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女王不在家作品蜜芽的七十年代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顾建国连忙说:“正写标书呢,这个可麻烦着呢,人家说得正规,走正规流程。这不是我让建党也帮我参谋参谋,他说他去请教他同学了。”

顾老太点头:“是,让建党也帮着看看,好歹给你把这招标书弄明白了。不行就让他回来一趟。”

这些年,顾建国帮着顾建党照看猪毛和牙狗,也是费了不少心血,顾建党心知肚明,所以为了顾建国的事,费点事,不算啥。

童韵听了,笑着说:“为了建国的这点事,可是把四哥麻烦得不轻!这段时间我光顾着照顾蜜芽儿,也没操心建国那点事,多亏了四哥帮着参谋呢,光最近他们兄弟俩来往的信,都老大一摞子了。”

顾老太满意:“兄弟间,就该是互相帮忙,这是应该的。”

~~~~~~~~~~~~~~~~~~~

回到村里一家子齐聚一堂的时候毕竟是少,大家伙还有各自的事业和前途要奔忙。蜜芽儿随着爹娘回到了县城,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前往北京的事。因为要换季了,蜜芽儿如今十五岁了,以前的衣服不是小了就是旧了,再说十五岁已经是大孩子了,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穿,童韵便逛了好一番百货商场,给蜜芽儿买了几套新的换洗衣服带着。

北京的童父童母知道蜜芽儿要过去北京参加集训,还要参加这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还可能去芬兰,那这是乐疯了,来信一个劲地让童韵早点出发,早点去北京。

蜜芽儿还给小舅舅写了信,小舅舅知道这事儿自然也替她高兴,来信各种鼓励她,话说要腾出时间回北京一趟,顺便处理点事。

就在这一片欢喜期待之中,童韵准备带着蜜芽儿前去北京了。

因为顾建国这边要忙着弄投标的事,没办法离开,只能说童韵请假。

原本支行的事也忙,这假不好请的,可是童韵是去干啥,是陪着蜜芽儿参加奥数竞赛。

奥数竞赛这个事,可是宣传大发了,县里的人都知道他们县又出了一个能耐人,县委书记都亲自过问这个事儿了。

银行行长自然也高兴,他们银行系统员工的孩子竟然这么牛大发了,他在官场上和人说起来也是倍有面儿,童韵的假当然也就痛快地给了。

特事特办。

本来陈月梅之流,还羡慕下蜜芽儿这孩子学习好,后来看什么奥数竞赛,还有什么去北京集训去芬兰,越听越觉得不太明白。

人家这成绩,都到了自己孩子听都听不明白的份上了,还能说啥?所以童韵被特批请假,大家伙竟然啥都没说,没一个人碎嘴嫉妒的。

万一有哪个惊讶下人家童韵的长假,马上就有人甩过来一句:有本事你家也养个这么出息的娃啊!

有本事你家也养个这么出息的娃……问题是,没本事啊!

那还说啥,认命吧。

就在众人的羡慕和赞叹之中,童韵收拾东西,让顾建国订好了火车票,打算第二天出发。

这几年假期的时候,童韵偶尔也会带着蜜芽儿去北京看自己父母,平均一年一次。所以这条路对于童韵和蜜芽儿来说,也算是比较熟了。

可是谁知道,就在出发前一天,出现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意外。

原来这筒子楼里,冬天是不会有后来那种暖气的,这个时候人们的取暖工具就是煤炉子。各家各户都会有一个煤炉子放在屋门口,临睡前往里面塞两块蜂窝煤,再把炉子给闷上,让它慢慢烧,这样就能烧一晚上。

在那个时候,这种炉子经济实惠,一个煤球才两分钱,像蜜芽儿他们一家,舍得烧煤,如果不说做饭,每个月也就是要300个煤球,就能把屋子里烧得暖暖和和。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也就是六块钱而已,绝大部分人都用这个。冬天取暖,春夏秋季也用来做饭。

可是这种蜂窝煤炉子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煤气中毒。

煤球在炉子里不经过充分燃烧就会释放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让人恶心头晕,严重的可以要人命。大家伙也都知道这个的厉害,平时都非常注意,可是大家都住在一个楼层里,总有忽视大意的。

原来陈月梅那天,又觉得下面不太好,便去了趟医院,恰巧外面下着雨,自行车在泥里陷进去,费了老大的劲儿才把自行车骑回院子里,回来后,也没做饭,闷头就倒那里了。

后来她家闺女便说做饭,胡乱烧了点汤,一家子吃了。

可是她闺女封煤球的时候,却没弄好,空气进不去,煤球就闷烧,半夜里,这煤气从做饭的厨房里往外冒,弄得整个楼道里都是。

现在是五月,平时楼道都开着窗户,可是偏偏那天下雨,这窗户是关紧的。又因为下雨木头窗户潮,更是关得死紧死紧根本不透气。

煤气从楼道里就往各家门缝里灌,灌得大家伙都多少煤气中毒了。

这事儿还是蜜芽儿发现的,她养成了跑步的习惯,每天早上六点都要起来跑步,再加上第二天就要去北京,她心里警醒,便想着更得早起。谁知道这天醒来后,觉得恶心难受,勉强一起身,头重脚轻的。

蜜芽儿心里明白情况不好,赶紧挣扎着要出门叫人,勉强推开门,就开始砸自己爹娘的房门,可是砸了半天,却根本没动静。

这下子她慌了,大喊一声:“爹,娘!起来,煤气中毒了!”

一边喊着,一边用脚踹门。

顾建国在睡梦中,听到了外面的动静,醒过来,恍惚着知道煤气中毒了,吓得第一反应就是去看童韵。

他摇醒了童韵后,两个人感觉都不太好,挣扎着开窗户开门的。

蜜芽儿踹了半天门,总算是看到自己爹娘扶着墙开门,见他们虽然脸色不好,可到底是还能走动,顿时眼泪就落下来了。

“爹,娘,开窗户,赶紧透气儿!”

童韵这个时候已经把窗户打开了:“不行,咱得赶紧把大家伙都叫醒!”

这楼道里,也是一股子的煤气味儿了,也不知道从哪家传出来的!

于是这边童韵拉着蜜芽儿出去报警,那边顾建国逐家逐户地捶门,有人挣扎着醒过来了,开始往外爬,也有人睡得死沉死沉的,根本爬不起来。

那些被敲开门的,也都爬出来,大家挣扎着开始继续叫其他人。

这个时候窗户都大开了,透气了,煤气味儿消散,不过一时半会没缓过来。

蜜芽儿比她娘还能好受一点,爬到楼下,这里煤气轻了很多,她先让她娘坐在楼下台阶上,她自己又跑过去敲其他人家窗户,把人家叫醒了。

楼下的住户还没受煤气影响,醒来后,听蜜芽儿一说,也是大吃一惊,赶紧骑着自行车去叫人。

很快救护车来了,警车也来了,该拉医院的拉医院,该处理的处理,这件事算是完。

因为事情太大,电视台还播报了这件事,银行系统也派人来慰问送花,同时说要追查这件事的根本原因。

蜜芽儿因为这件事,去北京的事自然是耽搁了。不过这边顾建国因为救人,在楼道里吸的煤气就比较多,看着严重。蜜芽儿和童韵都不放心,只能是先把火车票退了,留在家里,好好照顾顾建国,等他恢复了再走。

这边顾建国自然是着急,想让童韵赶紧带着蜜芽儿去北京,就怕耽误了,不过蜜芽儿自己算算时间,觉得也还来得及,大不了就晚去两三天,她自己加把劲追上不就行了。

于是母女两个照顾了顾建国几天,等他差不多恢复好了,这才说要离开。

期间因谈起来,说是这蜂窝煤就是不行,蜜芽儿心里一动,便提道:“我听说有些地方有煤气罐,如果有这个,用煤气来做饭,就不会出这种事了。”

用了煤气罐,固然也可能造成煤气外泄,可是至少那个有个开关可以关停,一般人也不会粗心大意到不关煤气按钮的。

“煤气罐?”

顾建国听着,觉得稀罕:“那是啥啊?”

蜜芽儿便解释了下这个是怎么回事。

顾建国很感兴趣:“这个好啊,如果说我们这边的房子能用上这个,以后就不用扛煤球了!”

现在他们买煤球,都得费劲从楼下往上搬,大人小孩齐上阵。

蜜芽儿想起了现在银行要盖新房的事:“是啊,爹,你不是在做招标书吗,不如干脆把这个也写上去,说不定就成了呢!”

顾建国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他顿时有点振奋了,当场就要起来,去图书馆借书,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顺便再研究下他的招标书。

童韵蜜芽儿母女看他精神头挺好的,也就不担心了,准备出发去北京。

这个时候其实距离集训也就两天了,去了那里估计都没得休息直接就得过去报名,所以也不敢耽搁,直接买了火车票赶过去。

到了北京,童韵带着蜜芽儿去坐地铁了。

北京的地铁1号线是1971年就开通了的,不过那个时候坐地铁还要介绍信,1号线也不到童父童母家。今年二号线开通了,经过童父童母那里,当下童韵看着也是新鲜,干脆带着蜜芽儿去坐地铁。

在80年代坐地铁,这还真是一个新鲜事儿,蜜芽儿和自己娘进去地铁后,先是买票。这个事儿对于蜜芽来说,比她娘要懂,当下赶紧拿着钱去窗口买地铁票。这个时候地铁票还便宜,两毛钱一张票。

母女两个下了地铁,没走多远就是童父童母家,恰好看到童父正在楼底下背着手遛弯儿。

童父看到她们来了,可是激动得不行,赶紧迎过来:“怎么这个时候才来?不是说早就该到了吗?我才说再发个电报,问问怎么回事,也不见你们回。”

童韵笑着解释:“爸,你放心吧,没啥事儿,就是临出门,筒子楼里中煤气了,这才耽搁了几天。”

童父吓了一跳:“中煤气?怎么好好的中煤气了?也太不小心了?你和蜜芽儿没事吧?建国呢,建国怎么没来?”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就童父童母来看,顾建国差不多就是他们半个儿子了。至于童昭那小子,哎,眼看着都三十三岁了,还没结婚,他们都要愁死了,这个儿子不认也罢。

童韵唯恐老人家担心,赶紧把这事儿给解释过了。

童父听说顾建国住院,自然又问了半天,最后童韵好说歹说,才算放心。

“这人哪,得定期检查身体,你们没事的时候,都来北京,来医院把身体从头到尾检查一遍。”

“好,爸,听你的。”

童韵知道她爸爸现在年纪大了就喜欢劝人家检查身体,所以她爸爸说,她也就应着了。

童父又拉着蜜芽儿的手看,看来看去那叫一个高兴。

“这个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真好,你姥姥知道了,高兴得都睡不着觉,去了医院,到处和人家说她外孙女多能耐,说要去芬兰为国争光了。”

蜜芽儿听着忍不住笑:“姥爷,我还没去芬兰呢,得集训,人家从三十个人里挑六个,我都不一定选上呢。”

童父却是信心满满:“一定行,不能不行,我外孙女,怎么都行!”

当下童韵和蜜芽儿跟着童父一起上楼,来到了家里,童母正做饭呢,见到女儿和外孙女回来,高兴得赶紧让坐下,又招呼童父沏茶切水果的。

“早说你们也该来了,不见来,正惦记着!”

这个时候饭已经做好了,大家伙一起在小餐厅里吃了饭,席间童母难免问东问西的,蜜芽儿都一一说了。

童母喜欢得搂着蜜芽儿不放开:“大了,比去年显大,一看就是大姑娘了!这是越来越有出息了,你说全国才挑出三十个,就有我蜜芽儿,这得是多出息啊!”

童父笑着摇头,对童韵说;“你妈在医院里宣传得几乎全院都知道了。”

童母自豪地说:“全院知道又咋啦,他们想宣传外孙女,那也得有这么出息的一个外孙女啊!我蜜芽儿要是真去芬兰,那就不是全院都知道,是全国都知道啦!”

这声音要多响亮有多响亮,要多自豪有多自豪!

童韵看着忍不住笑:“妈,我原本还担心,说你们现在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怕你们身体不好,身边没人照顾着不放心,现在看你老这嗓门,好着呢,我不用担心了!”

蜜芽儿十五岁了,童韵二十岁生的蜜芽儿,已经三十五岁了,这边童母本来要孩子就晚,又经过那场浩劫,诸多磨难下来,眼瞅着快七十岁的人了,可不就身体不好呗。

童父忙说:“我们身体好得很,不用担心,身体好着呢!今年医院才统一体检,各项指标都好,医院里院长死活让我再退休返聘,我说我得返聘,回去医院,让我干啥都行,得为了咱社会主义现代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

童父声音洪亮,说起这话里真是饱含热情,逗得蜜芽儿也笑了,老人家为了医学事业奋斗一辈子,现在临老也是不服老,每周都要在医院出门诊呢。

一家四口就这么坐在小沙发上,边吃边喝,说这说那的,不知道怎么又提起了童昭的事。

童母一提这儿子就叹气;“你说这么大个人了,都三十三了,还不结婚,这可怎么得了,哪像个样子啊!等他结婚生下孩子,这都得多大了?”

童父倒是不着急的,他主要是明白,这种事急也没用:“其实吧,咱两别看结婚早,但是有童韵的时候,也差不多这岁数了,没啥,这不挺好的吗?”

童母一听急眼了:“哎,老头子你说啥呢,你看看咱闺女才三十多,咱们满头白发眼瞅着七十岁的人了,这能不急吗,难道你也想让童昭像咱一样?”

童韵和蜜芽儿一看这还了得,老两口为了童昭吵架,童韵赶紧拉住童母,蜜芽儿赶紧去哄童父,哄半天,这才算重新笑起来。

童母叹息:“你爸啊,一提这事儿就说不用操心,童昭自己心里有数,可是他有数他能单到现在啊,不行,他这次来北京开会,我可得好好和他说说!”

说着间,童母又对童韵说:“你这当姐姐的,也得和他聊聊,他听你的。”

童韵和蜜芽儿听了这话,也是意外得很。

“舅舅来北京啦?”蜜芽儿大喜,不敢相信。

“啊?对对对,你看我这脑子,都忘记说了,你舅舅最近要来北京开个会,他特意发电报说的,今天才收到的电报,这下子好了,我们一家能团聚团聚了!”

童韵自是高兴,蜜芽儿尤其喜欢。

“我好想小舅舅,都好几年没见了!”

童母见蜜芽儿高兴,她也高兴,一时又想起件事:“对了,周末的时候建党还过来这边,说是等你们过来,他也过来,大家一起出去吃个饭。”

  如果觉得蜜芽的七十年代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女王不在家小说全集蜜芽的七十年代盛世娇宠砂锅娘子/砂锅老板娘将军家的小娇娘,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