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时镜作品我本闲凉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陆锦惜坐在永宁长公主的身边,此刻也是暗暗锁紧了眉头。

旁人不知道薛迟为什么不出现,她却是猜得到一二的。这小子原本就不想拜顾觉非为师,不想多个先生管教,所以不出来行拜师礼,也很正常。

可怜顾觉非,终究要失望失算一回了。

她心里这般想着,站在堂中的孟济,已经又是抬高声音喊了两声:“请薛小公子来行拜师礼!”

可依旧没有一个人出来。

情况立刻就尴尬了起来。就连太师椅上其余几位大儒,都忍不住朝计之隐和顾觉非递去了疑惑了目光。

计之隐脸上隐约划过了一缕遗憾,顾觉非依旧脸上挂笑,没说话。

孟济等了有一会儿,倒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了,当下便是一笑:“看来是薛小公子人不在,或者不愿意了。既然如此,便就此作——”

“等一等!”

一道稚嫩的声音,忽然从后面内堂的方向传来,一下将他的话打断。

一个“罢”字,才堪堪蹦到舌尖上,这一下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收了回去。

孟济听见那声音,就有一种松了半口气的感觉,连忙回头去看。

一道不高的身影,已经从内堂跑了出来。

大约是跑得比较急,他脚下险些踉跄了一下,小胸膛也起伏着,脸颊有些泛红,呼吸也急促,像是做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一样。

不是旁人,正是先前在内堂中艰难考虑的薛迟。

他直接跑到了堂中来,却也不看别人,只来到了顾觉非的身前。那小身板,挺得笔直笔直的,嘴唇也紧抿起来,一双乌黑的眼仁里,是认真到了极点的神色。

竟然是半点也不客气地开问:“你真的能教我吗?”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众人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待看见薛迟出现,又站在了顾觉非面前,才有人恍然大悟:这就是传说中那个薛况的嫡子啊!

只不过,这询问顾觉非的口吻,未免也太简单直接了吧?

众人不由都去打量顾觉非的神色。

可顾觉非没有半点生气的意思。他坐在那里,就好像是一座伫立在海边的高山,任由海浪拍打,岿然不动。

“考虑良久,你心里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吗?”

浅淡温雅的嗓音,带着不变的从容与镇定,更不用说那一身的气度。轻而易举地,就让人生出一种不得不信任、不得不仰视的感觉来。

薛迟两手垂在身侧,紧握成了拳头。

但慢慢地,又松开了。

他定定地注视了顾觉非许久,目中便多了一丝硬朗的坚毅与刚强,竟然将衣袍掀起,长身而跪——

“学生薛迟,愿拜顾先生为师!”

分明稚嫩的声音,此刻听上去,竟有一种坚决之感。

阅微馆中众人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可却齐齐安静了下来,二楼上的陆锦惜与永宁长公主,却都不由自主,豁然起身,惊讶地看着下方。

薛迟年纪尚幼,身子小小的一团。

可在长身跪在顾觉非面前的时候,已然有了一种男子汉顶天立地的气概,让周围不少人有隐约的动容。

就是孟济,都有些没想到。

他愣了一下,才连忙将先前已经准备好拜师贴翻开,朗声宣读出来:“学生薛迟,庆安七年生……”

帖子里写的都是薛迟的出身籍贯性情及拜师的情由。

一字一句,清楚极了。

孟济宣读完后,便将拜师帖递给薛迟。薛迟接了过来,双手捧着举过头顶,呈给顾觉非。

这便是投拜师帖了。

学生呈上,先生收下,便算是收了这个学生。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朝着顾觉非去。

顾觉非坐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目光却落在了薛迟的脸上:这一张忽然有些酷似薛况的脸。一样的眉眼,一样的坚毅,一样的藏着一种男儿气概……

男儿膝下有黄金。

跪天地,不跪鬼神;跪父母,不跪权贵。

如今薛迟这一跪,却是真心实意地要奉他为师,渴盼从他这里得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这一刻,顾觉非的心底,竟涌出了一股难言的沉重:心里想的时候是一回事,可当人真真切切跪在自己面前了,才知前尘恩怨尽数涌来,是什么感觉……

一片寂静中,顾觉非竟然没动。

过了许久,他才终于伸出手去,接过了拜师帖,凝望着薛迟。

“乃父薛况,戎马一生,功在千秋。然一朝殒身,埋骨沙场,与匈奴之战未能毕其功于一役,终为我大夏百年憾事。”

“我虽与他相交不深,却曾仰其英雄气概,亦惋其早逝英年。”

“今日收你入门,不祈你铁甲征战、建功立业,但求栋梁社稷于庙堂,饱食黎民于江湖……”

话到最末,却像是喉咙里有千刀万剑在划!

握着拜师帖的手半笼在袖中,却没有一个人能看到,顾觉非手背上,那因为用力到了极点而突起的青筋……

即便是薛迟,也只能看到这曾与自己父亲齐名的男人,那一张没有丝毫情绪起伏的脸。

唯有这一席话,深深地印刻在了他脑海中。

“学生受教。”

他躬身一拜,起身后又加三叩首,一拜三叩首,行的便是拜师礼中最重的“三拜九叩大礼”。

每一拜一叩首,皆毕恭毕敬,没有半分的松懈。

这一刻,整个阅微馆都安安静静地。不知道是为昔年那个葬身沙场的大英雄,还是为了顾觉非眼前这一席话……

唯有永宁长公主。

人站在陆锦惜的身边,远远看着下方那一幕,脑海中却回荡着方才顾觉非说的“仰慕”和“惋惜”,只觉得骨头缝子里都在冒寒气。

声音,只从牙缝里挤出来:“虚伪!”

第72章 孤盏照影

什么“百年憾事”,什么“仰其英雄气概”,什么“惋其早逝英年”!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正是他顾觉非自己吗?!

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满面的假仁假义,如今还收了薛况的嫡子为学生,说着这一番冠冕堂皇的“圣人理”“先生训”!

更可怕的是……

在这人潮拥挤、甚至整个京城都为之瞩目的阅微馆,知道这一点真相的人,除却顾觉非自己,也就她一个!

说什么薛况谋反无人知,他顾觉非做的这一切,天下又有几个人知道?

这一瞬间,永宁长公主都说不出自己心底到底是什么感受了。

她只是觉得折磨。

此时此刻,站在阅微馆,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却根本无力去阻止,更不敢将真相宣之于世人。

纵是在风云起伏的朝堂站过十数年,可她竟无法强迫自己在此地再立足哪怕片刻!

“不看了,绣寒,我们回去。”

还没等身边的人有所反应,永宁长公主已经直接吩咐了一声,一拂袖,转身便走。

跟在她身边的侍女们,包括绣寒在内,都跟着愣了一下。

薛迟小公子的拜师仪式,不是还没完吗?这才拜到顾觉非,后面还有计之隐呢……怎么长公主就走了?

便是陆锦惜,都有些诧异。

她站在永宁长公主身边,那两个字只却只听得隐隐约约,也不敢确定,一时回过头来,只瞧见了永宁长公主那冰雪封冻似的侧脸,依旧带着沉浮朝堂风云十数年的威仪,却似乎……

添了一点点的,怒意。

她一身华服,如同行走在重重宫门中一般,沿着走廊,直接下了东南角的台阶,便朝着阅微馆外面去。

似乎,的确是要离开了。

她刚才说的那两个字,是……

虚伪?

说实话,即便陆锦惜知道顾觉非是只画皮妖,可却并不觉得他刚才一番话到底有什么问题。

相反,她甚至觉得,那一刻的顾觉非,有些……

太过真实。

这一刻,她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永宁长公主早先对顾觉非的评价,还有如今这不大确定的“虚伪”二字,还有那离开时的神态……

是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隐情吗?

想了想,陆锦惜看了楼下一眼,直接吩咐道:“白鹭,青雀,你们俩留在这里,看顾着大公子和迟哥儿,我下去送送婶母。”

“是。”

永宁长公主的侍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白鹭青雀就更不知道了,这会儿只恭声应着。

陆锦惜于是提着裙角,也从东南角的楼梯下去。

这会儿薛迟已经在拜计之隐了,周围人都是又羡慕又嫉妒,注意力倒全都在大堂中,倒也没有几个人注意到从后面走过的她。

此时天已近暮,阅微馆外夕照昏昏。

永宁长公主那一架奢华的马车,已经停在了馆前的山道旁,永宁长公主正扶着一个侍女的手,即将钻进车内。

“婶母——”

陆锦惜连忙上前来,唤了一声,躬身一礼。

正要进车内的永宁长公主,顿时一停,回头看了她一眼:“迟哥儿不是还在拜师吗?你怎么出来了?”

她声音里带着一点上了年纪的沙哑,面上却没有什么表情。

陆锦惜察言观色的本事自是不差,一眼就看出来她心情的确不大好,心念转动间是越发好奇原因,但面上却是做出有些惶恐的神态来。

“侄媳方才见婶母匆匆离去,有些担心,您没事吧?”

她双眸潋滟,却有几分柔软的光芒。

这是一双很容易打动人的眼。

即便是永宁长公主也无法否认:她本有满腹的怒意,无从宣泄,可在一触到这样的一双眼时,却化作了满腔的无奈。

“放心,没什么事。不过年纪大了,馆里人多,不大透得过气来。”

她摇了摇头,终于还是笑了一声,注视着陆锦惜,却偏偏叹了一口气。

“今日迟哥儿拜了好先生,你是他娘亲,不在一旁看着总是不好。赶紧回去吧。”

“婶母没事,侄媳便放心了。”陆锦惜似乎松了一口气,唇边弯起一点弧度来,于是又一躬身,“那侄媳恭送婶母。”

“嗯。”

永宁长公主点了点头,便扶着侍女的手,进了马车。

车夫,依旧是那个黑衣侍卫。

只是今日的永宁长公主,竟没有心情去与他再说什么话,进了马车后,便斜斜靠在引枕上,抬手压着自己的太阳穴,似乎想要借此缓解内心那种压抑的感觉。

绣寒就跪坐在她身边,十分担心地望着她:“长公主,您……”

可还没等她把话说完,永宁长公主已是闭了闭眼,忽然打断了她,呢喃了一声:“绣寒,本宫这几天梦见驸马了……”

绣寒顿时愣住。

随即,一股寒意从她心底升了起来,穿透到她四肢百骸,让她一动也不敢动。

永宁长公主只垂着眼眸,也看不到她的反应,但心里能料着。毕竟绣寒跟了她这么多年,很多事情未必完全清楚,可十之七八是能猜着的。

她低低地笑了一声,却没说话了。

车辕辘辘,很快远去。

清风从湖面上吹去,越过山林,掀起了马车周遭的帷幔,看上去像是一面远去的风帆。

陆锦惜就站在原地,目送着。

直到这车驾不见了影踪,她才回头看了一眼依旧热闹的阅微馆,露出了些许若有所思的神情,慢慢地往回走去。

馆内,拜师仪式已经进行到了末尾。

薛迟在拜过第二位先生计之隐、听了先生的训诫后,又与其他几个入选的学生一起,一同拜谢了这一次考试的其他几位大儒。

到这里,便算是礼毕。

孟济走出来,说了几句“承蒙抬爱”之类的客气话,众人便也知道,阅微馆之试,算是到此为止了。

“唉,早知道会有很多人来,可也没想到有这么多啊……”

“是啊,我连第一轮都没过。”

“别提了,就连今年山东乡试第一都没能被选中呢,咱们这算点什么啊?”

“可人家一五六岁的小孩儿都选中了啊!”

“那可是大将军的血脉,你能比吗?能得两位先生青眼,总归是有理由的。”

“也对啊……”

……

此次阅微馆之试,没被选中的自然是大多数,心里自然有千般百般的无奈。

可又能有什么办法?

机会就这么一次,把握不住,学识不硬,没被选中也只能怪自己罢了。

一时之间,馆中自然都是感叹之声。

人们潮水一般地来,又潮水一般地去,自然也有文人雅士趁着这个机会聚在了一起,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准备晚些时候继续游玩。

至于今天成功拜师的几个,却都没急着走。

拜师是一回事,去学斋上学又是一回事。

前者不过是个仪式,后者却都是琐碎,且不同的先生有不同的习惯,总归要在这时候交代清楚。

学斋自然是有的。

如今定名为“行知学斋”,设在京中贡院对面,与国子监相距有半条街,可算是个不错的好地方。

不过诸位先生却都不是特别得闲的人,所以并不对上课的时间和地点做严格的要求。

唯独薛迟。

年纪小,学识浅,而且还有两位先生。更不用说,其中一位先生顾觉非即将重新入朝,会是个大忙人。

所以他得要明天下午就去学斋,上午的时间则留给他准备上学需要的书本。

“今日我与其他几位先生还有些事要谈,所以你需要的准备的书本,我晚些时候会写下来,让人送过去……”

顾觉非就站在大堂的山水画下面,注视着肃立在他身前的薛迟。

他脸上没有了京中传说的小霸王的蛮横气,反而显得很认真。两只眼睛睁大,像是要把他说的话都记下来一样。

只不过……

因为先前叩首十八次,他额头现在红了一片,看上去十分滑稽。

其实顾觉非现在都还沉在之前拜师礼那一瞬的情绪中,并未怎么脱出来。可这一瞬间,看着他这额头,终是没忍住,笑了一声。

“三拜九叩,磕个头磕成这样,你一直这样磕的吗?”

“呃?”

薛迟顿时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却不明白自己磕头有什么问题。

“平时磕头的时候比较少,不过给我爹也这么磕头的。先生,是哪里不对吗?”

“……”

顾觉非唇边的笑意,一下就浅了不少。

他眼角余光一闪,便瞧见了前面往这边走过来的陆锦惜,于是只摸了摸薛迟的头,淡淡道:“没什么不好的。大将军夫人来了,你该回去了。”

“娘亲?”薛迟有些惊讶,连忙回过头去,果然看见她从外面走过来,立时高兴地跑了过去,“娘亲!”

原本他是要一下扑进陆锦惜坏里的,可跑到近处了,才想起这周围还有不少人看着。

那一张脸,立刻就红了起来,忸怩地停在了半路上。

陆锦惜自然看清楚了这中间的变化,心底暗笑:这小胖子,拜过师就是不一样了,还要起脸面来了。

当然,她不会拆穿。

所以只当自己什么都没看到,陆锦惜若无其事地走到了薛迟的面前,在看见他额头时忍不住一皱眉,却没说什么,只笑着问道:“事情都好了吧?”

“都好了,先生交代的事情也记清楚了。”

薛迟点了点头。

“那时辰不早,先生们有事,我们也该回去了。”

陆锦惜说着,牵了他的手,又抬起头来,看向那边站着的顾觉非。

他依旧那般渊渟岳峙地站着,目光也落在她身上。

看上去与之前没有什么不同。

可这一刻,陆锦惜却很自然地想起了永宁长公主的评价,一时只觉得他身上笼罩着重重的迷雾。

顾觉非……

她心里念着这三个字,却没有走过去,只如同来时一般,隔着这么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微微欠身,敛衽一礼。

礼貌。

生疏。

又带着不变的雅致与从容。

这便是所有世人眼中的“大将军夫人”了。

仿佛此前她不曾在屋中与他私会,也不曾在与他有过那样贴近的肌肤之亲,一切都隐藏在了端庄淑雅之下,如同他的一切,都隐藏在了温润与谦谨之下。

顾觉非没有走过去,也没有多余的言语。

他只是注视着她,看她牵了薛迟的手,身后跟着一个跛足的薛廷之,还有几个丫鬟,款步消失在了他视线的尽头。

阅微馆的里人,很快散得差不多了。

来的时候是人山人海,挤得不像话,走的时候却因为将军府的马车离开较晚,所以运气极好地一路畅通。

一个多时辰后,便回到了将军府。

京城里,什么都可以慢,唯独消息是传得最快的。

阅微馆开试这件事,本就是大半个京城的人都在关注,开试的各种结果,自然都跟长了翅膀一般朝着四面八方飞,更不用说薛迟这一回搞出来的“大动静”了。

将军府里,早已经传遍了。

不少丫鬟、仆役,都在侧门这边候着,准备给陆锦惜和薛迟道喜,讨个彩头。

听过消息的,知道这是成了计之隐和顾觉非的学生,不知道看这场面,只怕还以为是中了状元呢。

陆锦惜掀开车帘下车的时候,见着这乌泱泱的一片人,便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来。

一面搭着青雀的手下车,她一面笑:“迟哥儿得拜名师,也算府中一个好消息,道喜的都有心了。只是今日天色已晚,赶明儿忙活开了,人人有赏,都赶紧回去吧。”

“是,多谢二奶奶!”

“咱们哥儿果真是个天资聪颖的,旁人可比不上!”

“哥儿这才六岁呢,以后可了不得。”

“恭喜小公子了……”

……

甭管往日是不是被薛迟小霸王折腾了个哭爹喊娘,或者背地里念叨过他多少回,到了这时候嘴里都跟涂过蜜似的,夸得薛迟简直像是个不世出的奇才,成了块稍经雕琢就可以焕发光彩的璞玉。

一旁刚下车的卫仙,见了这场面,便嗤之以鼻。

她都懒得在这里多待片刻,摇着那扇子,一扭身就走了:“我乏了,先回了。”

陆锦惜自然没拦她。

随口应着众人的道贺,三两下将人打发走之后,她便回头,看向了后面的马车:回来的时候与去的时候一样,还是薛廷之与薛迟在后面。

这会儿,两个人都已经下车来了。

薛廷之看不出什么异样来,倒是旁边的薛迟,有些发愣,好像晕晕乎乎的。

陆锦惜走了过去:“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就是……”薛迟比划了一下,似乎在思考怎么形容,“我有他们说得那么厉害吗?”

陆锦惜闻言一怔,接着却是失笑,忍不住就弹了他一下:“不过就是拜了个先生,这算什么呀?师父领进门,修行还靠你自己。可别听他们瞎夸就飘起来了,你还差得远呢!”

“好吧……”

其实薛迟自己也知道不大可能,只是被陆锦惜这么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又觉得面子上挂不住,撅了嘴。

“但其实也不算差很远吧?不然怎么会选中我呢,不,还是我选先生呢……”

“这当然是因为——”

陆锦惜下意识地就开玩笑说一句“当然是我教得好了”,可话到一半,目光一转,却正好触到了一旁的目光。

薛廷之的目光。

他正不声不响地注视着她。

那一张俊朗的脸,在周围昏昏灯笼光晕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轮廓分明。眉宇间的锋芒敛了,一双眼眸里,却闪过了一分一样。

太快了,陆锦惜没有来得及抓住。

但这依旧是一个奇怪的、莫名让她觉得不舒服的眼神。

就好像自己遗漏了什么。

“娘?”

薛迟见她顿了一下没说话,有些奇怪。

陆锦惜这才略略回神,垂眸低笑,续上了方才的话:“当然是因为你想法与先生们相同,让他们觉得你是可造之材呀。”

想法与先生们相同……

可其实,这不是娘亲的想法与先生的想法一样吗?今天那个顾老先生的一切话语,都被他深深刻在了脑海里。

这些都是他从未听闻过的,却又隐隐觉得应该很有道理的。

薛迟眨了眨眼,一时有些迷惘起来。

陆锦惜是知道这小子与顾觉非之间应该发生了点什么的,只是道中不同车,所以没时间问。

此刻见他不说话,她便没去打扰,反而是看向了薛廷之。

“大公子,这一路舟车劳顿下来,也累了吧?”

面上是含着笑意的,声音里也是含着笑意的,听上去似乎与薛迟说话的时候没有什么差别。

可眼底的温度……

  如果觉得我本闲凉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时镜小说全集我本闲凉王侯组团当山贼贫僧姜姒虐渣攻略非典型庶女[重生]票房毒药翻身记[金粉世家]重生秀珠[红楼]大盐商[黑客]自由男神不自由[黑客]愤青大神[大汉天子]废后复仇傲慢与偏见(世界公敌),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