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拉棉花糖的兔子作品大宋小吏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张尧佐恨恨起身,打算和云雁回拼了!否则,就算能保住官位,让人知道他被一个小吏这样欺负,他的脸往哪放啊?

张尧佐气势汹汹地往大门走去,却看到云雁回也走了出来,还挎着那个傻大个儿。

刚想喊一声“小混账”的张尧佐忽然间觉得有点不对,仔细看了一眼“傻大个儿”,顿时汗就下来了,靠,什么傻大个儿,这不是八王家的小儿子吗?!

之前只是远远看了一眼,因为和云雁回走在一起,又比较高,张尧佐就在心里这么称呼了。现在面对面一看脸,他才认出来。

别说赵允初不是“傻大个儿”了,就算他是,也轮不到张尧佐来说啊。

张尧佐一时之间自己憋死自己了,僵在门口,只见云雁回幸灾乐祸看了他一眼,就和赵允初一起走开了。

“真是……岂有此理!”张尧佐愤怒地低吼了一声,看到脚边有一只猫正懒懒散散往食堂里走,生气地想要拿它撒火,一脚踹了过去。

可是那只猫看着懒懒的,却极为灵活,一下蹿开了,跳到前面一个官员肩膀上,

那官员一个激灵,转头一看是谁,便笑呵呵地把它抱了下来,笑谑地道:“下官参见大毛长官。”

张尧佐黑着脸搭话:“你说什么长官?”

那官员回头,“你是新来的吧?这个是我们开封府的捕鼠官啊,府尊正经封过的。”

张尧佐:“……”

……妈的,开封府的人都有病!

——

云雁回拉着赵允初的手在开封府的消食。

便是普通人里,也有拉着手一起走的好朋友,赵允初以前更是常常爱黏着云雁回。但是,现在他心里有鬼,就总觉得别人在盯着他们看了。

饶是如此,赵允初也舍不得撒手。

“哈哈哈,你看到张尧佐那个表情没有?我觉得他得气疯!”云雁回大笑,“他也太傻了,我说什么就信什么啊。”

赵允初:“这才是第一天都没过完,看来他接下来还有得熬啊。”

云雁回得意地道:“这都是他自找的,我看他什么时候受不了。”

赵允初笑道:“那他要是熬下来了呢?”

“那也没什么,如果他能熬下来,”云雁回看看包拯书房的方向,“那就算他劳教成功,恭喜他,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赵允初忍俊不禁,“对了,包知府不是找你吗?”

“我跟他约的午休之后,”云雁回还是很有时间观念的,看到前面有个瓜棚,把赵允初拉过去坐下来,“大理寺最近忙不忙啊?你中午过来吃饭,会不会太赶了?”

赵允初乖乖道:“还好,我骑马,来回很快的。”

“哦……对了,我做了一张表,你看看。”云雁回从怀里掏出来一张纸,严肃地递给赵允初。

赵允初提心吊胆接过来一看,顿时傻眼了。

这表上是以当月为例,按照休沐日、官定假日等等,安排了进行某项运动的时间,在下面还有小字注释,竟是精确到了十分具体的信息。例如有的时候是中午,有的时候是晚上,地点也各不一样,有时包游船,有时去蒲关泽……

下面还有一排字,表示如无特殊原因,任何一方有事必须提前至少半天请假,然后改期。而在此表之外发生的,不计入当月总回合数。

赵允初:“……”

他的确在惦记此事,只是有些害羞,不知如何自然地提出来,谁知道雁哥儿已经抽空都安排好了,他还有什么可说的_(:з」∠)_

云雁回:“你拿去审一下,有修改的地方就标注,明天交给我。”

这么正经的吗?赵允初颤抖地道:“审……要、要签字吗?”

云雁回惊讶地看着他,大笑道:“签什么字,傻啊你!”

赵允初郁闷地道:“因为看起来你好像有一套流程。”

“我就是顺嘴,说习惯了。”云雁回在他脑袋上撸了几下,“好了,你回大理寺吧,我也去府尊那里了。”

……

云雁回跑去包拯的书房了,进去之后见只有包拯一人,问道:“府尊,这是说什么事呀?”

“你坐吧,”包拯比较随意,“雁哥儿,最近休息得如何了?”

云雁回坐下来,笑道:“还好,我随时都可以继续投入到工作中来。”

包拯也笑,说道,“本府任职也数年了,皇恩护佑,开封府各个方面都大有改善。只是,最近本府深觉,虽说东京处处有公私学院,乡镇之中亦然,向学之风大盛,然而咱们这开封府,却无育才之地。本府作为一府长官,这教化本府学子,也在职责之内。”

东京的确有很多上学的地方,规格高的如太学,还有赵允初他们那种宗室上的宗学,下到各个私人学院。但是,如包拯所说,那都不是本府的官学啊。

再说了,近年来,各州府设学十分兴起,偌大一个开封府,也应该有个府学,才说得过去。

云雁回认真思考了一下,“设府学肯定是应该的,咱们不缺钱,不缺地,也不缺生源,您来问我,是不是觉得教职人员是个问题?”

包拯点头道,“不错,本府想了想,设学不难,难的是一时之间,找不到足够多品行、学识极佳的教授之人啊,徐徐图之,不知何时能就位,总觉得效率太低。便来问问你,可有什么捷径?”

难道,叫他们去别的书院挖角不成?

云雁回乐了,“这还还不容易?府尊,你站在开封府里,放眼望去,多得是科举出仕的饱学之士,包括你自己啊。这样多部属,轮流暂代教员,还不够嘛?”

第206章 投西大街职业技术学院

云雁回的话, 大为启发了包拯。对啊,开封府多得是饱学之士,去客串一下教授,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吧。如此一来,就可以徐徐图之了。

云雁回又道:“对了, 校舍……”

包拯说道:“设立官学, 朝廷是会发学田、出资建校舍的, 我不日就会去申请。”

“不不,”云雁回道,“我是说,两条街外不是有个书院办不下去了吗?到时灵活变通一下, 把那边的房子划分给我们就行了,倒是直接就能开张,还审了起房子装修呢。”

包拯:“……”

包拯嘴角抽搐了一下,“这也是个好主意啊……”

此时教育只分大小学, 年龄范围也很广, 因为入学年龄并没有限制, 便是十七八再去上小学也有。小学时间很长,毕业后就直接考大学。

所以,如果启蒙早,或者学得快,小小年纪就上大学也是可能的。

“哎,我们就办大学吗?办不办小学?”云雁回思维展开得非常快,“说真的,我觉得办小学有点麻烦,大学学生至少也有十三四岁了,种田已经有力气,但是小学生干不了啥啊……”

包拯沉默了一会儿,艰难地说道:“雁哥儿,国家养士,分发学田,并不是叫学生们自己种的啊,一般,我们是请佃户来耕种……”

包拯知道云雁回上了两年小学就退学了,还以为他不是清楚这里面的关系,给他解释了一下。

“我知道啊,”云雁回莫名其妙地看他一眼,“可是,府尊,我们这是开封府府学啊,而且已经确定了到时候会有府内官员去做教师。您觉得,教师们都有在耕种,学生们却享受着劳动的成功,这合适吗?我们这儿,可是连贵妃娘娘的亲大伯都在种地呀!”

(张尧佐:我也是日狗了……)

包拯:“……”

包拯一瞬间觉得见鬼了,怎么感觉要被说服了。

云雁回:“现在许多读书人,六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心学经史,骑射稀松平常,身体也不是很好,咱们可以开设一个劳动课,种种地,到时候他们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香一些。这又不是每天只种地了,权当上课。虽然不是教导学识,却是教导为人的道理啊。”

包拯听着,都不禁点起了头来。

一起劳动的好处,从现在的开封府就能看出来了。因为常常在一起种地,大家都更有团体意识,身体素质也好多了,整个精神面貌都提升了。

“……顺便,也让咱们提高了生产啊。”云雁回小声补充了一句。

包拯:“……”

主要还是这个吧?

包拯无语地看了云雁回一会儿,“好吧,那就这样吧。”

……

没两日,包拯果然申请设立开封府学,很快获得了批准,包拯又请朝廷操作一下,建校舍时,直接选择那个现成的书院。

这是省钱省工的事情,没有人会不同意的,于是,将那书院也拨给开封府。

云雁回受命,雇了一群工人上书院去改造了。

这书院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主要是校舍不多,建在市内,主要招收的是附近的学生,大家都可以走读。但是开封府府学要是招人,怎么也有一二百人。

除了原有的校舍外,云雁回叫他们在空地又起了十几间校舍,但加上原来的,也不够,云雁回只得让把教师宿舍也换成了学生宿舍,反正无论是府内的官员还是日后招收的教师,都可以住到开封府去,毕竟也属于学官。

除此之外,再叫工人做出上下铺来,如此一来,能够容纳的学生至少是翻倍了,便是以后再增收学生也不怕了。

包括教室之中,也要改造一番,装上黑板墙,这便差不多了。

此时,包拯也对外宣布开封府学将招收学生,对内又征收兼职学官。

云雁回虽然是负责后勤建设,但是他无意间了解到一个有意思的消息。

最近,从苏州一带传来一种教学方法,那就是分斋教法。意思是将学生分作很多斋,大体有经义和治事两个方向,其中又有细分。

经义是学习诗书礼易之类,治事则是学的是天文历法、农田水利之类。

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按兴趣的方向,去选择入哪一斋。

听说,太学已经有意将其作为教学方式,只是尚需要准备。

云雁回一听,就觉得非常耳熟,靠,这不是现代的分科吗?待他去细细打听之后,更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还会让治事斋的学生在主学一门功课的同时,兼修另一门。

这简直就是现代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啊……

没想到这时候已经这么先进了!

云雁回立刻跑去找包拯,向他推荐这种教学方法。

包拯一听,“我似乎也听人提起过,的确是个好法子,听说太学也有意引用。”

“倘若京城有地方能率先推广此法,那一定是我们开封府了。”云雁回十分有信心,“开封府本就分管一府之事,十分全面,这里面任意一个学科,咱们这里不但能找到通晓知识的人,更有具备经验的人,根本不需要如太学一般特别准备,就能实施起来!”

包拯抚掌笑道:“不错,不错,咱们只需对号入座即可!”

“府尊,分斋法是叫治事斋的学子主修、选修各一门,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叫扩大这个应用与选修的范围。”云雁回说道,“这两斋的学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学以致用。那么就应叫两斋学子都进行选修,且不局限于本斋学科,并请学子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选择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包拯诧异地看着云雁回,“雁哥儿,你不是只上了两年学吗?校舍搭建也就罢了,怎么提起这办学,竟是有这样多的想法?”

能够看出分斋法的好处,并大力推荐,肯定就是有点想法了,一般不读书的人,不了解又何谈评论优劣。更别提,还要针对其进行修改意见,这意见包拯觉得还不错呢。

“哎,其实都属于人力管理,我们大相国寺的僧人还分院分经学习呢。”云雁回振振有词地说道。

包拯轻笑一声,“你总是有那么多道理。”

云雁回谦虚一笑,“都是府尊给面子。”

……

因为只是修缮一番,从前的书院,现在的开封府学很快就装修完毕了。包拯十分看重,亲自去检视了一番,他给府学题了字,这日恰好把做好的牌子挂上。

府学位于投西大街,一挂牌,便有许多百姓围过来观看。

“早听说开封府办府学了,看看,没想到就开在这里!”

“我婶婶的小姨子的儿子,就要到这里读书呢!他原来在县学的!”

“我本来想叫我家大郎去考书院的,这府学听说,包知府会亲自上课,我想叫他考这里了。”

“那挺好的啊,不过,府学是不是很难进啊?”

有不少人,当场就问起了包拯来。

包拯和蔼地回答了大家了问题,还向他们解释开封府学将会以分斋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东京的百姓来说,这可稀奇了。

包拯甚至说,他们会更多的考虑到学以致用,让教师带着学生多多实践。到时候,学生还有机会参与建议开封府的政务。

日后毕业了,成绩优异,也可以选择进入开封府工作,或是留在书院任教。

这一点,他也是参考了云雁回的建议。这全然是现代性的想法了,就业率,就业率很重要。

云雁回提到,不能教出来一帮就业率低下的学生啊,尤其这可是开封府。再说了,作为一个自家的学校,也不能浪费了其职能。

而包拯提出来的,无论哪一项,对于读书人们来说可都是一个好方向。科举出头的不多,大部分读书人,能够去一些小书院、县学工作都算不错了,更何况是府学或者开封府衙。

在这样的地方,和官员接触多,机会也多多了。

一时之间,大家纷纷都想去告诉家里读书的亲朋好友了,到开封府学读书,听起来就业好像更有保障一些啊。

毕竟他们不但提供那种留任府学和进入府衙的机会,在教学方面,也以实用为主,进入治事斋,可以学到很多更为实用的知识。

还有人大喊一声:“府尊!那请问,您说有选修学科,那请问,能不能选修开封府食堂啊?”

一语既出,现场顿时安静了好一会儿。

开封府众人也纷纷愕然,呆在原地。

接着,现场就发出了更大的鼓噪声,那个不知道是谁喊出来的话,似乎开启了大家的思路。

“是啊!府尊,食堂能不能也开一个斋啊,既然种田也能开一个斋,为什么做菜不能?”

“就是,如果开了,我一定叫我儿子去考,出来之后那得多吃香!”

包拯简直哭笑不得,“诸位,不是这样……治理农田并非种地的意思……”好吧,虽然说他们也会让学生亲自去种地。

“我们虽然分治事斋,也讲究学以致用,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向学的地方。”

所以,大家就不要再做梦了……

百姓们听到包拯这样说,纷纷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唉,我就知道,怎么可能啊……”

“到底是谁说烹饪斋的,真是荒谬!”

“别提了,要是真开斋了,你不想去吗?”

“想有什么用,人家那菜谱,能教给你么?”

“虽然知道不可能,但还是好失望啊!”

……

云雁回站在一旁,念念有词。

公孙策今日随行,听到些许动静,凑过去捕捉到了几个词,不禁莞尔,“雁哥儿,这就起上外号了?听起来倒是有点意思,也挺符合咱们府学的方向。”

云雁回尴尬笑道:“这不都是刚刚这动静闹的。”这些人也真是脑洞大开,人家一个正经官学,还给你搞烹饪斋,你以为是新东方啊?

公孙策摇头晃脑,念叨道:“投西大街职业技术学院,嗯,越咂摸越有点意思。”

由于公孙策后来也在开封府学中教授,也正是在他的推广之下,越来越多的开封府学学子以投西大街职业技术学院为本校俗称,起先只是在学子之间流传、调侃,后来竟为东京市民广为周知,流传深远。

始作俑者云雁回表示,这可绝对不是他的本意啊!

第207章 我们可能上了个假学校

未几月, 开封府学人员悉数就位,教师由少数聘请人员与开封府官员担任,学生主要来自本府各县,人数大约在二百余人左右。

今年十三岁的郑凇,就是其中之一。

看名字就改知道了, 郑凇是郑家的人, 他是郑凌叔叔的儿子, 从小就十分聪慧,年仅十三岁,就足以上大学了。

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郑凇的父母本来是想将他送入太学, 那里条件毕竟是好一些。

此事郑苠本来没有意见,但是在得知开封府会开设府学之后,他却提出要郑凇去开封府学上学。

郑凇自己都有点不太愿意,他已经做好去太学的准备了。

这开封府学才刚刚设立, 正在招收第一批学生, 怎么比得过太学呢?

然而郑苠却很认真地说, 他认为开封府学不输于太学,首先,开封府学的教师有很大一部分将会是有实际从政经验的官员,对于日后肯定是从政的郑凇来说,有很大帮助。

其次,学识上也不用担心,除了这些官员,开封府会聘请大儒不定期讲课。郑苠就从郑凌那里得知,云雁回已经死缠烂打,敲定了好多翰林日后去上课。

而开封府学将采取的教学方法,在郑苠看来也大有可取,这种方法,太学都还没有正式启用呢。

在郑苠的讲道理摆事实之下,郑凇的父母无奈,也只好同意把他送入开封府学试试看,不成再转学好了。

郑凇的父亲把郑凇送到了府学门口,在这里就不让进入了,不但是郑凇的父亲,什么人都不能带。

开封府的人是这么解释的,“一则我们这里头地方小,非但今日,日后都只能让学子进出居住,二则府尊希望培养学子自力更生的能力。”

  如果觉得大宋小吏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拉棉花糖的兔子小说全集我爱种田天庭出版集团非职业半仙道医大宋小吏,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