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雾十作品与权臣为邻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再细,谢介也不知道了呀。他对政治真的是只知道一些皮毛,很皮毛。

蛮人入侵,占了京城,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和邵老国公没什么关系。但老爷子还是引咎辞职了,引得神宗愧疚不已。偶尔也有点小羡慕,怎么就不能让皇帝也引咎辞职呢?

为了弥补这份愧疚,神宗就提了邵老国公的长子,年纪足以做神宗爸爸的邵执中做了宰执。

邵宰执并没有应了那句“虎父无犬子”,反而读书读的很匠气,守成有余,魄力不足,唯一一点让神宗喜欢的地方就是他是邵老国公的儿子,以及他是个不那么偏激的主战派,不赞同偏居一隅的主和想法。但很多时候,邵宰执在政务的处理上,还是需要他爹在背后支招。与其说邵系一派听命于他,不如说大家还是听命于邵老国公。

这一回反对泰山封禅到底是邵宰执的意见,还是邵老国公的,还尤未可知。

因为邵宰执的拘泥于礼天下皆知,他可以耿直到对神帝直言,你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连太-祖太宗那样真厉害的英主都没动过心思泰山封禅,你神宗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

我不同意,打死不会同意。

这也是苏皇后让神宗贿赂副相而不是宰相的原因,邵宰执刚正不阿,根本不会吃你贿赂的那一套,说不定还要写书骂你,闹的天下皆知。

绍宰执的优点是守规矩,缺点也是守规矩。

相比来说,绍宰执的爹绍老公国就要圆滑的多,哪怕他也不赞同神宗封禅,他肯定会选择更加怀柔的手段,不会在朝堂上和神宗硬碰硬,说那样的话。这也让不少人都怀疑这次是绍宰执的自作主张。

支持泰山封禅这边的人以孙参政为代表,有想要讨好神宗的,自然也有真的被孙参政忽悠的。他们表示,官家怎么就没有功绩啦?就拿最近南京城的来说,不就是官家的功绩吗?

城是大长公主守下来的没错,但那也是在官家的英明领导下啊。

当初朝上有多少人都在暗暗害怕大长公主的负隅顽抗会遭到蛮人更厉害的报复和反扑?不相信她能赢的人有多少?还不是官家力排众议,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始终相信着自家女兄?

结果怎么样?大长公主赢了!

而且,泰山封禅的重点也不是和老天吹嘘皇帝做了多少大事,而是证明皇帝的正统性,安定民心,让四海臣服。这不正是大启所需要的吗?

最重要的是…

其实大家对于神宗要去泰山封禅的真正目的,自以为是心知肚明的,他想要确立小皇子的正统。

小皇子至今还只是皇子,并不是皇储。他们若想要文帝的孩子继位,那必然是要赞成神宗的这个举动的,不是吗?人的心是会变的,虽然神宗如今看上去很抗拒这个九五至尊的位置,但谁又能保障神宗尝到了权利的滋味之后是否还会放手呢?他们肯定要趁着神宗还未有其他想法的时候,把这个事情砸实了啊。

这样也好早早的建立皇储未来的班底。

最后这个理由没有办法拿到明面上来说,大家只能急在心里。

反倒是神宗没什么羞耻心,看朝堂的局面过于僵持,直接就从聂太后手中抱过了小皇子,然后又转交到谢介手上,示意谢介把孩子抱到绍宰执眼前。

神宗对绍宰执问道:“若我不去泰山封禅,你让这稚儿如何自处?你看着他的眼睛说!你对得起他爹昔日对你的看重吗?!”

绍宰执在文帝在位时还不是宰执,却已是礼部尚书,后面还有各种加官,深得文帝器重,要不然也轮不到他来当科举的主考官。文帝明显是在给他培养门生,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若不出后面的事,绍宰执也肯定早晚会成为宰执,更加名正言顺而不是靠老父亲推荐的宰执。

文帝时期的宰执因为文帝的身死已经引咎辞职了,甚至因为愧疚过度,差点自杀,追随文帝而去,他对自己下手是真的狠,如今还在养伤,出气多进气少。

一提起文帝,这位前前任宰执的人都动摇了。

谢介没出声,却往前把念儿送了送。念儿也十分给力,一双水润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宰执,充满了信任。

绍宰执明显开始神思不属。

神宗一看有门,本想要乘胜追击,却听到了一声不高不低的轻咳声,而生生刹住了。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被阻止,但还是没有自作主张的照办了。

“卿们都下去想想吧,朕累了,今天先到这里。”

谢介之前一直在殿内犯瞌睡还不觉得有什么,等出来看到外面日照高头,才反应过来这场朝会一直从天还未亮开到了中午。

怪不得他饿了呢,简直都可以用饥肠辘辘来形容。

房朝辞本来还在与同派系的人聊天,却突然好似似有所觉,与别人歉意一笑,就先暂时退出了队伍,找到了谢介。从袖子里拿出几块精致的软糕,塞到了谢介嘴里。

谢介被塞的出其不意,却被一嘴的香甜给彻底勾住了,吭哧吭哧像松鼠一样,两个腮帮子都鼓起来了,吃的特别开心。

原来真的可以偷偷带点心啊。

“检查的时候不会被没收吗?”谢介今天早上就没敢带宅老给他准备的点心,虽然宅老一再保证,他爹当年当翰林学士时也是如此。但谢介还是没带,却没想到房朝辞带了。

房朝辞低头,一副传授秘笈的样子:“如果检查的人与你认识就不会啊。”

一直被誉为资深走后门对象的谢介,忽然有点不甘心,他竟然在走后门方面输给了房朝辞!天惹!不行,明天也要这样!不仅带点心,还要带别的!

是的,明天早朝继续。

也不知道谁出的损招,不得到满意的结果,就要一直上朝,这简直是在软刀子杀人。谢介一边啃点心,一边撇了房朝辞一眼。

“我冤枉。”房朝辞真诚的表示这招不是他给神宗出的。

谢介不信!

泰王出来时,是被人搀着的,演戏演全套嘛,虽然大家对他装病的事情也许心知肚明,但他也还是需要一层遮羞布的。宗室们前呼后拥的伺候着这位高辈分的宗正寺卿,走的比谁都急,像极了下课之后恨不能最想跑去食堂的那一帮学生。谁也不能阻止他们!

在路过谢介时,有人顺便问了一下,在得知明天不管是谁都还要上朝的噩耗后,整个人都有一种心如死灰的绝望。

也有人好心与谢介说:“那明天咱们一起走的时候,你可一定要跟着啊,别再掉队了。”

在偏殿的生活还是不错的,至少不会被饿着。

可惜,谢介根本走不成。QAQ也不知道他小舅这种我不痛快,谁也别想痛快的毛病哪里来的,真是太糟糕了!曾一度也有过这种想法的谢介,完全不觉得他这种时候吐槽神宗有什么错的。

一连三日,天天上朝。

钢筋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住。已经算是没遭什么罪的宗室们还在那里唉声叹气,起的真的太早太早了,吃不好喝不好,偏殿的椅子又硬,休息不好,整个人都要消瘦了!

朝臣对此能说什么呢?只能呵呵一笑。

昨天泰王晕倒,今天郡王头疼,明天指不定要鬼扯什么借口,每天来宫里吃喝玩乐,还好意思抱怨?别以为我们不知道御膳房最近的开支明显增加了,翻了好几倍!

绍宰执与泰王是同辈,年岁也差不多大,年轻时还一同进过学。

看上去两人没什么交集,实则…

也确实没什么交集。

宗室不结交外臣都不能算是潜规则,而是明文规定,写在《太-祖宝训》里的。朝臣但凡聪明点的,就不可能自投罗网,给对家送攻讦自己的手段。特别是从太-祖、太宗还活着的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臣,更是注重。

镇国大长公主和翰林学士谢鹤的婚姻是个特例,因为镇国大长公主是宗室里的特例,谢介与房朝辞能毫无负担的交好,也是因为镇国大长公主是个特例。

最主要的是,谢介已经是外姓了,在很多大臣看来,他是动摇不了正统的。

当然,如果群臣知道了神宗曾动过传位给谢介的想法,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不过赶在全天下知道之前,谢介就给拒绝了,他也没脑子有坑到把这种事情说给别人听的地步。此事只有神宗和谢介知道,所以才能岁月静好到今天。

在绍宰执登门的时候,泰王正在陪他的小孙女玩过家家。白花花的胡子被小姑娘用五颜六色的细彩绳给绑了个歪七扭八,老爷子依旧能好脾气的笑着夸奖,我们家丫头手艺真是越来越棒了。

小丫头只有几岁大,还不懂得自家当宗正寺卿、掌管宗室风气的祖父有多可怕,得意的咯咯笑着,见牙不见眼的没心没肺。仿佛只看着她笑,就能再没有烦恼。

忽闻女使来报,绍宰执来了。

这样没有下拜贴就忽然到了的做法,让人一点准备都没有,其实是很不礼貌的。可对方是宰执,除了皇帝以外他最大,泰王虽说是王爷,可真正的职权才是个三品官。总不好抱怨上峰没有规矩,对方也确实不需要规矩。好比皇上来你家,需要先下拜贴吗?不需要。

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解释,当绍宰执被引进来的时候,泰王都来不及拆完他胡子上的彩色绳子。最重要的是,他看上去没有半点病气。

但在最近连续几日的朝会上,这老爷子除了第一天出现了一下,其他时间都是请了病假的。

后面几日,其他宗室也有样学样,来参加的人数逐级递减,根本指望不上。

“咳咳咳。”绍宰执一进来,泰王就瞬间开始咳嗽了,好像要把肺咳出来的那种,哪怕打扮稍显另类,却丝毫不影响他看上去好像真的病的很重。

“行了,别装了,”绍宰执与泰王虽然不曾有过交集,但毕竟是同一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还一同在太-祖的兵营里摸爬滚打,见识过才十几岁的大长公主第一次红妆换武装的出征,哪怕只算后来每日在朝堂上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次数,都已经比一般人要多很多了。对彼此的性格还算了解。至少泰王知道绍宰执是个爸宝,而绍宰执很清楚泰王是个戏精。

所以,不管绍宰执怎么说,泰王该咳的还是会咳,敬业到不可思议:“不知道宰执为何事而来?”

“你心知肚明。”

“我不知啊。”

两大老狐狸的巅峰对决,不管什么样,其实都是他们的保护色,心里的算盘打的噼啪响。几句往来,就摸清楚了对方的打算,也表达够了自己的立场。

泰王虽然没表态,但肯定是支持泰山封禅的,毕竟神宗是自家人,哪怕自家人再胡闹,那也是自家人!说不清这到底是泰王的意思,还是整个宗室的立场,又或者是远在其他地方的镇国大长公主的授意。

绍宰执则是十分动摇,他恪守规矩,不是因为他真是多么守规矩的人,而是那能最快的帮助他在整个官僚集团内部站稳脚跟。这天下毕竟姓闻,已经不需要再有一个精滑如鬼的绍相了。

所以他来找泰王,只是想求一个保证,神宗真的只是想传位给文帝的儿子,而不是有别的打算。

“是绍叔让你来的吧?”泰王一眼就看穿了绍宰执极力想要掩盖的东西。

“你不也是官家的说客吗?!”有些人当说客会主动出击,而有些人则有本事让人自己送上门来。

两个被戳破心事、满脸皱纹的老爷子怒瞪了彼此许久,最终瞪着瞪着,却莫名其妙的就笑了出来,好像瞬间回到了那个他们还没有得到天下的年纪。一个被自家爹劝着要尽心辅佐第一次打仗的闻天小娘子,一个也被暗示来劝说对方不要搞事情。

“怎么就又撞上了你呢?”两人同时出声叹息。

“这些年你过的好吗?”绍宰执主动让了一步。

“只要你别总登门,我会过的更好。”泰王老爷子含蓄的暗示。

绍宰执一顿,难得想要为这个年少时期的同事说些什么:“有些话我不该说…”

“那就别说!”

“…可我想说,真的不会不甘心吗?”君有鸿鹄之志,却自圈为雀,一辈子为他人铺桥修路,为他人的子孙后代耗气费神。

泰王老爷子一副耳背又犯了的样子,选择性的耳背就是这么便利。

绍宰执倔强的与他看了许久,始终得不到回答,这才起身离开。他们也许本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成为最交心的知己,可惜,那只是本可以。

直至绍宰执快要离开门口,才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句: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你非我,焉知我之乐?

若没有泰王,宗室不会是今日的宗室,神宗不会是今日的神宗。昔西晋两代而亡,外族入侵,八王之乱,天下苦之又苦。今大启亦然,却众志成城,只为来日复国!

哪怕没人知道让百姓少受了一遍自己人之苦的人是泰王,泰王也能多高兴的吃下两碗饭。

最重要的是…

“我的丫头将来能得帝姬之尊,但这不是阿爹许给我的。”

是每一任登基的皇帝。从仁宗到神宗,都是私下里悄悄说的,不是施恩,而是愧疚。他们不会对别人提起自己补偿了什么,因为不想让人觉得泰王这是在图皇室什么,但就是因为这份几代人奇怪的不通气的默契而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大启没有多少女眷,能够比照的例子就是今日的镇国大长公主。这许的诺有多重,自可而知。泰王很知足,哪怕没有这些他也会去做他想做的,但能如此惦记,终归会更加开心一些。

谁说那是他人子孙呢?他们不也和他是一家人吗?

绍宰执突然觉得,也许他也耳背了。

所以他听不到泰王抱着他的小孙女,开心的哄着说:“翁翁不是故意弄掉绳绳的,不生气啊,日后咱们可是要当帝姬的,帝姬懂吗?要大度。”

作者有话要说:*宋代爵位很多都是终身爵,身死除爵,不世袭。封功臣,但不荫子孙。文中参考的也是这种,绍老国公自己是国公爷,但他的儿子绍相就是个白身,什么都得靠自己奋斗。

*宋朝其实已经有点君主立宪的意思了,当然,宋代的皇帝权利还是很大的,并没有真正被架空,不过一般出事了,都是宰相引咎辞职,就类似于现代的英国,铁打的女王流水的首相。

*台谏制度能很好的制衡相权,宋代最著名的宰相和御史斗的例子,就是王安石变法了,王安石大大为相,司马光同学为御史中丞,两人斗的不可开交。变法派和保守派几近你死我活,最后炮灰的是…我国著名美食家,苏大才子。苏大大因为一句牢骚,引发了乌台诗案,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他神奇的把两边都给得罪了,当然,为他求情的也很多,于是…就贬官啦。苏轼:???

霸王票:

☆、第46章 第四十六份产业:

邵宰执从泰王家一离开, 房朝辞就对谢介报告了他大概很快就不用再继续上朝的喜讯。

“怎么讲?”谢介不懂。

“你觉得邵相公为什么不同意让官家泰山封禅?”

“因为他觉得我小舅没什么功绩啊。”谢介一脸“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理由吗”的看着房朝辞,严重怀疑他得了失忆症, “全天下谁不知道邵宰执是个多么克己复礼的人?我从小就不爱去邵国公府,他要负全责。”

“但是大家都知道官家没什么大作为啊。”房朝辞扶额,提醒道。他单知道谢介直线思维, 没想到谢介真的可以这样直接的理解表面意思。

“所以?”

“还是有一些人想要让官家去泰山封禅,为的不是官家的功绩够不够,而是坐实皇子殿下的身份。”房朝辞一点点引导。

谢介这点还是知道的, 于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诞生了…:“邵宰执不想念儿登基?!”

谢介当即就怒了, 他拍桌而起, 简直恨不能这就冲到邵府和邵宰执拼命。他凭什么不让他表哥的儿子登基?他又凭什么阻拦他小舅那颗迫切想要退位的心?

“不是不想, ”房朝辞赶忙拦下谢介, 说不上来是真的怕谢介冲出去, 还是想多抱一会儿谢介, 但结果是一样的, 那就是房朝辞拦腰抱住了谢介不撒手, 然后快速解释, “这天底下又有几个真正盼着大启好的会不想皇子继承大统?但邵宰执想的更多些。”

迫切想砸实念儿的身份,是怕神宗反悔。

不想砸实念儿的身份,其实也是怕神宗反悔。

“他想给文帝之子多留一条后路。”

若神宗反悔, 念儿只是一个普通皇子和是泰山封禅后的皇储,给神宗的威胁还是不一样的。前者,神宗可以放心的养废他,但至少人还活着。后者必死无疑。了, 只要神宗还在位,但凡他有一点私心想让自己的儿子登基,那他必然会想尽办法除掉皇储。

念儿的处境根本不能深想。

大家都在为念儿好,只不过想的有点多。而且,这个好更多的也是从己身出发。前者需要文帝之子当一面大旗,后者只想文帝能留个后。

“可我小舅没有想过要害念儿啊。”谢介被他的家人保护的实在是太好了,哪怕知道一些世界险恶,也还是有着抹不去的天真,好比他真的相信有人会相信神宗。

但这些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见惯了利益相争、党同伐异的老油条们,却不会相信神宗能对权利一点都不动心。

邵老国公很了解自家儿子,知道劝服他最好的办法不是强硬的命他听话,而是让他自己去感受,心服口服。顺便也是想让自家儿子能够明白,人之初,性本恶,也能性本善。

泰王便是能够给予邵宰执最好感受的那个人。皇室这边也早已经授意过了泰王当这个说客。

“舅姥爷?”谢介更懵逼了,这里有他舅姥爷什么事?他舅姥爷不就是个严肃约束宗室,有点耳背,还经常称病不上朝,身体不好的老爷子吗?

房朝辞仔细想过,要不要这么早告诉谢介这些事情,后来决定还是要说,因为现在的世道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当让谢介安逸活下去的温室。多知道一些,也好有多活下去的资本,别被人卖了,还在给人数钱。

“你知道晋朝的八王之乱吗?”

“…呃,我可以知道。”谢介回答的磕磕绊绊,要是只问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他当然是知道的,他还听过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呢。他娘对他和他小舅最低的底线,就是希望他俩别闹出个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至于八王之乱有哪八王,具体的战争过程,起因经过结果,那就不得而知了。

房朝辞简单的说了一下这段。西晋也被“邻居”垂涎,但真正导致西晋只经历了两代皇帝就灭亡的,还是八个王爷作乱。

皇帝太傻,而王爷过强,打来打去,打出个灭国的结局。

世家东渡,成立了东晋,一辈子的愿望都是想要夺回失去的领土,可惜北伐梦断,东晋只是东晋。

太-祖建国时,吸取了历朝历代的历史教训,想要把所有灭国的因素都掐灭在摇篮里。他自己是武将起兵,所以对武人多有防备,生怕再出一个他。又听说晋朝是宗室作乱,就不断的压制、削弱宗室的权利,甚至是干脆剥夺了宗室成长的温床。

但这种压抑,很显然是不太可能因为一些规章制度就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至少会有宗室觉得心有不甘。

同为太-祖、太宗的子孙后代,凭什么有人能当皇帝,而其他人只能被圈养?

“可宗室没有人这么想啊!”谢介不得不打断了房朝辞,觉得他有这个想法已经足够可怕,他们家的人才不是这样呢。谢介可以相信宗室兔们抱怨干活太累,却绝对不相信还有人愿意去累死累活。

“对啊,这就是问题所在,宗室为什么没有人这么想过呢?”

“呃…”谢介卡主了,仔细回忆一下,好像是这样啊,他们生来就被如此教育,从未有过什么不甘心,甚至觉得谁当皇帝谁傻逼。有钱吃喝享乐,不比每天起早贪黑关心国家大事要好?但是,也不是谁生来就没有雄心壮志的,哪怕真的有,也不可能会这么密集的发生在一个家族里。

除非是一开始就有人在刻意引导,稍有苗头就直接掐死。

“泰王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房朝辞这话几乎可以说是颠覆了谢介的人生观,“当然,没有他,太-祖也会铁了心这么做。”

只不过宗室里大部分的人大概就不会有如今的快乐了。

谢介没听懂房朝辞的潜台词,还在持续懵逼中,他舅姥爷?有没有搞错?那个舅姥爷?

“当你们形成一种习惯之后,哪怕他百年了,也不用再担心会有威胁。”

“可,可如果舅姥爷这么做,也包括了他儿女在里面啊。”连谢介都不太相信,真的有人会这么、这么做。他是说,泰王图什么呢?这种事情,肯定是不会有名的,说不定还会在族内留下千古骂名;也肯定不会有利,甚至基本是在坑自己的儿子,去成全别人的儿子。

这也是邵宰执最后试探泰王的问题,你真的就一点都没有不甘心吗?

泰王还真就没有不甘心。

当然,他也是有所图的,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不想让家里的子孙后代被权臣利用,让天下苍生因为闻家子孙的一己之私而被动带来更多的苦难。

百姓真的太苦了,要和天斗,要和地斗,还要和民族入侵斗,如果他们一辈子供养的上层再继续斗下去,那他们真的就没有办法活了。

还是以西晋为例,死在自己人手里的数字比死在外族人手里的还要多。百姓要经历好几遍战争的折磨,来自外族的就什么也不说了,立场不同,也不好说谁对谁错,但来自自己人施加的磨难呢?那简直不能更冤枉。

太-祖希望的是一个人人能够开开心心的世界,从大启全方面增加的娱乐活动就能看出来。

刚巧,泰王也是这么想的。

不管别人信不信,他为的都是能够尽量减少百姓受苦的可能,至少是不让百姓受苦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同族之人在造孽。

泰王做的很尽责,却也做的太尽责了,导致了四个皇帝一死,连勉强扒拉出一个有能力的暂代皇帝都不行。

每一任闻家的皇帝只有在上任之后,才会知道泰王做了什么。他们一开始肯定都是震惊的,随后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因为这几乎是牺牲了全族的前程,来成全皇帝一个人。没有一个人在知道真相时能够心安理得,因为他们也被教导的很好,他们总想要做些什么。

不是利益交换,他们也交换不起这么大的情。

他们只是想要做些什么。

谢介这一刻好像终于明白了他表哥在登基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为什么忽然像是变了一个人,始终充满了使命感与责任感,斗志昂扬到像打了鸡血。

因为泰王给的回答永远是,想要做些什么?那就做一个好皇帝吧,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在位的皇帝不能因为一己的感动,破坏泰王苦心经营多年的一切,好比对泰王的子孙后代多加倚仗。但他们还是能想到别的办法另辟蹊径,好比报在泰王唯一的小孙女身上。

“与其说那是一个补偿,不如说是一个承诺。”

一个他们一定不会辜负举族供养的承诺。

虽然哪怕没有他们的这个承诺,泰王还是会按照自己心中的原则与正义做下去,但能得到一个承诺总比没有强。

这种事情,不去亲自经历、面对,是很难被理解的。

邵宰执只有真正和泰王谈了,一再的试探确认了,他才能够相信。

在假意对泰王最后的试探后,邵宰执才彻底放下心。他相信了泰王,才能相信泰王引导下的神宗,才能相信闻家真的有那样的傻瓜,可以不为名不为利,说到做到。

那么问题来了…

“这么秘密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邵老国公毕竟是太-祖时期的人,他知道这些毫无问题。但房朝辞呢?总不能是他在这个时候已经取信于邵老国公,知道了这些吧?

房朝辞笑了笑,抬指比在了谢介唇瓣上:“我什么都不知道,世子大人可要给我做主啊。”

世子大人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忘记了提问,只满脑子想着,好、好吧,那就勉勉强强保护一下好了。

***

邵宰执并没有在探望过“还在病中”的泰王之后,就直接表示退步,那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卖队友。所以,他又坚持了几日。

这几日当然是要继续上朝啦,连神宗一向吃好喝好的眼底都有了肉眼可见的青黑。神情憔悴,却死不让步,咬死了一日没讨论出个让他满意的结果,一日就要上朝讨论。态度之坚决,性格之倔强,让人叹为观止。

幸好,老天垂怜,几日后,就到了重阳节,这是大启的法定节假日之一。

假期不多,只有一天,却已经足够朝臣欢呼雀跃。谢介可以发誓,在假期前一日下朝的时候,他感受到了不少往日里老成持重的朝臣那种连脚步都不自觉轻快了的“活泼”感。

九九重阳,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被迫每天早起上朝的群臣们,终于又得了一日的喘息之机。但并没有人真正把这个假期用来休息,因为治标不治本,想要不日日上朝,还是要从导致他们日日天不亮就早起的源头下手。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参加了由闲置在家的邵老国公组织的出游活动,想要见机行事,劝服邵相公。

上巳春游,重阳踏秋。这是自魏晋时期就传下来的传统民俗。

谢介也在被宅老等人小心翼翼的当成易碎品了这么久后,终于等到了宅老松口风的一日,答应了他去江左郊外登高远眺的愿望。

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带上一个人。

“我知道,带上钱甲嘛,我会哒。”谢介摆摆手,想让宅老宽心,他每次出门都要带一串粽子似的尾巴,多钱甲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钱甲同学差不多已经成为了谢介的绑定大夫,这倒不是因为他的医术有多精湛,而是他比较好威胁,胆子怂的一比。

钱甲:“…”

宅老却一脸莫名其妙:“什么钱甲?我是说,如果您能和房少卿一起出门,想必殿下肯定能更加放心。”

宅老遇到需要管束谢介的事情时,一般不爱说他自己,只爱提大长公主,因为这样比较有威慑力。

“这不是巧了嘛这不是!”谢介两手一拍,开心极了。

因为房朝辞也正好邀请了谢介重九一起出门,去参加的自然是邵老国公在郊外庄子举办的赏秋宴。

邵老国公也是江左人,当年与太-祖一起从这龙兴之地出去的故事,早已经编成了段子,被全国各地的说书人在各个地方讲了一遍又一遍。

有说是太-祖三顾茅庐请诸葛的,也有说是邵老国公能掐会算一眼就看破了太-祖的潜龙之相的。

但事实真相是,他俩只是一同被前朝捉去边关参军。太-祖很不爱提起那段往事,只依稀能从他的话语里猜到当年边关的情况有多惨烈,同乡去了二百壮汉,最后只活下来了三个人。

太-祖吃的多,却力气大;

邵老国公脑子活,嘴里却没有一句实话;

…还有另外一人,不太好讲。

总之就是互相嫌弃又互相依存,最终得以杀出一条血路,用十几年勉力向上攀爬,才一点点掌握了军权,几乎每天都过着有今天没明天、刀尖舔血的危险生活,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因此变得格外放飞自我。太-祖的那些庶子就是这么来的,孩子的娘不只一个孩子,还基本都不同爹,情况很是复杂。

邵老国公却是难得的和远在家乡的娘子情比金坚,当然,也可以说他这个人本身就对男女之事很淡然,他更愿意把人生的消遣用在招摇撞骗上,逢人就说我会算命。

还爱装瞎。

瞎眼又瞎心,给人算了十几年的命,没一个准的。因为他对所有同战壕的兄弟都说过,你命长着呢,且是富贵命,紫气东来,懂不懂?怕什么呀。

前朝以绛紫为贵,士兵的战服也多饰紫色,可惜,这批紫衣兵到最后也并没有多少人真的享了什么泼天财富。

邵老国公唯一算对的一卦就应在了太-祖身上,但太-祖也算不得长命。

  如果觉得与权臣为邻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雾十小说全集与权臣为邻我的世界果然有问题完美主义症候群躺赢死不原谅请开始你的表演今天也要亲一下再死阁下大限将至与BOSS同窗如何淡定的面对过去白菜的一千种做法,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