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雾满拦江作品权谋高手李鸿章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湘军?不是曾国藩已经建立湘军了吗?

没错,正是因为曾国藩训练湘军,使其成了清帝国最值得信任的武装力量,这才激发了薛焕的灵感。薛焕想,既然湖南人这么能打,他曾国藩可以训练湘军为其所用,我老薛凭什么不可以?我也要去湖南募兵,也要建立湘军,曾国藩你不服可以去死!

可万万没想到,薛焕这么美好的法子,被小心眼的圣人曾国藩发现了。其时薛焕所遣之人,已于湖南募集了四千士兵,正要开赴沪上战场保家卫国,令人痛心的湖南事变发生了。曾国藩那凶悍的湘军,突然向薛焕新招募的湘军发起了进攻,薛焕这四千人如何能是圣者曾国藩的对手?结果被通通缴械,押往了安庆战俘营。曾国藩将其中三千人遣散,留下来一千人,派到了前线去当敢死队。

薛焕痛心疾首,立即上疏向朝廷投诉,抗议曾国藩大搞摩擦的顽固政策。不想曾国藩的奏章比薛焕更快更早就到了朝廷,曾国藩声称:薛焕所募之兵,都是缺乏战斗力的流氓地痞,而且募兵之人,滋扰乡里,造成了极坏的政治影响。

都知道曾国藩视湖南为自己的禁脔,他是湖南人,湖南就是他的地盘,他决不允许其他任何人染指湖南。朝廷心里有数,传旨吩咐两位重臣以大局为重,不要为这点儿小事叽叽歪歪了。这事就算处理完了。

募兵计划失败,薛焕不得不向曾国藩低头,派了无锡人华翼伦去安庆面见曾国藩,央求曾国藩派兵解救上海之危。你曾夫子既然不允许别人自己募兵,那么上海的事儿,你就不能不管,不管就说不过去了。

不想曾国藩对上海求救之事,理都懒得理。

湘军与太平军激斗多年,逐渐将南京孤城困住。而天才军事将领李秀成为了调虎离山,大搞四面破袭,八面开花,他不挑不拣地向几乎所有的地方进攻,各地受困,纷纷向安庆派使者,向曾国藩求救。如果曾国藩派兵援救,人数少就会被李秀成以围点打援的方式吃掉;如果人数多了,势必要抽调南京城下的湘军主力,届时李秀成突然杀一个回马枪,则湘军危矣。

此前,以绿营兵为主体的清兵,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南京城。太平军就是用这个百试不爽的法子,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清兵主力调动,然后突然回师,先后两次击溃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彻底打垮了清军绿营兵。

曾国藩太清楚李秀成进攻上海的意图了,他是古往今来罕有的圣者,早已修炼得心如铁石,触之不动。不管各地来求救的使者们哭成什么样子,曾国藩置若罔闻,还是该干啥干啥。

任你千变万化,我自不动如山,这就是曾国藩最终打败太平军的根本原因。

可是这个搞法,对上海来说太恐怖了。曾国藩触之不动,不发救兵,难道上海城就只能眼睁睁地被李秀成攻破吗?

万般无奈之下,薛焕召集军事会议,商量如何应对危局。会议决定,大家出动所有的社会关系,游说英国人,要求英国人将那支曾经攻入北京的英法联军调到上海。因为盘踞在南京城的太平军,是一支纯粹的破坏力量,不具丝毫的建设性,如果上海落入太平军手中,英法各国的商业利益,必然无法保全。

历史上最诡异的事件发生了,这支英法联军,在中国北方攻入了北京,而在南方,这支军队又和清军密切配合,替中国人对抗十万凶悍的太平军,保卫上海。

可是这支武装力量尚未抵达上海,太平军中最具声望的忠王李秀成,已率部从七宝开到徐家汇,驻扎在天主教堂和徐汇公学,设立了战前指挥部。之后,李秀成派人给上海的英、法、美三国公使送信,要求诸国保持中立。

接到上海官方和太平军方面的书信,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麦华陀召集各色人等,召开了应对时局的会议,杨坊以怡和洋行投资人的身份,参加了会议,与会的还有宝顺洋行经理徐钰亭,此人是上海有名的茶叶大王,富可敌国。列席会议的尚有银业大王王槐山、丝业大王顾福昌等。这位顾福昌同时还是上海的地产大王,几乎所有租界的地皮,都是他的,即使拥有如此财势,他在当时的上海,最多只排到第四位。可见上海之富,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会议开始,传教士们纷纷发言,要求大开城门,迎请太平军入内。因为他们认为,南京城的太平军都是信基督的,是最虔诚的基督徒,列国有责任帮助他们在东方建立一个强大的基督帝国。

传教士们的观点,令杨坊等人气急败坏,他们大吵大闹,大吼大叫,解释说南京城中的太平军信的并非是基督耶稣,而是太平天国,请问这些天真的传教士,他们晓得太平天国是什么吗?

传教士们目瞪口呆,真的不晓得太平天国是什么。于是会议争论的结果,以怡和洋行和宝顺洋行胜出。总领事麦华陀发布命令,停泊在黄浦江兵舰上的五百名洋兵,立即登岸,配合清兵守护上海。

一代怪人龚半伦

1860年8月18日,上海大战爆发。

这是李秀成首攻上海之战。太平军首先攻克了罗家湾的清兵大营,兵营中只有几十名可怜的清兵,在数万太平军面前无法抵挡,只能逃入城中。而华尔刚刚建立起来的洋枪队,也在青浦遭受败绩,死伤三分之一,华尔本人也负了伤。

太平军顺势推进,先头部队已然进入上海城,并开始对居民“讲道理”,希望上海居民快点儿加入太平天国。

江苏巡抚薛焕不晓得躲藏在哪里,而苏松太道吴煦却藏身于民居之中,他的幕僚逃散殆尽。理论上来说,上海城形同于被攻克了。但是太平军的主力人马,却在西门遭遇了猛烈的炮火阻击。

原来,从西门到南门,都是由英军把守,而从东门到北门,则是由法军把守。由于太平军借助树木房屋向前推进,西门的英国人和东门的法国人同时纵火,是夜火光熊熊,明照天南,将太平军阻遏在上海城外。黄浦江上的英国炮艇,更是疯了似的向太平军打炮。指挥作战的李秀成,被炸飞的弹片擦伤了脸颊。

此时的李秀成,心中既惊讶又困惑。他被南京城的洪秀全忽悠,一直以为洋人都是支持太平军的,可眼前这情形,看起来真的不太像。

诧异之下,李秀成只好将部队撤出火炮的射程之外,返回徐家汇。

此后是一年零四个月的外交战役,李秀成使出了浑身解数,想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由于双方在认知上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最终也无法弄清楚。气恼之下,李秀成再集大兵,二次进攻上海城。战事爆发于1862年1月。

这一年,李鸿章刚好四十岁。

事情紧急,英法两国再次保证,他们将帮助中国人保护这座自由的城市,并建立中外会防所。

这就意味着,这一次的上海之战,恐怕是要玩真的了。

事实上,李秀成手下的大将——纳王郜永宽,已经向列强发布了最后通牒。

很明显,如果太平军采用人海战术,从四面八方拥入上海城,上海方面是绝对无法抵抗的。

危在旦夕之际,突然间走出两个奇人来,向官方提交了他们的策划书,立即让上海乡绅官民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这两个人,一个叫冯桂芬,一个叫龚孝拱。

冯桂芬,江苏吴县人。据说他出生的时候,是在冬天,可是家里的桂花却在夜晚突然开放,他嗅着桂花的寒冷香气,来到了人世间。所以家人给他起名冯桂芬。八岁的时候,他遇到了中国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林公林则徐,林则徐见之如宝,立即收了他为自己的亲传弟子。

冯桂芬其为人也,沉静稳重,静默寡言,但如果他开口说话,说出来的每一句每一字,都重如泰山。

另一位奇人龚孝拱,说起来更是诡异。其人的身世与往事,反映了近代中国光怪陆离的文化背景。

却说上海府衙附近,有一座三塔寺。传说这三塔寺,以前并不是座寺庙,而是个黑水潭。潭水幽寒,其深不知几许。潭水深处有个妖怪的巢穴,时常有妖物出入,骇人至极。有一天,一个传灯之人从此路过,见潭中有妖,就在潭前筑坛诵经,挑战深水中的妖怪。传灯之人连诵了三天三夜的经文,终于见到那潭水翻涌起来,一个身上长着鳞甲、唇间有长长须子的黑龙,从潭水中爬了出来,蜷伏在传灯人的脚下,恳求饶它一命。于是传灯之人就说:饶你一命可以,但你必须让这潭水立即消失。听了这话,就见那黑龙尾翼一振,惊天动地的啸声平地而起,那黑色的潭水被狂风卷到半空,化为一片流云黑风,汩汩滔滔地没入了东海。此后传灯人就在这潭水干涸之处,修筑了一座寺庙,这就是三塔寺。过了好多年,诗人龚自珍卧居上海官衙,人到中年尚且无嗣,龚自珍很心急,就带了夫人,来这寺庙里求子。当龚夫人刚刚踏入三塔寺之时,眼睁睁地看到一条张牙舞爪的黑龙,猛然扑入她的怀中。龚夫人受此惊吓,遽尔有孕。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说起那大诗人龚自珍,他一生落拓潦倒,人到中年才有了儿子,而且这孩子聪明绝顶,让龚自珍喜不自禁,遂给儿子起名叫龚橙,字孝拱。

龚孝拱是出了名的目中无人,他自号龚半伦,意思是说天、地、君、亲、师,他全都不放在眼里,只喜欢一个美貌小妾,小妾在五伦中只占到一半,故号半伦。他读父亲写的书时,就把父亲的灵牌摆在一边,读到错处,就破口大骂:你个糟老头子,又弄出错来了,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这么笨啊…一边骂,还一边用扇子击打灵牌,表示在痛打他那没出息的父亲。

据龚孝拱自述,他父亲龚自珍的死,实际上是一起凶残的谋杀案。事情的起因是,北京城中有个王爷,王爷有个美貌的小妾,因为仰慕大诗人龚自珍的才华,自甘投怀送抱,与龚自珍发生了美丽的一夜情。正所谓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龚自珍虽然一生不得志,但能够吸引王爷的二奶,也算是人生不俗的成就,足以让他傲视同侪,快慰平生。不料此事被王爷察知,就故意请龚自珍赴宴吃酒。酒后龚自珍回到家中,很快中毒暴毙。临死前,龚自珍告诉了儿子事情的原委,但下毒的王爷究竟是哪一个,这事龚孝拱却从未告之于人,此事遂成悬案。

只因一次美丽的邂逅,父亲竟然被满洲亲贵毒死,从此龚孝拱视清廷为死仇,发誓雪耻。

但龚孝拱纵然再有才华,终不过是一介书生,无拳无勇,无力向清廷复仇。幸好咸丰皇帝以宫廷阴谋玩外交,密谕僧王将清兵易装为乡勇,炮击英法舰队,导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此事很让龚孝拱高兴,大喜之下,就与他的洋朋友威妥玛爵士一同赴北京城礼部大堂,与恭亲王奕谈判。

恭亲王见到龚孝拱,大喜,立即把龚孝拱拉到一边,对他说:小龚,你也是中国人,肯定不会帮着洋人吧?你快说有什么好法子,能够摆平这些洋人,多送他们点儿银子,让他们开出有利于咱们的条件,你看如何?

龚孝拱笑道:此事殊不易为,王爷,人家英国人公是公,私是私,徇私舞弊这种事儿,是你们玩习惯了的,人家英国人可不认这个。

恭亲王大怒,骂道:龚橙,你父子世代深受国恩,怎么国难临头,你反而当了汉奸?死后你有何颜面见祖先?

龚孝拱却不是吃素的,当即回骂道:狗屁深受国恩,我爹才情天下无双,可临死连个翰林都不是。而我龚孝拱,全是靠了英国人才有口饭吃,你们自己贪赃枉法,败国丧德,又有什么资格骂别人是汉奸?

恭亲王怒急,脸色一会儿黑,一会儿紫,偏偏就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事过后,龚孝拱汉奸之名不胫而走。更有好事者将圆明园被焚毁之事,也算到了他的头上。他也懒得计较,横竖他已经是汉奸了,再加上一两桩罪名,也压不死他。

而此时,要想拯救上海,就得依靠冯桂芬和龚孝拱这两个反差悬殊的奇怪人物。

曾国藩不动如山

实际上,站出来为薛焕策划拯救上海的一揽子方案的,是林则徐的弟子冯桂芬。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动用龚孝拱的社会关系。

以冯桂芬的看法,面对太平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洋人根本是靠不住的。尽管他们同意出兵保护上海,但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租界。倘若李秀成大兵拥入上海城,力求和解,洋人势必与太平军携手。只要不伤害洋人的商业利益,他们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

再说洋枪队,自华尔首遭败绩之后,就改弦易辙,转为招募中国士兵加以训练。但问题是,这支军队的未来走向是非常可疑的,尽管华尔和白齐文口口声声说他们是中国人,但在太平军眼里,他们仍然是洋人。而这就意味着,上海仍然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要想避免被太平军攻克,繁华的上海被毁之一炬,只有一个办法:

找一支现成的军队来!

这支军队,去哪里找呢?

当然是安庆,当然是去找曾国藩要救兵。

问题是,李秀成为调开包围南京城的湘军,大搞四处破袭,八面开花。各地赶往安庆求救的信使络绎不绝,而曾国藩已经修成圣贤之心,以苍生为刍狗,对于各地的求救置之不理。所以,若想说服曾国藩动心,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关键人物。

这个关键人物,就是风流倜傥的大才子龚孝拱。龚孝拱有个换了金兰谱的结义兄弟,叫赵烈文。此人是曾国藩幕府中的头号幕僚,是最受曾国藩信任的。倘能说动赵烈文,则劝得曾国藩回心转意,发兵救沪,并非是什么难事。

接下来确定赴安庆求救的使者人选。冯桂芬推荐了沪上名士钱鼎铭。钱鼎铭此人出身世家,官任户部主事,各方面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烈士情结严重。不管什么事情让他看准了,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话就不惜拼了老命。有这样一个人出马,再拿上龚孝拱写给赵烈文的密信,事情有八成希望。

冯桂芬的策划,得到上海团练大臣庞钟璐的支持。因为这老庞乃探花出身,只因父丧回乡吊孝,结果被咸丰皇帝趁机安排在上海搞团练。庞钟璐是文士,带兵与李秀成的太平军交手十余次,越打越是吃力,他非常渴望能有个人接过这个烂摊子,他老兄好回北京述职,和两宫太后吟诗作画去。相对于血腥弥天的战场,那才是他喜欢的娱乐活动。

听了这个策划,薛焕大喜过望,立即找来户部主事钱鼎铭,又好言好语,央求龚孝拱写了密信。然后派钱鼎铭为使,以候补知县厉学潮、候选训导张瑛为副使,前往安庆乞兵。

钱鼎铭三人离城之日,正值上海城郊激战之时,太平军四面强攻,海防同知刘郇膏夜袭松江失利,误中太平军埋伏,无奈之下投江自杀,幸亏被清军水师捞了上来。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后这老兄还有大事要做。

黄浦江上,战火纷飞,苏州知府吴云的表现最为给力,击溃太平军数次进攻。可不知何故,此战将是吴知府人生最后的辉煌了,此后他将沿着下坡路大步疾行,直到在历史深处彻底消失为止。究其原因,是因为他跟错了人。

不说上海城的如麻乱事,却说钱鼎铭一行三人抵达安庆之后,求见曾国藩。曾夫子笑曰:地偏远,即有急,声援不相达。

曾国藩拒绝援救上海,自顾与幕僚下围棋。钱鼎铭的烈士情结发作,决定效法春秋时期的楚国名士申包胥。当时楚国的都城被吴国攻破,申包胥赴秦国求救兵,遭秦国拒绝,于是申包胥于秦廷大哭七日七夜,哭得秦国没得法子,只好发兵救楚。钱鼎铭就用了这个办法,于曾国藩座前大哭不止,直哭得声嘶力竭,气息奄奄。

不管用,曾国藩是圣者,心如铁石,触之不动,哭死也懒得理你。

万般无奈之下,钱鼎铭三人持龚孝拱密信,求见曾国藩的头号幕僚赵烈文,央求赵烈文帮忙,说服曾国藩。

但是赵烈文说,这么大的事儿,他是没能力说服曾国藩的。但他可以替钱鼎铭引荐一个人,如果有一个人能说服曾国藩的话,那就是他了。

钱鼎铭问:此人是谁?

赵烈文缓缓吐出三个字:李鸿章。

李鸿章?他不是和曾国藩闹翻了脸,辞职走人了吗?

老师向学生求情

李鸿章确实辞幕而走,甚至在走投无路之下,想到投奔福建的沈葆桢,可知他对曾国藩已经是死了心。

但沈葆桢对李鸿章闭门不纳,而胡林翼则写信给曾国藩,称:李某终有以自见,不若引之前进,犹足以张吾军。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李鸿章这个人,迟早有一天会一飞冲天,不管有多少人也挡不住他飞黄腾达的脚步。既然如此,这个人情与其让别人做,不如咱们自己来做。他早晚会飞黄腾达,我们帮助了他,好歹还落得个人情。可如果我们不肯帮他,等他发达之后,可能会怨恨我们,你说这是何苦?

曾国藩看了书信,心说对呀,这李少荃虽然不听老师的话,可他好歹也是我的学生,我可不能让他怨恨我。可是事情已经弄到这个地步,怎么处理呢?

  如果觉得权谋高手李鸿章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雾满拦江小说全集权谋高手李鸿章别笑这是大清正史人心至上:杜月笙汉武帝:皇权的逻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