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张俊杰作品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每到周日,朴正熙就会整天时间都沉浸在一件事情中,那就是把那些悼念母亲的新闻整理出来,做成剪报,放进档案袋里收藏起来。除此之外,他还亲自整理自己的办公室和卧室。朴槿惠知道,这些事情都是父亲特意做的,他在为自己突然离世做准备。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朴槿惠既心酸又心疼。

  有一年过父亲节,朴槿惠姐弟三人为父亲精心准备了礼物——三朵康乃馨和祝贺的卡片。可是朴槿惠却看到弟弟哭着跟父亲走出办公室,她问弟弟为什么哭。弟弟抽咽着回答说:“我看到父亲把花和卡片轻轻放在母亲的照片前,他把礼物都给了母亲。”弟弟的话让朴槿惠心如刀绞,既有对父亲的心疼,又有对母亲的思念。

  有一天,朴正熙突然问朴槿惠:“你觉得下届总统谁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个问题问得太突然了,朴槿惠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也由此看出,父亲朴正熙已经有了卸任的打算,他看到了韩国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也为政权顺利过渡做着准备。自从母亲去世之后,朴正熙经常憧憬着自己卸任之后可以过上简单的田园生活。他希望能到南方去安度晚年,每天看书、写字、画画,弹奏乐器,还可以在院子里种种花草,过一种安静恬适的生活。如果大家协商一致,每到假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那就更好了。

  朴槿惠看到父亲已经有了离开政治舞台的念头,他大概是太累了,尤其在母亲离世之后,他承受了太多的伤痛,此时已经没有了最初担任总统时的激情,而是向往普通人家的平静生活。

  虽然朴正熙萌生了退意,但是他没有丝毫懈怠,仍然每天忙碌地工作。朴槿惠也深深明白,只要还在岗位上,就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四章 韬光养晦

  ——结水成冰的美丽是痛苦的蛰伏

  没有得到上天眷顾的朴槿惠再一次承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这一次她褪去了总统女儿的光环,离开青瓦台,开始了长达18年的蛰伏生涯。只为了抓住机会,实现更有利的反击。

  20.噩耗袭来

  母亲陆英修被刺身亡让朴槿惠一家人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当一家人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并且已经开始畅想离开青瓦台的时候,悲剧却再次悄然无息地降临,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被当时的韩国情报部长射杀。那天,朴槿惠流着泪清洗了沾满父亲血迹的衣物。她从来没有像那天一样抱怨这个残酷的世界: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而原因是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暗杀。那晚,朴槿惠流下了这一生中最多的眼泪,也度过了比死更艰难的岁月。

  当时,也就是1979年10月26日清晨,朴正熙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其中有一项重要安排是参加插桥川仪式。与平时一样,吃过早餐后父女告别,朴槿惠也开始忙着迎接贵宾。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次永别。当天下午4点,朴正熙参加完插桥川仪式之后回到青瓦台,他是坐直升机回来的,因此即使在贵宾室,朴槿惠也能听到直升机的声音,知道父亲已经回来了。她原本想出门迎接父亲,但是当时有贵宾来访,因此只好把与父亲见面的时间推迟到了晚上。

  接待完贵宾之后,朴槿惠立刻去了父亲的办公室,但却没有发现父亲。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父亲朴正熙晚上与人在宫井洞有约会,已经先过去了。一般情况下,如果父亲在外用餐都会电话通知朴槿惠,但是因为下午朴槿惠在接见外宾,所以父亲就让秘书转告她先在家里吃晚饭。

  晚上,朴槿惠通过电视看到了插桥川完工典礼的转播画面:当按下排水阀门的按钮之后,巨大的水流从闸门奔涌而下。看到这幅场景,父亲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朴槿惠发现父亲那天的脸色异常苍白,即使是通过白色电视屏幕,她依然能够看得出父亲苍白的脸色。后来,朴槿惠回想起父亲的面孔十分苍白,还以为是他的身体出了问题,以后要更加关注他的健康状况。

  白天跟随在朴正熙身边的秘书告诉朴槿惠,那天发生了很多反常的事情:明明在完工典礼前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但是就在父亲剪彩完的一瞬间,纪念塔上的幕布却只拉下来了一半;在典礼结束之后,朴正熙一行人前往道高温泉观光饭店用餐,结果那里的梅花鹿因为听到父亲搭乘的直升机的声音而受惊四处乱窜,竟然撞在树上死了。当时大家都认为这只是巧合,但是后来就如导这似乎也在冥冥之中预示着什么。

  后来,朴槿惠又想起中秋节给母亲扫墓回来之后,父亲曾经说:“我真的想随你母亲而去,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去的。”她一直认为这是父亲由于太过于思念母亲而发出的抱怨,设想到在不久之后竟然一语成谶。

  由于第二天的工作非常多,朴槿惠便没有等父亲回青瓦台,自己就早早休息了。大概凌晨1点30分左右,她被刺耳的电话铃声吵醒,当听到电话那头另一位秘书说“麻烦您起来准备一下”时,朴槿惠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脑海中迅速闪过五年前母亲遇刺身亡的画面。

  随后,朴槿惠马上起身,无法恢复内心的平静。不一会儿,金桂元秘书长来到了青瓦台,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总统遇刺身亡。这简直就是一个惊天霹雳,让朴槿惠的身体瞬间冻结在一起,她不敢也不愿意相信父亲也已经离开了自己。当金桂元秘书长简单地报告了当晚发生的事情之后,政治家的敏感让朴槿惠最先顾虑的是三八线的安全,她担心朝鲜会趁着总统过世的混乱攻击韩国。因此,当得知父亲已经过世时,她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前方没有任何异常吗?”坚强的朴槿惠并没有被父亲过世的消息打垮,在承受着巨大伤痛的同时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

  噩运总是不期而至,朴槿惠已经记不住那天晚上自己是怎么熬过去的,她只记得那天的宁静像一只巨兽一样紧紧包围着自己。最开始,朴槿惠只是感觉到一阵阵寒意袭来,接着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寒颤。她很早就听说如果一个人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是哭不出来的,而就在那晚,朴槿惠才知道这句话是真的。

  天终于亮了,朴正熙的遗体被送回青瓦台,安置在五年前放置母亲陆英修遗体的屏风后面。看到父亲的遗体之后,朴槿惠紧紧攥住了他早已经失去温度的手,老人看起来是那么安详,好像睡在一个美梦里似的,平静而舒适。她知道这是父女俩此生的最后一次告别,但是父亲却没有留下一句话,她多希望自己能像孩子一样大声哭闹,乞求父亲不要丢下自己而一个人离开。由于极度悲伤,朴槿惠渐渐失去了意识,晕倒在父亲身边。

  当朴槿惠醒来的时候,看到了身边围拢过来的弟弟和妹妹。他们也陷入了巨大悲恸中,弟弟因为悲痛但又怕哭声太大而用手捂住了嘴巴,妹妹则不停地默默流眼泪。看到伤心欲绝的亲人,朴槿惠像母亲过世时的父亲那样,伸出双臂紧紧抱住他们,一切都尽在不言中。她深深地明白,此刻自己是弟弟和妹妹唯一的依靠,她必须坚强,不能让他们俩丧失信念。

  朴正熙的遗体被安置在青瓦台的接见室里,按照韩国九日丧的习俗举办丧礼。为了方便民众前来吊唁,青瓦台为普通民众特别准备了烧香所。从丧礼当天开始,大批民众前来吊唁总统。由于前来奔丧的人太多,结果队伍排到了景福宫围墙的外面,青瓦台内外都环绕着悲痛的哭泣声。

  白天,朴槿惠隐藏起自己的悲痛,打起精神迎接前来吊唁的人们。但是一到了晚上,失去父亲的痛苦折磨得她根本合不上眼,胸口像是被钉进了一颗大钉子,疼得几乎不能呼吸。朴槿惠觉得自己像生活在噩梦中一样,不知道自己能撑到什么时候。

  父亲的突然离世给了朴槿惠很大打击。那几天,她感觉自己的手脚出现了像是被折断一样的剧痛,通过检查才发现手臂上出现了一块淤青,像是被棍子打过一样。妹妹瑾令十分担心姐姐的情况,催促朴槿惠赶紧去医院。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朴槿惠没有办法离开,于是她决定去青瓦台内部的医务室检查。医生告诉朴槿惠,当人们突然遭受巨大的打击和精神上的痛苦时,身体偶尔会出现血液凝结在一起,从而形成淤青。医生建议朴槿惠不要太过悲伤,还要注意休息,而她完全听不进医生的话,她需要知道的只是这个病不会让自己死掉,这样才能够放心地安排好父亲的丧事。

  21.最黑暗的日子

  离开医务室之后,朴槿惠重新回到了烧香所,继续接待前来吊唁的民众。九日丧过后,人们依然前来吊唁,青瓦台前面摆满了菊花。当朴槿惠拿到父亲被害时的衣物时,看着上面沾满的鲜血,巨大的悲伤瞬间击倒了她。原来,父亲遇害之后马上被送到医院抢救,因为要做手术,他的衣物上还有被撕开过的痕迹。看着手中父亲血迹斑斑的衣物,朴槿惠又想到五年前清洗母亲沾满鲜血的韩服,此情此景令她肝肠寸断,忽然眼前一黑,这位坚强的女子瘫倒在地上。之后,朴槿惠和妹妹瑾令、弟弟志晚离开了已经生活了十几年的青瓦台。当年,母亲还在世的时候经常念叨着什么时候能重新回到新堂洞的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一定要回到新堂洞去。”

  如今,痛失父母的朴槿惠带着姐弟两人,实现了母亲昔日的夙愿。回到新堂洞的家,意味着重新开始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三个就像是失去庇护的雏鸟,孤零零地面对暴风骤雨的打击,开始独自面对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由于父亲的突然离世,姐弟三人都陷入了焦虑与无助中:朴槿惠每天被痛苦压抑着,吃不下、睡不着;原本活泼开朗的妹妹天天睁着无神的眼睛沉默着;以前最喜欢说笑的弟弟也变得不爱说话了。

  虽然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新堂洞,但是这里少了家庭成员中最重要的父亲和母亲。显然,三位小主人的到来让这里增加了人气,不过祥和的生活氛围建立起来,还需要一段日子。在父亲的百日祭中,新堂洞几乎每天都要迎来上百位前来吊唁的人,其中有不少父亲生前接待过的外国友人,他们一直与父亲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有的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前来青瓦台吊唁前总统朴正熙,但是也纷纷寄去了吊唁函。那段时间,吊唁的信件像雪花一样飞来,每天都要收到几百封信,而朴槿惠对每一封信都会认真地阅读,从这些信中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一位产业附设学校夜间部的女生在信中这样写道:“惊闻朴正熙总统意外过世的消息,我们班上的同学抱在一起失声痛哭。他不仅是姐姐的父亲,也是我们的父亲。请姐姐不要过于悲伤,要加油啊!”

  有一天,两位年过半百的的夫妻来到新堂洞吊唁,男士是民族英雄李舜臣将军的第14代孙。夫妻二人带来了亲手酿制的酒,据说是朴正熙生前最喜欢喝的。

  夫人拉着朴槿惠的手说:“我们很亏欠朴总统啊。”看着夫人慈祥的脸庞,朴槿惠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她对夫人说:“只要是生在韩国,有谁不敬仰李舜臣将军,感激他为保卫我们的国家做出的贡献!”

  夫人摇摇头说:“不能这样说。即使是耀眼的珍珠,如果一直待在蚌蛤里,人们也看不到它的光彩。正是因为朴总统的大力推崇,人们才对历史有了真正的了解。只有真正热爱国家的人才会了解为国捐躯的英烈对祖国的忠诚。”

  听到夫人的这番话,再想想父亲去世之后前来吊唁的人,朴槿惠认为父亲并没有白白牺牲,因为大家都记着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那些努力。

  令朴槿惠没有想到的是,父亲朴正熙去世的消息传到国外,沙特阿拉伯吉达市的韩国劳工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悼念活动,当地的鲜花和香烛在一夜之间全部卖完。在国内举行朴正熙遗体告别仪式的那一天,远离故土的海外劳工也布置了一个和韩国一模一样的告别会场。由于买不到合适的香炉,工人便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

  朴正熙在去世不久前,曾经向海外劳工寄送泡菜。由于航程遥远,泡菜被送至目的地的时候总统本人已经过世了。得知这一噩耗,收到泡菜的工人忍不住嚎啕大哭,整个工地上都蔓延着悲痛的愁云。在一些从日本寄往新堂洞的吊唁邮件上,邮局员工写上了各种鼓励的话:“最近心情还好吗?我们非常想念您。”“我们一直在您身边陪着,请一定要加油啊!”“请您千万要保重身体!”

  父亲去世后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朴槿惠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如果没有那些鼓励,她很可能挺不过这段艰难的岁月。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朴槿惠战胜了困难,走出了失去父亲的痛苦,也开始朝着下一个目标继续奋斗、前行。

  22.繁华落尽,人心薄凉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走茶凉”父亲去世之后,朴槿惠也感受到了人情冷暖。朴正熙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们未来的目标是令国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美元,我们现在也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希望韩国能够达到百亿出口,这就要求我们与其他国家形成良好的贸易关系。但是每次出国访问都会有大量的随行人员陪同,这就是一笔不小的经费。这些钱从哪里来,当然是百姓的税收。而现在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要把钱花在最重要的地方。几经权衡,我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邀请外宾到我们国家来,不仅可以节省很多经费,还能让世界看到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可谓一箭双雕。此外,当他们看到我们国家的变化之后,还会改变世界对我国固有的印象。槿惠,现在不论是于我,还是于国家,你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显然,父亲所做的每一件事无不是为了维护韩国及民众的利益。在朴槿惠的心里,父亲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总统。令人惋惜的是,父亲这个最坚强的后盾已经没了,否则父母还活着该有多好,她也不会这么累了。

  令朴槿惠没有想到的是,父亲离世之后媒体上对于他的负面报道像洪水般袭来。他们指责朴正熙是独裁者,甚至说因为这种错误的施政理念,导致某些国家禁止他出访。这些负面报道令朴槿惠非常痛苦,她不明白为什么明明父亲做了那么多利国利民之事,却得不到人们的理解。

  其实,父亲在世的时候媒体上也会出现一些反对者的声音。1970年3月,一则爆炸性的新闻就曾经冲击到青瓦台。3月17日,首尔麻浦区合井洞节斗山附近的道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调查人员发现死者身上有一个写有很多国家政要名字的小册子。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死者是专门接待韩国政界和财界重要人士的高级应召女郎郑仁淑。而郑仁淑的哥哥对她混乱的私生活非常不满,一怒之下将其杀害。

  本来随着郑仁淑哥哥的抓捕,这件事就可以平息下来,但是随后媒体曝光了郑仁淑有一个三岁的儿子,据说是她和青瓦台某位要人的儿子,于是社会各界纷纷质疑: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可想而知,所有的矛头一起指向朴正熙。直到1971年夏天,朴正熙身边的秘书官才透露,郑仁淑孩子的父亲是青瓦台一名高级官员。知情人纷纷向朴正熙建议应该严肃追究那位官员的责任,但是他考虑到这位高官的名誉,只是令他自动辞职。

  1973年8月8日,韩国民主党派领导人金大中在日本遭到绑架。当时金大中在日本东京参加了民主党派人士的聚会,聚会的地点是东京大皇宫饭店2212室。聚会结束之后,金大中刚走出2212室就被几名不明身份的人员控制,然后被拖进隔壁的2210室房间。这些人用麻醉液浸过的毛巾将其麻醉。这起绑架案在当时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五天之后,金大中被人发现在韩国首尔的家中。整个过程还有很多细节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韩国媒体将这一事件的矛头直接指向朴正熙,他们认为这一定是朴正熙控制下的韩国中央情报部门动的手脚。对于这起绑架案,一时间韩国媒体口诛笔伐,纷纷说因为金大中呼吁民主直接威胁到朴正熙的独裁统治,所以他才决定杀人灭口。当时,媒体通过大肆炒作金大中事件来表达对朴正熙的不满,而此时朴槿惠就在父亲的身边,她亲眼见证了父亲对这件事的态度:金大中绑架案发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其一是与美国插手韩国事务有关,其二可能是朝鲜设计的一个阴谋,希望通过这一事件令韩国发生混乱,并借此机会进行攻击。

  那么,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真相往往隐藏得很深,要想一一查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朴槿惠希望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是想做到这样又谈何容易!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朴槿惠都想不通为什么一个为国家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八年的总统,一个让韩国经济有了质的飞跃的领袖,却偏偏没有受到国民的拥戴,反而还有那么多反对的声音。

  后来,朴槿惠终于知道了问题的答案,虽然父亲的作为对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他的个人修养却没有达到令人敬服的程度。父亲离世之后,朴槿惠进入到了人生最低谷:一夜之间,物是人非,她从巅峰摔到了深渊,没有丝毫的准备和过渡,便从人人羡慕的“公主”成为了毫不起眼的“灰姑娘”。值得庆幸的是,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通过这一段痛苦的经历,朴槿惠在人生中也学到了最宝贵的一课,她的痛苦和眼泪便是这堂课的学费。虽然代价十分高昂,但也让她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学到了比政治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面对困境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没有了总统女儿的光环,朴槿惠尝尽了世态炎凉。那些在父亲生前极力巴结她的人,一夜之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遇到了也会对她视而不见。有一天,朴槿惠在一家酒店里偶遇父亲生前手下的一位官员,因为当时自己与这位官员的关系非常好,于是她高兴地迎上去,向他打招呼:“您好!没想到在这里遇见您了。”但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那位官员像不认识自己一样从身边走过去,始终没有正眼看她一下。那次的经历让朴槿惠知道了这个社会的现实和冷漠。

  社会各界对朴正熙的责难始终没有停息,作为总统最得意的女儿,朴槿惠背负着沉重的职责,而令她最伤心的是朋友的出卖。那些她曾经最信赖的人也在这个时候无情地抛弃她,甚至露出狰狞的面目来伤害她。朴槿惠看不到任何希望,进退两难,她的面前仿佛有一面无形的高墙,挡住了前进的去路,而身后就是万丈深渊。此时的朴槿惠岌岌可危,稍不注意就会掉下深渊摔得粉身碎骨。生活没有丝毫掩饰,将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展示得淋漓尽致,朴槿惠看到了人对于权力的欲望,也看到了人们为了追逐权力而不择手段的丑陋。这种苦涩的生活经历,让她对人性、对权力有了更好的了解,反而成为了人生中宝贵的生活经验。

  在那段远离政治的岁月里,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平静。原本和睦的家庭也出现了诸多纷争:弟弟志晚因为吸毒多次被传唤,具有美术天分的妹妹瑾令也站到了她的对立面。不知道是不是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给妹妹瑾令的打击太大,她变得乖戾不驯,在政治上一直与姐姐朴槿惠水火不容。她的第二任丈夫还在网上对朴槿惠进行人身攻击,后来因诽谤罪而银铛入狱。那段生活让朴槿惠饱受煎熬,以至于后来她说如果再次选择,她更愿意选择死亡。

  面对背叛,朴槿惠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背叛乃人世间最丑恶最卑劣的事,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惩罚一个背叛者,以恶抗恶会毁灭人的心灵堡垒。”

  背叛带给朴槿惠无尽的痛苦,但同时也剌激了她的政治嗅觉,让她能更容易判断出善恶忠奸。遭受了背叛的朴槿惠变得不再轻易相信任何人。曾经共事多年的韩国环境部前部长尹月久,这样评价朴槿惠:“朴正熙总统去世之后,朴槿惠变得异乎寻常的谨慎,她像一只刺猾一样,把自己从头到脚武装起来,她再不轻易相信任何人……她变得封闭起来,常常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不主动与人交流,虽然见到任何人都是冷冰冰的样子,但是却不卑不亢,这就是她。”但是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其实朴槿惠对身边的人很和气,只是比以前更加客观冷静,分析问题也有些刻板。

  在那些苦难的岁月里,母亲陆英修是朴槿惠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当想起母亲,她的脑海就会浮现出母亲慈祥、谦和的形象,还有母亲那迷人的笑容。虽然母亲离开已经很久了,但是每当遇到困难和面临艰难选择的关键时刻,母亲都是她的精神动力。

  在父亲离世之后,朴槿惠强烈地感觉到了来自母亲的庇护,她甚至能听到母亲鼓励的话语,让她不在困境中沉沦下去。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她明白再难也要伺机而为,绝地反击,重新树立起更强大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韩国大多数民众。朴槿惠一直都知道母亲希望自己能够有所建树,她从母亲那里继承的自我批判和节制的品格,都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

  珍珠经常被人们称作是泪水的宝石或痛苦的结晶,但是如果没有一番侵入骨血的磨难,河蚌也只能在庸庸碌碌中过完一生,永远都不可能结出细腻的珍珠。其实,这与人生的道理一样,苦难是人生洗礼,只有经过苦难,人们才会进步,才会谱写出辉煌的人生篇章。不经历暴风骤雨,又怎能看到绚烂的彩虹?成功是一个个失败的累积,没有任何捷径。

  朴槿惠就像是一颗泛着幽静光芒的珍珠,那是历经磨难之后的光彩,也是她最独特的人生魅力。

  23.再难,也要扛起这个家

  原来的家庭散落了,朴槿惠带着弟弟妹妹重新回到新堂洞,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总统的突然离去必然会带来政坛的动荡,还没等朴槿惠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来,总统职位就已经引来那些新崛起政客的觊觎。

  在朴正熙去世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首尔保安司令全斗焕发动了“双十二政变”把当时的总统崔圭夏赶出青瓦台,自己登上了韩国总统的位置。继任总统全斗焕为了将自己和朴正熙区别开来,在韩国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批判朴正熙独裁统治的风潮。

  朴槿惠曾经天真地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对父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是事实打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人们对朴正熙的批判愈演愈烈。在朴槿惠的眼里,父亲绝对没有任何私心,他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现代化”这个艰巨的任务。

  随着韩国国内对朴正熙的批判越演越烈,朴槿惠姐弟三人为了避免更多的诽谤,连父母的祭日都不公开祭奠。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朴槿惠姐弟兰人都没有公开进行过父亲的追悼仪式,只能在新堂洞的家里祭拜,过着异常低调的生活。

  当时,朴槿惠姐弟三人面临的不仅仅是父亲的批判,还有父亲身边最亲近的人对他们的冷漠。那时候,朴槿惠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单单依靠她一个28岁的年轻女孩根本没有能力纠正那些对父亲的诽谤。就这样,身边的人开始纷纷选择离开,并对诽谤之事不闻不问。期间,朴槿惠姐弟三人就像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一样,逐渐被人淡忘。

  离开青瓦台回到新堂洞之后,朴槿惠才明白为什么母亲在世的时候一直要求姐弟三人谦虚为人,因为在青瓦台这个韩国权力中心,谦逊是保护孩子最基本的要求。陆英修清楚地知道权力的强大力量,她自己平日里就非常克制,唯恐自己用到太多权力被民众诟骂。因此,她处理每一件事都小心翼翼,尽善尽美,而她这种谦逊谨慎的性格为身为总统的父亲提供了很多帮助。陆英修深知政坛的危险,她一直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停留在权力的周围,而是希望他们像普通人一样过着平凡安定的生活。但是遗憾的是,朴槿惠在将近而立之年才明白母亲的用意。

  经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朴槿惠对权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显然,权力是一把刀,而锋利程度与刀的大小成正比,权力越大,就会更锋利,从而容易伤害周围的人。但是真正令人胆颤的不是权力本身,而是拿着这把刀的人。如果这个人没有深厚学识及修养,那么根本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个强大的力量,很容易肆意使用这个工具,到头来终将会伤害到自己。

  新高层领导走马上任之后,朴槿惠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在于她失去母亲之后又失去父亲,也不在于那些曾经非常疼爱她的人选择了背叛和冷漠,而是在这段黑暗的人生中,她必须学会勇敢面对一切,尝试着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在人生的后半场感受到一些温暖。那些之前并没有深入交往的人们,在看到朴槿惠姐弟三人的近况之后非常痛心,还尝试着帮助他们。这些温暖或许很微小,但是却长久地温暖了朴槿惠冰冷的心。经过这段生活,朴槿惠意识到学会看破人的内心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她最感谢的并不是多给她一杯水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因为时势改变自己内心最初的坚持,以一贯真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

  朴槿惠为了清洗父亲的冤屈开始整理他的遗物,为了改变那些人对父亲的看法,她开始着手进行“父母亲追悼事业”。朴槿惠坚信,这是子女必须要做的事情。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朴槿惠非常需要一个能够及时提供帮助的团队,但是现实是冷酷的,在当时的时局下,更多人根本不愿意见到朴槿惠,即使是周围的人也不愿意与她谈论朴正熙的事。庆幸的是她一直都不是一个人,还是有很多与她有着相同理念的人们,与之携手冲破层层阻碍,最终聚集到朴槿惠身边,为她提供了巨大帮助。直到现在,朴槿惠依然对当年愿意与自己共事的人表示感激,因为他们在面对强大的政治和舆论的压力下仍然选择了坚持,这种情义是金山银山都换不来的,也是朴槿惠继续下去最大的支持和动力。

  在外界友人的帮助下,朴槿惠才得以开始对父亲的重新评价。她发行了一本描述父亲执政经历的书《同一民族的指导者》,还拍摄了一部名为《祖国的灯火》的电影。在朴槿惠一行人的不懈努力下,媒体开始关注事实的真相,社会上也开始出现了对于朴正熙新的评价。

  对于父亲的政治生涯,朴槿惠非常珍惜他和那一辈人对国家产业化做出的贡献,她也对那些为了国家民主化而努力的人们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在朴正熙的那个时代,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受到战争威胁的国家,并在保护国家的同时发展经济,带领国民摆脱贫穷和饥饿的困扰。朴槿惠也承认从民主化的角度来看,父亲的执政之策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许多遗憾往往无法避免。

  1982年,朴槿惠暂时担任岭南大学理事长,但是由于学校政治运动圈的反对,她只好放弃这个职务。她曾经说过,自己对这份职务从来没有过私心,也从来没有认为那是她必须永远保持的位置。此后,朴槿惠代替母亲担任了育英财团理事长的职位,希望能够把母亲生前的事情继续做下去。她认为,父母用尽自己的生命所做的事业,自己有责任继续做下去,并做好。

  担任育英财团理事长后,朴槿惠在儿童会馆里盖了勤花园和木莲亭、英海楼等极具韩国传统特色的房子,目的就是为了让韩国的孩子能有一个可以学习韩国传统生活礼仪的地方。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孩子来这里学习传统文化,接受礼仪的熏陶。

  1990年,朴槿惠将育英财团理事长的职位让给了妹妹朴槿令。外界猜测,朴槿惠之所以这么做,原因是两姐妹因为母亲陆英修女士生前建立的儿童会馆一事产生了纷争。后来,朴槿惠否认了这些错误的揣测,她之所以把育英财团交给妹妹,是因为自己相信妹妹有能力将它做得更好。即使偶尔听到财团出现问题的消息,朴槿惠虽然会感到惋惜,但也只是默默地为妹妹加油,因为她相信对方一定会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从育英财团离开之后,朴槿惠终于迎来了自己全新的人生,就是一直梦想着的平凡安逸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朴槿惠通过日记和阅读整理自己的思绪,偶尔还会写写诗歌,她发现了一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对于这段日子,朴槿惠是这样说的:“我发现学会用对的方式生活,那么你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名誉或权力,那些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后来,朴槿惠成为韩国总统之后,看到媒体把她离开青瓦台后的十八年生活经历写成隐居或闭门思过,并没有立刻进行辩解,只是露出一丝苦笑。在最艰难的时候,朴槿惠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依然留在韩国,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并成为努力生活的韩国国民。

  24.苦难中,她爱上了中华文化

  与绝大多数人相比,朴槿惠所走的路是与众不同的。在大学时期,她梦想着能够成为电子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但是在22岁的时候,母亲突然离世,她的人生道路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她代替母亲成为韩国“第一夫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五年之后,父亲也因为暗杀离她而去,那时候朴槿惠27岁,却已经遭遇了父母双双离世的痛苦,她那时的绝望是人们无法体会的。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原来在自己身边的人开始纷纷离开,而父亲和母亲也因为政治原因遭到了人们的恶意指责。

  一夜之间,朴槿惠仿佛失去了一切,每当看到其他家庭手拉着手去郊游,她都无比羡慕,她遗憾为什么没有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为了熬过这个痛苦的时期,朴槿惠不断地与自己对话,与内心里的另一个自己斗争。她通过阅读、冥想、日记渐渐地平静下来,坚定了自己的内心。

  就在这个时期,有一本书进入了朴槿惠的视野,成为了她的人生导师,那就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与西方哲学讲究逻辑和论证不同,东方哲学更看重领悟。冯友兰先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他的《中国哲学史》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和战胜人生磨难的智慧,这些都让朴槿惠领悟到了应该如何正其身,以及如何正直而善良地活着。

  就像别人给朴槿惠取的外号“笔记公主”一样,她不论见什么人,听到怎样的内容,都会记录下来,读书的时候更是如此。在读《中国哲学史》的时候,朴槿惠把每个能引起共鸣,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句子都写在笔记本上,从含蓄的文字中找到真理并深深地刻在心里。后来,朴槿惠还会偶尔翻开以前的笔记本来回忆当时的感受,获取新的智慧。

  《中国哲学史》有很多句子让朴槿惠深有感悟,比如:“最佳的修身之道是不矫揉造作,顺其自然。这就是道家的无为、无心”“推己及人,即为‘仁’”“坐密室如通行,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等等,这些句子一直到现在都深深地打动着她的心。

  自从开始研读《中国哲学史》,朴槿惠恢复了内心的平静,明白了很多以前不理解的事情。其实,所谓人生并不是与他人斗争的过程,而是与自己斗争的过程。要想获取这场战争的胜利,你必须要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内心,控制住过度的情感和欲望。通过研读《中国哲学史》,朴槿惠明白了平凡而珍贵的道理:金钱、名誉和权力都是虚无缭纱的,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

  从那以后,朴槿惠把苦难看做是激励自己的伙伴,将它和努力作为照亮前程的灯塔。只有经过石头,溪流才能发出清脆的水声;人生也一样,只有经历痛苦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朴槿惠就是经历过痛苦的人,她从这种经历中找到了全新的人生价值,完成了生命历程中的一次升华。当她失去一切陷入绝望之渊的时候,反而会看到崭新的希望。一旦想到放弃,不妨再思考一次命运所赋予你的使命和责任,答案往往不言自明。一旦人们能把挫折当朋友,把真理当灯塔,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会找到克服的办法,朴槿惠无疑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哲学史》带给朴槿惠无尽的力量,从此她开始寄情于中华文化。日常生活中,她会把书放在床头,以便能随时拿起来翻阅。在阅读《明心宝岛〉的时候,她看到了这样的内容:如果一个人用责怪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那么就会少犯很多错误;如果用原谅自己的心来原谅别人,那么人情关系就容易维持得更长久。其实,印度哲学家奥修·罗杰尼希也说过类似的话:“虽然人生短暂,但有星星、月亮、花儿、男人、女人、江河、山水等无数美好的事物相伴。那么你还要继续争夺,愚昧地过这一生吗?在这个世上,你空手而来,空手而去。当领悟到这个道理时,一切自然变得通透明朗。”虽然这些文字看似简单,但是要真正明白其中的深意并付诸行动,绝非易事。

  古往今来,任何成就了一番伟业的人都会在一种力量的指引下前进,他们无惧任何艰难困苦。创立中国禅学传统而闻名的六祖惠能法师,年轻的时候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后来,无意间听到有人在讲解《毛金刚经》,不知不觉就被迷住了。于是,他放下红尘内的一切牵挂进山修佛,终于在佛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朴槿惠在成长过程中,也自始至终坚持学习、思考,翻越一次次坎坷与挫折,日臻成熟进步。

  读完《东周列国志》之后,朴槿惠通过君主治国的故事了解到,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不仅要能够守卫国家,还要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

  朴槿惠认为,治理国家的前提条件就是领导者本人需要经常端正身心。只有领导人心正,才能扶正国家,那么国家自然会变得强大。如果领导者心不正,那么国家必然会灭亡。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拥有这样的领导者是国家和百姓最大的幸运。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傲慢,傲慢经常会导致人心变质或者走上歪路。自满会导致傲慢,进而演变成奢侈享乐,接下来就是陷入权钱色的陷阱。一旦被傲慢蒙蔽了心智,人们就不能区分忠言和诲言、君子和小人。身为领导者,朴槿惠对这些真知灼见领悟颇深。

  通过研读中国古典文化著作,朴槿惠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人生就是向着目标不断奋进的过程。虽然每个人所走的道路不一样,但是都会遇到缺憾、不满甚至是痛苦,而这些并不愉快的经历会给人们带来强大的意志和力量。虽然没有人喜欢痛苦,但是却无法避免。

  那些成就伟大功业的人,无不经历了常人难以理解的挫折和辛酸。司马迁遭受宫刑,但是他最终战胜痛苦,成就了史上伟大的《史证》。朴槿惠认为,司马迁将痛苦转化为动力和能量,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这位未来的韩国女总统在研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一步步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日趋强大。

  25.学会感恩,做生活的强者

  对于父亲的施政理念,朴槿惠持一种客观评价的态度。一方面,它为韩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民主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出现了某些冤假错案。

  在新政权对父亲的全盘否认下,朴槿惠积极做着努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父亲去世之后,朴槿惠迫于政府的压力,从来没有公开祭奠过父母。事情有了转折是在1987年,韩国在国立日举行了追悼朴正熙夫妇的纪念大会。那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在前往墓地的路上,朴槿惠内心非常激动,她害怕自己在会上情绪失控,她害怕“父亲”这两个字一旦说出口会控制不住长期压抑在心中的情感。她在车子里不停地祈祷,希望上帝能够帮助自己克制内心涌动的犹如火山爆发般的情感。最终的结果令朴槿惠非常满意,在整个大会中,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纪念大会结束之后,朴槿惠乘车下山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包围在一片人潮之中,悼念会现场的人摩肩接踵,将军墓附近也是黑压压的人群。朴槿惠乘坐的车子慢慢地在人海中行驶,隔着车窗看到人群向她挥手致意,这一幕令人非常感动。后来,律师告诉朴槿惠,悼念会当天还有更令人感动的地方,人群中有很多佩戴勋章的新农村运动领导人。在朴槿惠致悼词的时候,有很多老人默默拭泪。

  1990年,朴槿惠已经完全淡出公众视野,至此她才真正品尝到生活的乐趣,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并爱上中文学习。借助EBS教育电视台开设的中文教学节目,朴槿惠开始学习中文。根据以前学习西班牙文、法文和英文的经验,她知道反复练习是唯一的途径。此外,朴槿惠在青瓦台的时候就希望能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但那时自己公务繁忙,几乎没有个人时间,因此一切都无从谈起。现在,朴槿惠终于闲下来了,期盼已久的旅行列入了日程。

  在一年的时间里,朴槿惠来到了韩国江原道端宗的流放地,那次的旅行与她当时的心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这里是朝鲜王朝的第六代君主端宗的葬身之地,他哀怨的灵魂似乎还在这块土地上四处游荡,这里的每一寸风景在她的眼里都充满了孤独和凄凉。半个世纪以前,这里的环境非常恶劣,但是现在风景优美,每年都有很多人前来观光。

  朴槿惠走在茂密的松林之间,依然能够感到当年端宗凄苦的心境。他在17岁的时候被赶出景福宫流放至此,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自生自灭。当思念远在首尔的妻子时,他便爬到观音松上,朝着首尔的方向哭泣。据证实,当年端宗爬的这棵观音松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当年就是它默默聆听端宗无声的呼喊。

  行走在松林间,仿佛恍如隔世,朴槿惠感受到了端宗的哀怨,直到离开的时候也没能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虽然稍显沉重,但是这次旅行还是有很多收获。穿着利索的牛仔裤和舒适的旅游鞋,她轻快地走在名山大川之间,这是在青瓦台感受不到的。

  朴槿惠惬意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迎面走来的村民们脸上挂着简单纯朴的微笑,他们谈论的可能就是一些柴米油盐的小事,却被浓浓的生活气息包裹着,心灵上舒畅无比。院子里,大婶们一边晒着红辣椒,一边聊着天,笑声穿透小院向远处飘散而去。

  沉浸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朴槿惠也被感染了。盛情难却之下,大婶们给她的一碗面条,虽然简单,可是非常可口。吃过面条之后,朴槿惠说:“非常感谢您的款待,但是我之前没有准备,没有礼物回赠给您,如果有机会再来这里,我一定给您带一些饮料。”

  “这没什么,只不过多加一双筷子罢了,不用说谢谢。”大婶们豪爽地说。

  当她转身离开时,刚才没有说话的老奶奶寸步不离地跟在身后,说:“姑娘,我知道你是谁,你和陆英修女士一模一样。她做了那么多善事,即使别人忘了我也忘不了。”说罢,老奶奶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千元钞票,硬塞到她的手中。朴槿惠拗不过老奶奶,只好收下了。老奶奶离开之前说:“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一定要加油啊!”这句话比金子还贵重,像是一记温柔的拳头轻轻击打在她的心上,眼泪瞬间倾泻而下。

  父亲去世后的那些年,朴槿惠满怀着感恩的心生活。虽然身处低谷,但是她由衷地感谢那些在困境中帮助自己的人,也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正是由于他们,这位坚强的姑娘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也在困境中生出了勇往直前的力量。

  26.18年的蛰伏,增长的不仅仅是年龄

  江原道之旅带给朴槿惠很多感悟。在返回首尔的路上,她的脑海里飞速闪过一幕幕过往的画面,有新堂洞的老家里父母贫寒生活的样子,有在青瓦台与父母一起度过的那些快乐时光……这些情景就像是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也像是一场早已消失的梦境。

  在朴槿惠的蛰伏时期,她相继出版了很多文学作品,《如果生在平凡家庭》、《佟究是一把,终究是一点》是她迈向文坛的第一步。后来,朴槿惠加入了文协,开始涉猎各类书籍,并及时做读书笔记,在平淡的日子里积累了很多知识。当时,朴槿惠积累的那些笔记,在她后来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她今后的行动指南。

  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之间岁月就在朴槿惠的脸上留下了痕迹,眼角开始出现细纹。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朴槿惠越来越像去世的母亲,这令她非常高兴。40岁以后的朴槿惠,已经达到了包容厚德的思想境界,她称之为年龄的礼物。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朴槿惠少了一份苛责,多了一份宽容。从那些年的日记、随笔和散文中可以依稀看到她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人生,并对自己有了更深层次的自我批判,这使她任何时候都能冷静地审视自己。

  自满是一杯加了蜂蜜的毒酒,虽然很多人在竞争中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得胜利,但是赢得他人的关键是先战胜自己,然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胜者。经验表明,人最大的敌人就是骄傲自满,如果一个人能够遏制这种自大的情绪、控制不断膨胀的欲望、调节不良情绪,那么就能所向披靡,战胜所有对手。如果一个人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能否成为最后的赢家也就变得不重要了。

  如果觉得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张俊杰小说全集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