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雾满拦江作品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太监:“那就帮不上忙了…”说罢,太监们掉头就走。何皇后急忙拦住他们:“求求你们就帮了我这个忙吧,你帮了我,就等于得到了我哥哥的支持,否则的话,你们就算是另立了皇后,还不知对方会如何对待你们呢…”

太监道:“你这话说得也是,等我们商量商量…”太监们临时开了个小型常委会。会议决定,与其再立一个新皇后,莫不如现在帮助何皇后保住位子,保住了何皇后,就获得了朝中大将军何进的支持,如此美事,何不为之呢?

于是众太监们发扬风格,凑足了一千万,保住了何皇后的位子。

太监们是最可怜的生物,因为卵袋被割掉,对于女色已经不再有兴趣,最喜欢的,就是钱了。此番为了何皇后,太监们大出血,心疼得眼泪都要流出来。正在心疼之际,突然听到了一个奇怪的消息:何皇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正在紧急谋划,要将出钱保住他妹妹皇后之位的善良太监们,尽数诛杀。

有没有搞错?这个杀猪仔何进,怎么可以这么胡来?

【4.孔融为什么让梨?】

那么,晋升为大将军的杀猪仔何进,何以要恩将仇报,伤害无辜善良的太监呢?

史书上瞎掰说,这是因为群阉横行,祸乱国家,所以要铲除这些蠹虫。不管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史书《三国志》,亦或是《后汉书》、《资治通鉴》,都是这样解释的。

事实上,单论横行不法,祸乱国家,这些事士大夫们干得更多。而且更残忍,也更邪恶。

有关宦官们横行不法的记录,史书上只有三条。要知道,史书是士大夫们写的,如果宦官们有更多的劣迹,史官铁定是不惜笔墨的。可搜肠刮肚的才凑足了三条,可知太监们不是不干坏事,但在干坏事的频率上,明显落后于士大夫。

先说史书上有关太监罪行的三条记录:

头一条是公元160年,宦官杀名臣赵歧全家。

第二条是公元166年,宦官射杀民间女子。

第三条是公元179年,宦官杀人而悬尸。

这三件事,很残忍,很邪恶。但与士大夫们的残忍邪恶相比,却是落了下风。

我们随便举几桩士大夫们干的坏事,来看看哪一方更邪恶。

先说士大夫阳球,他娶了宦官家的女儿,靠着拍大宦官王萌的马屁,终于爬到了高位。而后突然翻脸,将王萌父子双双下狱,王萌向他求情,阳球却用泥巴堵了王萌父子的嘴,将父子二人生生拷打而死。

再说所谓的宦官射杀民女案,实际上是宦官徐璜的侄子徐宣干的,但士大夫东海相黄浮,将徐宣全家,不分男女老幼,通通捉起来,严刑拷打。

此外还有一位士大夫张俭,他在路上遇到了大宦官候揽的母亲,就不由分说,将那悲摧的老太婆宰杀了。然后又一不作,二不休,索性带人冲入候揽家中,将候家满门老小,一百多人统统杀掉,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灭门血案。

事发之后,张俭弃官逃亡,途中遇到人家,就上前叩门求宿。所以后人有诗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这里望门投止,说的就是张俭见门就敲。留宿张俭的人家,都因为官府的缉捕而遭受到了连累,这其中最悲摧的,就是孔融的哥哥,孔褒。

“融四岁,能让梨…”这是《新三字经》中讲的故事,说小孔融四岁的时候,吃梨的时候专挑小的,将大的让给别人。那么,孔融让梨,大梨让给了谁呢?

让给了他的哥哥,孔褒。

悲摧的孔褒孔大哥,就因为贪嘴吃了个大梨,结果被弟弟孔融骗去了一条命。

话说士大夫张俭,杀了大宦官候揽全家老幼之后,一径逃亡到了曲阜孔家,上前敲门。开门的是刚刚9岁的小孔融,小孔融让张俭进去,收容了他。

不久事发,官府来追究责任,说:“虽然门是小孔融开的,可是他年纪小,不具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嗯,那个谁,他大哥孔褒,不是已经16岁了吗?他以前吃过小孔融让的大梨吧?那就这样好了,这件事就算在孔褒身上吧。”…于是孔褒,莫名其妙的被官府拖出去,砍了脑壳。

这就是孔融让梨的后续故事。

眨眼工夫,小孔融也长大了,出任了北海国相,也成为了士大夫。有一天他为父亲举办丧事,要求当地的群众都必须出来哭,死的又不是大家的爹,所以群众们被迫来了,却哭不出声来。猜猜孔融干了什么?

孔融杀掉了一个在他父亲墓前哭泣的人,罪名是不够悲痛。

基本上来说,这就是士大夫的风格和德性。单以人性而论,他们绝不比太监更善良,反而在邪恶上别出心裁,富有创意。

杀猪仔何进,之所以要打掉太监集团,并非是因为太监干了什么坏事。目的只有一个,推御罪名。

推御什么罪名?

公元184年,郎中张钧上表弹劾十常侍,指控黄巾民变,都是因为十常侍所引发的。只要杀掉十常侍以谢天下,天下就太平了。

【5.托了太监的福】

士大夫们需要一只替罪羔羊,以推御自己治国无能的责任,所以他们盯上了太监。此外他们更想从太监手中夺回权力,所以双方的冲突,愈发激烈而不可控。

而大将军何进,每天在朝堂上与士大夫们相处,威风凛凛的拿着杀猪刀摆谱。士大夫发现这个杀猪仔脑筋不够用,就纷纷给他上眼药,忽悠他杀掉十常侍。

何进起初应该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他家里四个孩子,他是老大,二弟何苗与太监们关系友善。大妹就是何皇后,获得过太监们的帮助才保住皇后之位。何进还有个小妹子,嫁给了大太监张让的儿子做媳妇。细说起来,杀猪仔何进之所以能混进士大夫堆里人模狗样,是托了太监们的福。

总之,何进跟太监们是一家,没理由在家里轮刀子乱砍乱杀。

饶是大将军何进与太监们血肉相连的亲情,也奈不得他身边人精太多,如曹操,如袁绍,这些刚刚成长起来的盖世枭雄,都是心智过人之辈。这些心术不正的怪人,天天琢磨着弄乱这个国家,好捞一票。以何进那杀猪仔的脑壳,如何对付得了?

曹操袁绍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就轮番来给杀猪仔何进上眼药:“杀猪的…不是,我是说大将军,动手吧,动手杀掉太监们,你的名气可就大了,这是多么难得的好机会啊。错过了这个村,让别人抢先动手杀光了太监,大将军你就再也找不到这个店了…”

诸如此类,总之是忽悠个不停。

三忽悠两忽悠,脑子不够用的何进,就上了套。他忘了所谓的杀太监,就是被士大夫们忽悠来杀他们自己家人。上套的何进懵懂不知,就迷迷糊糊进宫,找母亲兴氏,妹妹何太后商量。

何太后…现在汉灵帝已经死了,继位的就是何氏生下来的儿子,少帝刘辨。所以何皇后就晋格升为皇太后了。

杀猪仔何进说:“娘,弟弟妹妹们,我已经决定了,立即引兵入宫,将宫里的太监们,杀个干干净净!”

“杀光太监?你有没有搞错?”母亲兴氏诧异的道:“皇宫之所以是皇宫,不是皇帝有什么天大的本事,而是有一群卵袋被割除了的太监们保护着他。太监们是再也不可能回到正常世界的,只有在宫中才安全。皇帝也一样,你看你的外甥皇帝,才多大点岁数?你如果把太监杀光了,你侄子他还是皇帝吗?”

“这个…”何进眨巴着眼睛,“…这个…我没想这么多…”

“想都没想清楚,就乱开黄腔,你还以为是在老家的杀猪房里吗?”母亲兴氏斥责道。

何进的议案被家人否决,没有通过。

耷拉着脑袋出来,杀猪仔何进立即被一群朝臣团团围住:“大将军,什么时候动手啊?告你说你那外甥皇帝,现在可危险了,太监们正推出一个长期性的奴隶养成计划,要把你的外甥皇帝改造成驯服的工具,可怜你那小外甥梦里也哭,醒时流泪,他的心里无时不刻的不在呼喊:救我,大舅快来救我啊…”

听了这番瞎忽悠,何进脑子一黑,脱口叫了声:“爹,这事可咋个弄啊…”

可怜的杀猪仔何进,他遭受到朝中坏心眼的士大夫与善良太监的双向夹磨,进退失据。这奇怪的人生陷阱,迫得他人格倒退,渴望着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指导他,步出人生的绝境。

可是大将军何进的爹,早就死了。现在的他,只能在心中另找一个权威。

谁在杀猪仔何进心中有权威呢?

这个威权,就是董卓。

为什么是董卓呢?我们来算算年龄,何太后立为皇后时,是20岁,九年后汉灵帝死,是29岁。她的哥哥杀猪仔何进,年龄应该是30多岁。而董卓,这一年是58岁,已经是德高望重的元老了。

最重要的是,当杀猪仔何进洗干净脚上的泥巴,披上大将军战袍时,他看到的、听到的全都是董卓炫武功于边荒的激情故事。尽管小说《三国演义》对董卓进行着极尽丑化之能事,可在杀猪仔何进眼里,董卓才是他心中最仰慕、最敬佩的人。

如果有谁能够帮助杀猪仔走出人生难局的话,那一定是德高望重的董卓了。

何进心里这样想。于是董卓通知大家:“我已经写信给董卓,让他来京城,主持工作…”

这时候,35岁的典军校尉曹操,在一边抚掌道:“大将军,不用这么麻烦的,要想尽诛太监,只需要启动司法程序,把太监们交给心狠手毒的士大夫,我保证太监一个也活不成。”

何进在心中冷笑:“不懂事的小毛孩子,我尽诛太监干什么?我叫董卓入京,只是为了摆脱被这些坏心眼的士大夫控制的尴尬局面。这些士大夫,可比屠宰房里的猪,难摆弄得多。”

【6.脑壳被人骗去】

大将军何进,诏召董卓入都,欲诛除阉宦的消息,犹如荒郊野火,忽啦啦的传遍了天下。

那么这个消息,是谁传开的呢?

士大夫们,当然是朝中的士大夫们。因为这件事,只有朝中士大夫们知道,而这些坏人之所以将消息传播开来,目的只有一个:祸乱天下!

祸乱天下,对士大夫们有什么好处?

祸乱天下,对任何人也没好处。但问题是,这个天下不祸乱,士大夫们也捞不到一根毛。横竖什么也捞不到,那还不如先行祸乱一下,让那些捞得盆满钵满的人,都去倒霉吧!

正是怀着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险恶用心,大家及时的、准确的把董卓入京的消息,传递到了大太监张让的耳朵里。

听了这个消息,张让就拄着拐杖,去找自己的儿媳妇…

儿媳妇?太监也有儿媳妇吗?

说不上来,按说太监应该没儿媳妇的。可东汉末年这个辰光怪异,许多太监硬是有儿子的。既然有儿子,那儿媳妇必不可少。前面说过,大太监张让的儿子,娶的就是何进的小妹妹,我们称她为何小妹好了。

到了儿媳妇何小妹面前,张让扑通一声跪下,嚎淘大哭起来。

何小妹吓坏了,急忙叫道:“爹,爹你快起来…你这是干什么?”

张让哭道:“贤媳呀,啥也别说了,快点让你大哥来,让他把我们几个,象杀猪那样一个个全都捅了吧…”

何小妹:“爹爹,何出此言啊?”

张让道:“贤媳,我不说你也明白,你大哥他不过是个杀猪仔,凭什么在朝中人五人六,耀武扬武?不就是因为现今天的天子,是他的大外甥吗?可他也不说想一想,他大外甥凭什么当上皇帝?上一次人家要废了你姐的皇后,是谁老着一张脸,在皇上面前说情来着?如果你姐的皇后被废了,现在的天子,还是你大外甥吗?我们看在一家人的情面上,倾家荡产,才哄得皇上软下心来,没有废掉你姐的皇后,也才保住你大哥大将军的位子。可是你大哥是怎么回报我们的?你猜都猜不到啊,他竟然要将咱们全家,统统杀掉,呜呜…这还有没有天理了?还有没有良知了?”

何小妹听了,怒上心来,就入宫去找母亲舞阳君兴氏,把这事情一说,何母勃然大怒,就和何小妹一道去找已经晋升为太后的大女儿。何太后听了这事,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就立即宣召大哥入宫议事。

何进晃悠晃悠的来了,与全家人展开了激烈的辨论。他解释说:“不是他非要杀太监不可,盖因天下大乱,都怪太监,如果没有太监,这天下绝不会大乱。而今要想天下太平,让大侄子刘辨做太平天子,除了杀尽太监,没有第二个法子…”不承想他与母亲妹妹们的争辨,全被太监们扒在门缝上,偷听去了。

等何进一出门,迎面就见数十名太监,将他团团围住。大太监张让断喝一声:何进,你脑子到底进了多少水?先不要说我儿子娶了你妹子,咱们已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家了。再说这天下大乱,跟我们太监有什么关系?明明是你们士大夫心狠手辣,横行不法,怎么把事情全都推到我们头上来了?再者说了,上一次你妹子鸩杀王美人,皇上要废了她的皇后,连同废掉你大侄子的皇位,是我们这些没卵子的太监,一个个倾家荡产,凑了钱给皇上,替你们家把皇位买回来的。你不报恩倒也罢了,竟然还想要杀掉我们,难道你的心,是铁石铸成的?难道你连最后一点良知,也已昧尽了不成?

何进目瞪口呆的望着张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时候另一个太监渠穆,伏剑上前,曰:“这等狼心狗肺,恩将仇报的东西,还留着干什么?大家别拦着我,让我一剑结果了他…”

一听这话,众太监轰的一声,让开来一条路,推着渠穆奔何进冲了过去。

史书上记载说:尚方监渠穆斩大将军何进于嘉德殿前。

何进即死,虎贲中郎将袁术趁机大闹起来。

【7.宫里的非太监人士】

袁术是袁绍的堂弟,都是出身于世代宰相之家。而且袁术是三国时代有名的二楞子,他倒不是缺心眼,而是胆子比别人更大一些。胆大妄为是权门公子共同的鲜明风格,盖因权门出来的孩子,不管闯多大的祸事,都有人顶着,所以这袁术,比之于堂兄袁绍更生猛,素以侠肝义胆而著称。

正因为袁术风格线条比较的粗旷,所以深受杀猪仔何进之赏识。何进入宫之时,是让袁术带了200名虎贲兵随行的。此时袁术等在外边,听到宫中大乱,急忙扯过来一个小太监一问,才知道杀猪仔何进已经被太监杀掉了。

当时袁术就急了,他是保护大将军何进的,何进被杀,他的责任很大。恐怕朝中的士大夫们,少不了要让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咋个办呢?

袁术心想,眼前这桩事,只有把杀大将军的太监们全部杀掉,我才算是尽到了职责。可要是杀太监,那就得入宫。可袁术虽然胆大,可带兵入宫还是不敢的,因为那意味着造反。嗯,不能进宫,太监又躲在宫里不肯出来,唯一的办法只有…

放火!

于是袁术火焚南宫嘉德殿青琐门,想把躲藏在宫里的太监们,全都烧出来。同时袁术急忙派人,去叫堂兄袁绍来,说不定袁绍能有什么法子。

皇宫火起,太监张让等人害怕了,就急忙跑去找何进的妹妹何皇后,说:“大将军的部下造反了,已经杀入了皇宫,大家快跟着我,赶紧逃离出宫…”于是张让胁持了何太后,少帝刘辨并帝弟刘协,从宫中的一条秘道,逃离出走。

这时候袁绍带兵赶来了,何进的弟弟何苗也带兵赶来了,大家凑在一起一商量,眼下好象没别的好办法,只有杀入宫中,先趁这个机会把太监杀光宰尽,其它的事回头再说。

于是袁绍驱兵入宫,见到宦官就杀。史书上记载说,宫里的宦官,不分老幼通通被杀死,还有许多无须的非太监,也冤枉的送了性命。杀到最后,非太监人士害怕被杀掉,全都脱了裤子,裸露下体,这才幸免于难。

从记录来看,应该是袁绍追着逃出宫的太监,于洛阳城中大开杀戒。如果屠杀场只限于皇宫之内,很难想象皇宫中会躲藏着许多假冒太监的男子…不过,考虑到当时混乱的政局,这种事情也很有可能。

袁绍杀掉了两千多人,并穷追挟持了皇帝的太监们,一直追到小平津,终于将这伙人全部截住了。

太监们吓得全都趴在少帝刘辨身边,有的抱腿有的搂腰,口口声声央求陛下救命。

现在我们能够理解太监们的行为因由了,他们就是恐惧,是被士大夫们的残杀吓破了胆的可怜动物。

《三国演义》开篇说得明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缘何这天下的情势,分分合合,来回折腾,而没个长治久安的效果呢?这是因为皇权这东西,纯系暴力而获取,没有民众的授权,始终是处于不合法的状态之中。帝王一统江山,权力能够维持,完全是靠了暴力的胁迫。一旦新的暴力集团形成,那么此前的暴力集团,就会沦为案上的鱼肉,任人切割。

说明白了,东汉政权之所以分崩离析,纯粹是暴力规律使然。所以连《三国演义》都明白,单纯靠了暴力胁迫的政权,迟早也会崩盘。

可当时的士大夫们,不说快点想明白这个道理,寻求一个彻底将民众从暴政之下解脱出来的法子,反而举起血淋淋的屠刀,奔最可怜的太监们杀了过去。他们要把暴力终结的责任全部推到太监们的头上。试想太监们的心里,是何等的惊恐冤屈?

不是说太监们没有过错,但把暴力政权自身的死结,全部推到太监身上,这多少有点过分了。

可这时候说这些都没用,袁绍这些人要是讲道理,太监们也不至于吓成这个样子。

当时追到小平津的,是河南中部掾闵贡,就见他威风凛凛,长刀一指:“赶紧,怎么死方便,你们就怎么来,别让我费力气。”

太监们哭诉道:“陛下,陛下,你看他啊…”

看什么看?可怜的皇帝都快被闵贡那模样吓死了,只能是闭着眼睛,拼命的流泪,硬是不敢替太监们求情。

太监们无奈,只好向少帝刘辨叩头,哭道:“陛下,我们全都死了,天下才会真正的大乱,你自己可要小心着点…”史书上的原话是:“臣等殄灭,天下乱矣,唯陛下自爱…”扑通通,太监们全都投河自尽了。

【8.朝中必有大奸大恶】

洛阳城的火光,明照天南。正向京师疾行的董卓见了,心知有变,率兵急进,天还未亮就赶到了城西。听说少帝被掳到了北芒山,董卓急带兵马,前来迎接。

董卓带来的人,虽然只有三千,但个个皆是死战之士。其中不乏羌族勇士,这些勇士形貌比较野蛮,看着细皮嫩肉的少帝刘辨,勇士们顿时两眼放光,咕嘟咕嘟的直咽口水。把少帝刘辨骇得,魂飞天外,号啕大哭。

董卓问:“陛下,你受惊了。”

少帝:“哇哇,哇哇哇。”

董卓:“陛下,是谁把你绑架到这里的?”

少帝:“哇哇哇,哇哇。”

董卓:“…陛下,你怎么跟个娘们儿,就知道哭哭啼啼不说话?”

这时候少帝唯一的弟弟陈留王冲了出来:“董将军,是这么回事,杀猪仔何进,他让太监们给杀了,然后他的部下为他报仇,杀进了皇宫…”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58岁的董卓在一边听着,一边听一边仔细的打量这两个人。他发现,少帝刘辨明显有点缺心眼,倒是这个陈留王刘协,还算是个明白孩子。而且,董卓也听说过,陈留王刘协的生母,就是美人王氏,她因为生下皇子,被当时的何皇后鸩杀了。这么说来,这皇帝分明是立错了,明白人刘协给挤到了一边,心眼不够用的刘辨,却被母亲一家合力推到了皇位上,这才弄得天下大乱。

发现了这个错误,董卓心里就泛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替朝廷纠错,改立刘协为天子。

国学大师吕思勉读史,读到这里,曾经顿足而起,仰天长啸,曰:“你看这个董卓,你既然是去祸乱国家,就应该留着不称职的糊涂皇帝,你说你非要立个明白人当皇帝,这岂不是替自己添堵?”

然而吕思勉大师错了。

吕大师错就错在,他把后人模式化的历史解读,错当成了历史的本身。正如以手指月,手指并非月亮,后人对历史的解读,只是让我们认知人性规律的一个方式,与历史本身毫无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后人将董卓视为祸乱国家的奸贼,但这个脸谱化的简单认知,与历史上的董卓没有关系。至少,董卓他本人从未曾这么认为过。

对于董卓来说,他急驰京师,固然有着自己心里的打算,但他的心里,却决不可能这样想:我是个大奸贼,冲啊,快点去祸乱国家,快快快…相反,董卓的心里,认为自己才是难得的乱世忠良。你看看,他在边疆浴血苦战,可是京师皇城的天子,却被人追得落荒而逃,明摆着,朝中那些人,即使不是酒囊饭袋,也必是大奸阴险之辈。如果朝中士大夫个个都是忠臣…拜托,谁见过忠臣拿着刀,满世界追着皇帝喊打喊杀的?

所以,董卓认为,朝中必有巨奸大恶,没有才是怪事!

而他此行,正是为了国家,为了天下,要替朝廷扫平妖氛,重振朝纲。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忠贞之念,所以董卓才决定:“嗯,这个少帝刘辨,真是不给力啊,不行就换人吧!”

【9.落入陷阱之中】

董卓护送少帝刘辨回京城,少帝先行入城门,董卓正要进去,这时候一骑扬尘而来:“董卓接旨,圣上命董卓于城外驻扎,钦此。”

当时董卓心里就咯噔一声,心说:“果不其然啊,朝中真的有巨奸大恶之徒。皇上还没有回皇都,对方就已经行动了,想再将天子控制在手中,为所欲为,祸国殃民。那奸恶也不说想一想,放着我董卓在这里,能让你得逞吗?”

当下董卓把手一招,身后的羌族勇士哇的一声冲了上来,信使呆了一呆,叫一声娘亲,掉头拨马狂逃。

于是董卓昂然入京。

进来倒是进来了,可董卓马上发现,他落入了一个可怕的陷阱之中。

先是西园八校尉禁军指挥使袁绍,统一彪兵马扎于董卓左方。然后是虎贲中郎将袁术统一兵马,扼于董卓右方。后面还有一个执金吾丁原,统兵马镇于董卓的后方。这三支军马合起来,超过三万之众。而董卓来得急,只带了三千人。

也就是说,京师兵马的数量,超过董卓十倍以上,将董卓牢牢的锁死于京城之中。

这个…可咋个办呢?

董卓急得直抓脑壳。

【10.诸葛亮抢注了董卓的专利】

孙子曰:“十则围之。”

意思是说,打仗的时候,如果你的兵力十倍于敌人,那就将其包围,彻底歼灭之,不要客气。

可如果遇到董卓这种情形,被十倍于己的优势兵力,团团围困起来,那咋个办呢?

董卓说:“没有关系,我的主力人马,随后就到…”果然,到了次日,就见远方尘头大起,又一彪形貌凶恶,如狼似虎的羌兵赶到了,入城之后,就在董卓的驻地安营扎寨,董卓的人马数量顿时翻了一番。

未隔几日,又有一彪同样凶恶的羌兵赶到了,董卓的人马更加强大,已隐约与袁术袁绍的兵力,渐成抗庭分礼之事。

眼见得董卓的兵马越来越多,袁术袁绍兄弟呆呆的站在城门口,面如死灰,心如木石,完全没有法子可想。

这时候骑都尉鲍信来了,对袁绍说:“小袁啊,你赶紧,赶紧趁董卓的兵马还未全来到,赶紧进攻他,说不定…说不定能打败他。”

袁绍摇头:“老鲍,你想让我死吗?”

董卓的兵将,是在铁血战场上杀出来的,打起仗来疯子一样,命都不想要。而袁术袁绍所统之兵,是养在京师的老爷兵,在百姓面前狮虎一样的凶狠,可遇到董卓手下的百战死士,就宛如羔羊般的柔顺。徜若双方真的交手…这事可千万别乱想,嫌命长了是不是?

袁氏兄弟只顾害怕,却没注意认真的端详一下董卓的后续羌兵。如果这兄弟俩盯着后续羌兵的脸上,仔细瞧瞧的话,就发现一桩极为怪异之事。

后面陆续赶来的凶恶羌兵,和董卓最初带来的三千人,模样长得一样。

长得一样也没问题吧?大家都是羌兵,看起来应该有点相似。

差矣,可怜袁家兄弟这一双活宝,被董卓玩惨了。实际上,后面陆续赶来的羌兵,跟董卓最初带来的人,是同一批人。

原来,董卓发现自己兵马人数太少,不足衍用,就扎营之后,暗传号令,让这些士兵全都化妆成老百姓,悄悄溜出城去。到了城外无人之处,换回羌兵甲胄,假称是后续人马,以吓唬朝中诸臣。

就那三千羌兵,每天溜出城门,再大张旗帜的回来,搞得董卓这边热闹非凡,吓得袁氏兄弟面色如土。到底是百战沙场的老将,董卓以其疑兵之计,巧妙的把京师诸臣,玩弄于股掌之上。

董卓这一手妙计,被后人称之为诸葛武候兵法…明明是人家董卓的专利,非要算到还没长大的诸葛亮身上,真是让董卓没地方说理去。

总之,董卓这一手,不唯是吓住了袁氏兄弟,连盖世英雄曹操,也被吓傻了,吓得钻进屋子里,紧关房门,不敢出来。

不敢出来就好,曹操不出来,董卓正好腾出手来,收拾那些碍事的人。

董卓的眼光,落在了执掌京师兵权的执金吾丁原身上。

执金吾本是一种兵器,是一根铜棒,两端涂上金粉,看起来威风凛凛,象征着皇家威权。而执金吾这个官名,就是京畿卫戊司令的意思。

卫戊司令丁原倒没什么了不起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员能打的大将:吕布!

第三章 董卓智商不靠谱

【1.爱国还是爱奸臣?】

老一辈子人说评书,评点三国大时代的英雄,有这么一句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这里说的是三国时代,战斗力最强的前六名,最能打的是吕布,第二能打的是赵云,典韦第三能打,关羽第四,马超第五,张飞排在第六。所以吕布人的人生成就虽然不堪提起,但论及打架,他是少年人心目中永恒的偶像。

  如果觉得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雾满拦江小说全集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民国就是这么生猛黑金道盗宝世家大商圈资本巨鳄权谋高手李鸿章别笑这是大清正史人心至上:杜月笙汉武帝:皇权的逻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