复一夜的睡不安稳。

孙承宗带着祖大寿,声东击西,忽南忽北,硬生生的把这四座城夺了回来,解了北京之危。

然后孙承宗再主张修筑大凌河战略防线,不想工程刚刚进行到一半,皇太极就跑来捣蛋,连祖大寿都给俘虏了。祟祯皇帝大怒,看孙承宗年纪太老,已经七十六岁了,杀之无味,就打发孙老头回了家。

可孙承宗命中注定要跟清兵死磕,他前脚回到家乡高阳城,獾十四郎多尔衮就带了清兵打来了。

于是孙承宗率全体家人登上城楼,组织民众开始抗击獾十四郎多尔衮。

扒了房梁,拆了灶火。孙承宗指挥若定:房梁扛到城楼上,砸死清兵那群王八蛋,灶火搬到城楼下,排列起来,烧开水,等清兵来了给老夫往城下狠浇。

老百姓不乐意:孙阁老,房子拆了,灶火也拆了,那我们还过不过日子了?

孙承宗惨笑:众位乡邻,高阳破了,国家还在吗?国家不在了,你们还在吗?你们不在了?是谁在这里过日子呢?

众乡邻恍然大悟,当即人人动手,拆房子扒灶台,整个高阳城中,洋溢着一片欢乐的笑声。

  如果觉得别笑这是大清正史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雾满拦江小说全集别笑这是大清正史人心至上:杜月笙汉武帝:皇权的逻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