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水心清湄作品古代升官日常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更重要的是,他还想要在洛阳开香水厂子,这时代还没有人用香水,等到到时候他把销路打开,又能赚多少钱?简直就是数不胜数。

“说得轻巧,要是销售不出去又该如何?每年损失的粮食谁来负责?”陈国公没有办法反驳,只能如此道。

张彦瑾看了陈国公一眼道:“凡是都没有绝对肯定,若是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做,束手束尾如同蛇鼠一般,墨守成规,那我大魏朝廷又该如何发展?”

陈国公气得胡子都快要翘起来了,他瞪着张彦瑾道:“你居然敢说我是蛇鼠?你…”

他堂堂国公,居然被一个小辈在朝堂上如此侮辱,他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

张彦瑾微微一笑,打断陈国公的话道:“我只是举个例子,为了更生动一些而已,陈国公莫要动气啊。”

陈国公见张彦瑾语气还比较诚恳,也不想和张彦瑾继续计较,免得失了自己作为国公的体面。

可等到他随后一想,就意识到张彦瑾刚刚根本就不是在和他道歉,而是还在说他像蛇鼠!

张彦瑾小儿!陈国公几乎都要咬碎了他那口黄牙!可现在话题已经过去,他也没有办法继续和张彦瑾计较,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他有一天居然被张彦瑾小儿摆了一道。

那边一直没有说话的赵国公诸迟恭几乎都快要笑出声来,他为人粗犷,整不来陈国公韩国公那些虚的,故而心里也有些看不惯他们,此时看到陈国公被张彦瑾涮了,他自然免不了偷着乐了。

这边的张彦瑾已经开始就陈国公提出的铺排问题说了起来。

“在臣看来,陈国公所提的街道太宽,过于铺排浪费和韩国公所提的商贸区域规划无用都是一类问题。”

张彦瑾对着皇上一拱手道:“从目前洛阳的发展来看,似乎确实是如此,可是臣想说,洛阳重建,开封重建,郑州重建乃至整个中州重建,都不仅仅是作为现在这个时段来使用的,而是要在以后的三年、五年、十年,乃至上百年都可以使用的。”

户部尚书陈德让在心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作为户部尚书,自然是最为清楚中州修建那么大,依照中州的百姓数量,根本是不可能使用那么大的地方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刚刚很多大臣都提出来的,修建那么大纯属铺排浪费。

他觉得张彦瑾还是太年轻稚嫩 ,做事情太过于想当然。

前几次的成功,恐怕也是侥幸成功,并不是凭借着他真实的本事成功的。

他有些疑惑地看了张仲谦一眼,有些奇怪张仲谦怎么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告知张彦瑾,任由张彦瑾在朝堂之上胡来?

黄修均和宇文上恺在他的印象之中都是稳重务实之人,怎么这两个人就没有劝一劝张彦瑾不要让他胡来吗?不过他转念一想,按照张彦瑾的性子,就是他们两人想要劝说,也劝说不住吧?如此一来,才应该有了今天张彦瑾专门到朝堂上,把自己的构想汇报给陛下这么一出事吧。

不是张仲谦不劝张彦瑾,而是在这两年以来,依照他对张彦瑾的了解,他觉得张彦瑾长大了,已经不是需要他护在羽翼之下的小孩子了,他需要给张彦瑾一些锻炼的机会。

果不其然,韩国公立马站出来笑着道:“张尚书可知中州人口有多少就敢如此妄言?”

他甩了一下宽大的袖袍道:“中州40万里,拥有人口数量是三百万户,仅仅三百万户的人口何须如此大的地方?再者,中州占地数量乃是本朝第十九位,每年的粮食产量十分可观,仅仅洛阳你就要两万亩土地来种植花朵,你这难道不是浪费粮食吗?”

韩国公的语气咄咄逼人,可以说是每一句都敲击在张彦瑾构想的弱点之上,大家都纷纷看着张彦瑾,张彦瑾还没有说话,他们就已经在心底觉得张彦瑾输了。

可张彦瑾却不紧不慢道:“敢问韩国公在我大魏朝开国初期中州的人口是多少?现在中州的人口又是多少?”

没有等韩国公回答,张彦瑾就直接说道:“当初大魏开国初期中州的人口数量只有一百五十万户,可现在已经有了三百万户,韩国公还觉得人口会一直保持不变吗?”

韩国公显然没有想到张彦瑾会这么说,他粗黑的眉毛直接拧在了一起道:“饶是如此,人口再增长到五百多万户也需要达到数年之后,等到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达到那么多的数量,难道你就要为了区区一个不切实际的数字,现在就要大肆大兴土木,浪费人力财力物力做这些铺排吗?”

“韩国公此言差异。”张彦瑾直接否定了韩国公的话道:“何须数年?洛阳城一旦重新修建起来,使用三年之后,这些商贸之地便会发挥充分的作用。”

正说着,他就大步走到了大殿中央所挂的洛阳城地图,他指着上面洛阳和长安城相连的官道说道:“洛阳,位于中州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与长安城以京洛大道相连,从长安城往西而去,必定要经过洛阳。”

知情的几人跟着张彦瑾所指之处一看,心中都为一震。

张彦瑾所指出的向西而去,可不仅仅是指从长安城到洛阳这一段,而是从长安城,经过洛阳,到河西走廊,也就是说,张彦瑾是瞄准了河西走廊那边的区域,想要在那边做生意。

皇上听了张彦瑾所说,心中是不断称赞,事实上,从张仲谦得胜归来之后,突厥一族就彻底偃旗息鼓,甚至还专门派使者过来说要归顺大魏朝廷,而他和张仲谦,陈德让这几位大臣已经开始私下里讨论河西走廊的商贸问题了。

毕竟当初不惜与突厥一族打一场消耗战,就是为了打开这边的商贸,扩展土地,发展大魏经济和疆土领域,此时已经打开了,怎么能放着这块肥肉不利用?

他没有想到,张彦瑾也是如此有远见,在现在就看到了洛阳以后的发展,毕竟河西走廊的驿站还没有设置,现在的河西走廊不过就是一片群山包围的绿地而已,完全没有显露出一点商机。

皇上心中越发觉得张彦瑾在商业上的敏锐嗅觉远非常人所及,便开始琢磨张彦瑾说在洛阳种植花朵的可行性起来。

户部陈德让看到张彦瑾已经把目光瞄准了河西走廊以西的区域,也是一愣,心中不禁暗暗咂舌,觉得张彦瑾或许并非他刚刚所想,毕竟他是知道皇上想要在河西走廊设置驿站,让来往商旅可以顺利通行,然后把大魏朝生产的东西贩卖过去的。

其他朝臣并不知道皇上已经开始筹划在河西走廊设置县郡以及驿站的事情了,只觉得拓展河西走廊是为了扩大大魏领土,所以对张彦瑾所说还是不以为然。

张彦瑾也不在意,毕竟他此番来不是为了劝这些朝臣们同意的,这天下是大魏朝的天下,也就是当朝皇帝说了算的,他只要保证皇上能听懂,并且为他所描绘的宏图感到心动即可。

第80章

张彦瑾手指一转, 又来到和洛阳和黄河相接之处道:“水路四通八达, 可以专门在这里开设漕运, 如此一来,从长安辗转到洛阳的商旅们, 就可以通过漕运将自己的货物送到海外去, 海外的商人来到我大魏朝经商也可以沿着水路一路快速到达洛阳,启禀皇上,这也就是为何臣要专门设置商圈的原因。”

他转过身, 朝着皇上一拱手道:“再者,中州经济发展缓慢, 商贸不振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想要让中州经济兴盛, 必定要大肆发展商贸, 一旦漕运修建好了,东西商贸完全打开,来往商人络绎不绝,这些商贸区域又怎么会无用?”

“商贸发展起来势必会引得百工兴起,届时街道两旁商铺熙熙攘攘, 又哪里会留给来往的商旅, 故而必须给这些商旅留出充足的地方, 能让他们在此经商,做交易,如此一来,洛阳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都会, 发展他真正的作用,为我大魏朝的繁荣增砖添瓦。”

张彦瑾将自己的理由娓娓道来,最后总结道:“此法便是筑巢引凤。”

“好一个筑巢引凤之法!”户部尚书陈德凝视地图半晌,一改之前对张彦瑾否定的态度,忍不住大声称赞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张彦瑾所说构想可行!”

他作为户部尚书,对朝廷的经济尤为注重,故而朝廷当中和经济相关的策略他心中都十分清楚,将河西走廊放在一边不说,自从张彦瑾下南洋回来,他就开始计算每年和南洋海外的交易会给大魏朝带来多少收益了,最后估算下来,利益是相当可观,故而皇上十分重视这一块。

陈德让一出口,再次引起了满朝文武的议论,谁都知道陈德让性子温吞,做事深谋远虑,从来不会武断行事,可他这一次却直接当堂赞赏人人否定的张彦瑾,这怎么能不让众人震惊?

陈国公、韩国公,还有刘岩时他们快速在心中琢磨张彦瑾所陈述的理由,想要在其中找出不切实际的漏洞来攻击,却发现张彦瑾的话都是有理有据,以事实为依据,根本无从反驳。

“德让何出此言?”皇上淡淡一笑,示意陈德让说下去。

陈德让已经明白了皇上这是心中也赞许了张彦瑾的做法,便开口道:“长安和洛阳以官道相连接,路途非但近,而且安全方便。若是海外商旅和西域商旅来我大魏朝,或者说是我大魏朝的商旅去海外和西域,路途都会经过洛阳,如此一来,洛阳规模扩建十分必要,更重要的是,与经济相对应的规模会加速当地商贸的发展,等到洛阳重建完成,便会和长安城形成帮衬关系,这样一来,两地经济商贸都更加繁荣发达。”

在陈述完自己的理由之后,陈德让才道:“故而臣认为张彦瑾所提构想十分有价值,会让我大魏朝的经济加速发展,以张彦瑾的构想规划洛阳城区建设十分必要。”

“虽说来往商旅频繁会带动中州上商贸,可臣认为洛阳凭借种花往出销售,并不实际,风险太大。”陈国公和韩国公一看无法从构想上打压张彦瑾了,就开始从张彦瑾提出的政策上打压张彦瑾,想要挽回一些面子来。

张彦瑾今天说得如此有理有据,还引得陈德让当朝叫好,这着实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启禀皇上,臣愿意用重金购买下臣所圈的两万亩土地。”

张彦瑾正是想要如此,他很清楚,牡丹花对于洛阳来说算什么,在后世,牡丹花不仅给洛阳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甚至还成了洛阳的标志,既然陈国公和韩国公说风险大,他就顺势买下这些土地,然后在上面种植牡丹,一想到到时候的所得的利益,张彦瑾就忍不住想笑。

不过为了不被皇上怀疑,他表面上还是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好在他年纪小,再加上做事轻狂,做出这副模样也着实是没有人怀疑。

皇上瞅了瞅张彦瑾,完全不相信张彦瑾所表现出来的义愤填膺之态。依照他对张彦瑾的了解,张彦瑾可是从来不肯做吃亏的买卖的,这一次居然一口气说要直接买下两万亩土地,这么大的手笔,他料想张彦瑾绝对不会是因为一时气愤才如此说,肯定是有他自己的盘算。

想到这里,皇上手一抬,示意朝堂安静下来,他郑重道:“爱卿为我大魏呕心沥血,劳苦功高,既然你想要用两万亩土地种植花朵,朕就遂了你的愿。”

就在张彦瑾心中大喜,准备叩谢皇上之时,却又听见皇上道:“你为大魏朝廷着想,想要购下两万亩土地,可朕却不能看你如此受苦受累,朕把那两万亩土地租给你十年,让你种植花朵,前两年不要租金如何?”

张彦瑾本来要跪地的双腿一软,半跌半跪在了地上。

在和皇上对视上之后,张彦瑾忽然有一种错觉,那就是他被皇上算计了的错觉!

这一瞬间,张彦瑾只觉得自己心里有千万头羊驼呼啸而过,把他的玻璃心踩成了碎片。

租给他十年,前两年不收租金。可前两年牡丹花种植,以及从海外和西域各地引回来的花种还在培育当中,前两年想要收益恐怕很难。

等到牡丹繁殖稳定,商路彻底打开,差不多也就需要十年的时间。这也就是说,等到十年之后,一切稳定了,皇上是可以把他的打造出来的牡丹园收回去的。

这也太黑了吧?

张彦瑾默默地注视着皇上,皇上也认真地看着他。

不过想到牡丹园攫取到的第一桶金还是会装到自己口袋里,张彦瑾心中才稍觉平衡一些,似乎是感受到了自己伯父注视到自己脊梁骨上的目光,张彦瑾赶紧收回目光,叩谢皇上隆恩浩荡。

回去的路上,张彦瑾一想到自己煮熟的鸭子以后就飞到皇上手里去了,便十分闷闷不乐。

倒是张仲谦望着张彦瑾难得吃瘪的样子,有些忍俊不禁。他这侄子看样子还以为他那副冲动的外表能骗得了皇上呢?

他像张彦瑾小时候一样,敲了敲张彦瑾的头道:“钱够花足矣,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便只是不断增长的数字,建功立业所得成就才是永远追求不完的。再者,利益太多反倒会招致灾祸。”

张彦瑾叹了口气,没有说话。他很忧伤,他想静一静。

在回家歇息了两天之后,张彦瑾才把他在其他各地的计划写成奏折呈给了皇上,在得到皇上的批复之后,张彦瑾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了中州和黄修均、宇文上恺他们会合。

虽然他人已经走了,可是他在朝堂之上舌战群雄的事迹却在长安城广为流传,又给长安城的老百姓茶余饭后添了不少话题。

张彦瑾回到中州,把朝堂上的情况给黄修均和宇文上恺一说,又把皇上批准的奏折拿出来给两人一看,黄修均和宇文上恺也没有异议,开始按照张彦瑾所说规划各地的建设。

张彦瑾则开始负责人口事宜,当初中州的灾民被他迁到西州和榆林了一部分,而这些都是比较强壮的劳动力,要是想要加快中州的重建工作,首要就是要把他们迁回中州。

再者,就是以前盘踞在中州的士族们,他们虽然因为洪水的原因迁走了,可是中州重建规划上面可能会涉及到他们的土地问题,为了避免日后麻烦,还需要先处理好这些士族才行。

毕竟这些士族不比普通老百姓,他们盘根错节,盘踞在一地三四代,甚至上十代人,势力雄厚,和朝中各大官员也有交集,若是不处理好,日后惹起麻烦,势必十分棘手。

不过从他第一次到中州之初,就安排手下官员去寻找这些士族,让他们拿着地图册去问士族愿不愿意搬迁回来,不愿意搬迁回来,就把土地卖给朝廷。

现在安排出去的官员们已经陆陆续续回来了,张彦瑾便安排了时间,听他们汇报。

“士族们手中的土地买得如何了?”张彦瑾坐在案首的位置上,看着回来的官员们道。

官员们纷纷把早就准备好的地契拿了出来,放在了桌子上,为首主要负责这件事的官员汇报道:“除了在低洼处的何家、刘家、黄家之外,其他士族的地契已统计完毕,全部购买了回来。”

他笑着道:“我们去的那会儿,中州还是一片泥地,尚书那会儿还没有在朝堂之上描绘中州以后的前景,那些士族们都纷纷表示不想搬回来了,他们原本以为这些地以后就废弃无用了,故而见到我们要买地,便十分欣喜,都很豪爽的把地卖给了我们。”

这些官员们一开始临行之前还以为这件事十分棘手,可他们却没有想到,等到去买的时候会是如此顺利,甚至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第81章

专门负责何家、刘家、黄家三族土地购买的官员黯然开口道:“何家、黄家、刘家三家因为地势太低, 当时没有能来得及逃匿, 洪水爆发的时候, 全部淹死在了水里,无一幸免。”故而也就不存在购买地契这一说了。

张彦瑾点点头, 毕竟天灾人祸, 不能由他们说了算,士族士族,再怎么牛, 还是得看老天爷啊。

他在让专门负责的官员清点完地契存档之后,张彦瑾就准备动身去西州和榆林, 一来是借职务之便,去看看张伍一和王石王久他们弄得怎么样了, 二来是发动当时迁出去的中州老百姓们回中州。

至于当地的中州老百姓们, 他已经开始安排他们在平地上搭建简易的木板房,先能避风避雨再说。

毕竟一旦当初临时迁出去的老百姓们回来之后,必须要先有一个住处,这样才能说下一步重建的事情。

花了五六天的功夫,张彦瑾才带着张伍二等人一起来到了西州大同。

此时的大同在张彦瑾的安排和发展下已经大变样了, 就连张彦瑾现在对西州大同的样貌也略略有些吃惊, 更不要说跟着张彦瑾一路过来, 第一次来到大同的官员们了。

和张彦瑾上一次离开之前不同的是,大同的路已经拓宽到了四米之宽,可以方便八匹高头大马并列而行,大大方便了来往的商旅。

商旅不仅有来自大魏朝各地的人, 还有那金发碧眼的洋人,和哇里哇里说着日本话的东瀛人。

道路纵横交错,高大的红砖建筑林立两旁,悠扬的劳动号子声在半空中飘扬,熙熙攘攘中透露出一股井然有序之感。

张彦瑾望着这一切,豪气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一切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西州大同也因为他张彦瑾而名留青史,成为大魏朝最先崛起的区域!

他成就了大同,大同也成就了他。

虽然这从去年开始他就很少在大同了,不过他和王石王久,还有大同的明府孟经纶却书信来往十分紧密。

他当时临走前的第一个安排便是让王石王久他们拓宽道路,因为当时的狭窄小道已经无法满足来往的商旅了,也大大影响了商贸的效率。要致富,先修路不是没有道理的。

于是,他当时就和孟经纶商量,拓宽了大同的道路,甚至为了方便目前的形势,还让好多老百姓搬迁让道,重新设计规划出最适合现在大同经济的道路。

当然,从大同张彦瑾煤炭工厂的第一排红砖房盖起来,这些老百姓们也都纷纷眼红了起来,再加上他们在张彦瑾工厂干活,积累了不少的金钱,各家各院便都开始购买红砖,专门找张彦瑾的工匠们给他们盖房子。

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大同的老百姓们终于都换上了红砖房,舍弃了以前的泥瓦房。有些更有钱的,还学着张彦瑾的翠屏山别墅,在自己的墙外面刷上了白灰,让屋子看起来更加好看洋气。

甚至有些有头脑,还大胆的老百姓们,看到了来往商旅身上的商机,还去孟经纶那里买了地准备做生意。

孟经纶为此还专门写信询问了张彦瑾,想要看看怎么安排最为合适。

在看到张彦瑾在信中写为了长远的发展,设计像长安一样专门交易的市场后,孟经纶就专门让人开拓出来一片地,改造成了简易的市场,把里面划分成不同的铺子,要是谁想要做生意,就可以租用里面的摊位。

正是因为此,西州大同才在熙熙攘攘中透露出一股井然有序的感觉来。

张彦瑾一行人刚刚到西州不久,就被孟经纶接待了。

两人一年多没有见面,再次见面都分外感慨。张彦瑾感慨于大同的变化,虽然大同这一年多的发展他都知道,可饶是如此,亲眼所见大同的变化时还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更何况他又是刚从还是一片废墟的洛阳过来。

孟经纶之所以感慨,则是感慨于张彦瑾本身的变化。若是说一年前的张彦瑾还是一个容貌略微有些稚嫩的少年郎,现在站在自己面前他就是一个褪去稚气,成熟稳重的青年了。

再者,就是他听说了张彦瑾这一年来的事迹。建巨舰、救灾民、下南洋,这哪一个不是足以使一个人名留青史,流芳后世的事迹,可眼前这个少年却仅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三件事,饶是平和如他,在面对比自己小了十岁的张彦瑾,也心生惭愧。

果真是上天怜爱大魏,才在大魏诞生这么一位奇才!

他相信,张彦瑾不管在哪里,生在哪个朝代,以他超乎年龄的成熟果决和才智,都能出人头地。

现在经过磨炼的这位少年,又要在刚刚及冠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中州重建。

不过他相信,张彦瑾定然能够完美完成,把中州重建得比现在的大同还要繁华。

在和孟经纶寒暄一番之后,张彦瑾就跟着前来迎接的王石王久去了露天采煤场和水泥厂。

灾民们早就在王石王久两兄弟的安排下站好在空地上,等待着张彦瑾过来。

可让张彦瑾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灾民在看到他到来之后,居然纷纷跪了下来,大声道:“多谢大人救命之恩!”

  如果觉得古代升官日常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水心清湄小说全集古代升官日常古穿今功夫影后大唐双龙之碧秀心穿越之好事近宠后之路,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