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雾满拦江作品权谋高手李鸿章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赫德:这样子啊,那一百二十万两如何?

恭亲王摇头。

赫德:一百万两如何?

恭亲王:…喂,你个洋鬼子,这会儿工夫就从一百五十万降到一百万了,你到底有个谱儿没有?

赫德:王爷啊,一分钱一分货,这你听说过没有?

恭亲王:这样好了,八十万两白银,你答应就答应,不答应拉倒!

赫德:王爷,你弄差了,这银子不是我要,我只是提个建议。

恭亲王:随你,反正你们洋鬼子没好货。

于是,恭亲王把八十万两银子采购一支海军的计划,拿到了朝廷之上,交给众官讨论。原本以为众官会反对,万不承想,与会的官员全都举手通过。盖因大家都已经领教过英法联军火炮之犀利,而且太平军时不时作势要直捣直隶,所以无论是多么迂腐保守的官员,在这个问题上也投了赞同票。

全票通过,那就是集体负责了。恭亲王心花怒放,把这个任务委托给了上海江海关的总税务司李泰国。于是李泰国腰揣八十万,乘船奔欧洲,回国大采购去了。所以目前的上海江海关,暂时就由赫德来代理。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江海关的情况有点儿复杂,于是李鸿章心生妙计,要拿这个复杂情况,搞死吴煦和杨坊。

做官要用自己人

李鸿章把吴煦、杨坊叫了来,召开了一次小型的工作会议。

会议开始,李鸿章先把朝廷的上谕拿给两人看。吴煦和杨坊看了,顿时面如死灰。

于是李鸿章说: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朝廷呢,对咱们上海的反腐工作,那是非常不满意。还有许多朝官上奏弹劾你们两个,这个情况我不说,你们两个也知道吧?

李鸿章还真没瞎说,殷兆庸是京官,前些日子回上海,正赶上李秀成大举进犯,这让殷大人非常生气,回去之后就上疏,弹劾吴煦、杨坊两人横行不法,贿赂公行,残民以逞,荼毒百姓。让倒霉的吴煦和杨坊雪上加霜。

但是李鸿章没说,殷兆庸这厮有个怪毛病,逮谁弹劾谁。以前上海是由吴煦、杨坊负责,殷兆庸就弹劾他们两个。现在上海由李鸿章负责了,过不多久,他还要弹劾李鸿章,让李鸿章气急败坏,跳脚大骂。这是后话,撂下不提。

李鸿章又说:幸亏本官念及你们治理沪上不易,再三上奏替你们说情,但雷霆之怒,终难避免,希望你们不要怪罪本官才是。

吴煦和杨坊黑青着两张脸,一声不吭。因为他们知道,李鸿章这一句也是大实话,他确实没有弹劾他们两个,而且还不停地替他们评功摆好。可问题是…

可问题是李鸿章一口咬定沪上吏治不善,贪贿风行。这跟拿刀杀了他们两个,又有什么区别?

一句批评也没有,就把你搞死了。世上居然还有这种坑人的手法,这真让吴煦和杨坊欲哭无泪。

所以官场之上,最可怕的修理对手的手段,不是批评你,而是表扬你。这个表扬的技巧又分两种:一种是像李鸿章这样,表扬的全都是虚的,错误却全都是实的,越表扬,你的错误越是明显,越是突出,越是非得严厉惩治不可。这是坑人的第一种表扬手法。另外一种更阴狠,李鸿章很快就会在吴煦和杨坊身上实验一下具体效果,所以暂时先撂下不提。

李鸿章这么下狠手,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刚刚来上海的时候,吴煦和杨坊给他报假账。这个假账让李鸿章陷入到绝境之中,如果不是朝廷很快任命他为署理江苏巡抚,而是再等等,看李鸿章表现如何再做决定,那李鸿章就彻底死定了。

再想想,李鸿章的淮军首战虹桥,部下所持的洋枪是李鸿章大哥李瀚章从广州买回来的。可是上海这边一个月就有六十万两银子的财政收入,而且洋枪洋炮满街摆着卖,吴煦和杨坊偏要搞李鸿章,这让李鸿章心里,如何能够平衡?

泗泾之战,李鸿章跃马独出,不作生还之想,这是何等悲情?

李鸿章这个江苏巡抚,是用自己的脑壳换回来的。而如果吴煦或是杨坊,当时只要稍微有点儿良心,就不至于把李鸿章逼到这个份儿上。

子曾经曰过:以直报怨,何以报德?老百姓也有个说法,叫有仇不报非君子。这种思维的逻辑就是,如果你对伤害过你的人,报以恩惠,那你又如何面对于你有恩惠的人?不狠狠修理伤害过你的人,就意味着对于你有恩惠之人的最大不公。做人要厚道,更要讲公道。

讲公道,就不能饶过吴煦和杨坊。

总之,世间自有公道,有仇必须要报。倘若有仇不报,未免有失厚道。

面对着两张死灰一样的脸,李鸿章以悲伤的语气,沉痛宣布道:撤销吴煦苏松太道职务,暂由海防同知刘郇膏出任苏松太道。

至于杨坊…李鸿章看了看杨坊。不需要再对杨坊有什么报复了,他已经遭受到了人世间最惨重的打击。

他亲爱的女婿,常胜军队长华尔先生,战死了。

死于东方泛白之前

华尔先生之死,源于他对英法联军参战的不满。

因为华尔先生是个爱国的中国人,他热爱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内政,认为这是对中国神圣主权的侵犯。此外最主要的理由,是英国人曾经逮捕过他,罪名是危害租界安全,幸亏他证实了自己是中国人,让英国佬目瞪口呆。

更让华尔先生气愤的是,他在加入中国国籍之前是个美国人,美国逮捕他也就认了,毕竟他在美国南北战争如火如荼之际,却跑来中国这片土地上打仗,多少有点儿对不起美国。可你个英国佬跟着起什么哄?凭什么逮捕一个美国人?

华尔先生不想跟着英法联军起哄,就率常胜军去攻打慈溪。1862年9月21日黎明,华尔先生率军炮轰慈溪南门,同时手持藤杖,指挥冲锋队向前挺进,这时候城头上突然一声奇怪的异响,就见满天烟花,笼罩在华尔先生周边。当时常胜军副队长法尔思德少校,距离华尔不到十步,他听到华尔先生嘀咕了一句:不好意思,我被子弹击中了。然后手捂腹部,缓慢倒地。

法尔思德急忙赶过去,看到华尔先生满手是血,他的背心从下向上第二与第三个纽扣之间,有一个被烧焦的洞口。华尔先生立即被抬上了英国兵舰“恩康脱”号,军舰医务长欧文先生急忙诊治,发现子弹从华尔先生的小腹穿进后嵌入到脊背下部的肌肉里。随后将华尔先生送到了江北租界的一家教会医院。

日后法尔思德少校撰写《华尔传》,充满深情地回忆说:华尔先生在八个小时后,一个风雨之夜,在东方泛白之前死去了。

此后,美国厄色克斯研究所将华尔先生之死,视为一项重要的科研课题,进行了严谨规范的研究,研究好多年也没研究明白。直到有一天,当时配合华尔先生进攻慈溪的英国兵舰“勇敢”号上的上尉波各乐,带回了从华尔先生身体取出的子弹,真相这才大白。

导致华尔先生死亡的,不是枪弹,而是榴霰弹铅块。厄色克斯研究所专门从中国搜集了太平军的军事信息,证实太平军确实使用过一种九子炮。这是一种超级原始的土炮,打法是先往炮筒里塞黑火药,拿钎子捅瓷实了,然后填装钢、铁、铅等各种金属丸,射程不远,但有一定的杀伤力。

花这么大力气,就为了弄清楚华尔先生是怎么死的,美国人就是这么爱较真。

相比之下,中国人就有点儿迷迷糊糊,各类史书乱写一气,有说他是被子弹打死的,有说他是被炮弹打死的,有说他是被鸟枪打死的。每种死法都说得活灵活现,硬是把没影子的事儿,描述得历历在目。

华尔先生之死,标志着一个光明时代的结束。无论是英国人、法国人,还是李鸿章,都曾被他光明磊落的人格所打动。他就是这样一个痴迷于战争的男子汉,他在上海城遭受太平军威胁之时,挺身而出,捍卫了这座城市,保护了无数妇孺免遭杀戮。为了保卫这座孤城,他甚至加入了中国国籍,从此与一些极为奇怪的人为伍,这些人甚至连弄清楚他的死因的兴趣都没有,而他也早就知道这个结果。

英国人没有认真考虑过华尔先生为常胜军所留下来的精神遗产,或许,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夺取常胜军权力的最好机会。

英国人推出了他们的优秀军人:戈登先生。

戈登先生是意大利红衫军领袖加里波第的崇拜者,他认为在战场上,军官必须要把自己放在最危险的前沿。和华尔先生一样,战争对戈登先生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早在二十一岁那年,他就出国参加了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他是一名工兵,最喜欢在丈量城池或边界的时候,四周有熊熊燃烧的烈火,半空有刺耳的炮弹划过的啸声。

二十七岁那年,戈登以英国皇家工兵队长的身份,登上了邮船“伐列塔”号,从此来到了中国,他来到的时候,英法联军已经攻陷了大沽炮台,此后僧王的骑兵与联军进行了一场大会战,咸丰皇帝坚信僧格林沁一定会赢,但是很不幸,僧王的三千精锐骑兵在第一轮冲锋之中,就通通被英法联军打死了,只有六名幸存者逃了回来。联军遂攻至北京城下,这时候戈登赶到,开始挥汗如雨替联军修筑炮台,他的炮台造好之时,北京城却开门投降了。

再往后,戈登就随英法联军留在了天津,替联军修筑营房。等营房造好时,联军却已经开赴上海,替中国人保护这座危险的城市。戈登先生扛着扁铲,一路跟着联军前进,等到联军被太平军打败逃回上海城,戈登先生也扛着扁铲一路飞奔。戈登多年来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英国人的高度认可。所以英国人认为,让戈登先生替代华尔先生出任常胜军队长最为适宜。

于是戈登先生来见李鸿章,双方会面之后,李鸿章写片奏向朝廷报告,称:

戈登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我一眼就喜欢上了他。

但是常胜军不喜欢他。非但不喜欢他,而且超级讨厌他。

但正因为常胜军不喜欢戈登,李鸿章才力挺戈登出任常胜军队长。此后的戈登先生和常胜军,将沦为李鸿章的玩物,印证了中华民族最博大精深的权谋智慧。直到常胜军灰飞烟灭,这个充满了阴郁色调的美丽传奇,才会落下帷幕。

夫子记性不大好

李鸿章和戈登先生一见如故,彼此喜欢上了对方。曾老师曾国藩,却陷入了绝望之中,忧心如焚,绕屋彷徨,积泪涨江,肝肠寸断。

因为曾老九曾国荃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几乎每一天,曾国藩都在极度的恐惧之中,等着弟弟死亡的消息传来。可是这消息迟迟不来,几乎让圣人曾国藩为之崩溃。

受不了,这个曾老九,他怎么还不死啊?

曾老九的日子,过得究竟如何呢?

《湘军记》记载:群贼乃谋昼息宵攻,轮进以疲我,连营周百里,其近者距官军才二十丈,仍潜开隧道,乘雨夜轰之。

这段记载说,太平军琢磨出个怪招,白天休息,夜里进攻。怎么会这么个搞法呢?其意义又何在呢?

这是因为,夜晚进攻隐蔽性高,黑暗中你什么也看不到,而白天时太平军还没走到跟前,就已经被湘军发现了,劈山炮架起来轰击,洋枪再零敲碎打,就叫太平军吃不消了。夜晚进攻,你根本看不到对方,不知道太平军是上半夜来还是下半夜来,没有预约也没个准点,让湘军害怕睡得太熟,被太平军突然冲进来割了脑壳去,紧张得神经都快要绷断。突然听到喊杀声时,太平军已经冲到了鼻子尖前,彻底消解了湘军的防守优势。

再说双方的距离,最近处二十丈,二十丈不过是六十多米。这个距离太可怕了,如果太平军突然发飙,不到几秒钟就已经冲过来了。可知曾老九的处境,确实有点儿不妙。

曾国藩的心里,肯定已经把李鸿章的八辈子祖宗都骂过了,自己的弟弟这么危险,可是李鸿章硬装不知道。没法子啊,学生出息了,不理睬自己这个老师了。

而且曾国藩知道,就算是对李鸿章软语相求,那也不管用。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弟子的秉性了,李鸿章的功名心,强到了吓人的程度。为了自己建功立业,不要说只是老师的弟弟有危险,就算是老师陷于百万军中,恐怕李鸿章都懒得看一眼。

怎么办呢?

只能向学生讨要学费了。

什么学费?

想想淮军始创,是脱胎于湘军之母体。最初的编制,都是由湘军中抽调人马组成的。比如说韩正国部、程学启部…对了,就是这个程学启。

程学启,悍将也。他在湘军时战斗力就极强,到了淮军那边,更是顺风顺水,上海城外三场大战,虹桥之战、青浦之战与四江口血战,程学启不是主力就是先锋。现在程学启的名气极大,朝廷也颁了圣旨嘉奖,鼓励程学启效法天地会的张国梁,再接再厉,打死为止。

欲解曾老九之围,非程学启不可。现在的太平军,已经被程学启打怕了,如果把程学启调回来,管保曾老九能够脱离重围。最主要的是,程学启那边现在没有战事,正在青浦休整呢。

于是曾国藩立即给李鸿章写信,还担心李鸿章再耍花招,拉上了弟弟曾老九,以曾氏兄弟的名义,要求程学启回师南京,侧击太平军,以解湘军之围。

之所以拉上弟弟曾国荃,是为了从私人感情上对李鸿章施加压力,表示了曾国藩决绝的态度。要知道,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是圣人,你欺负了他,他也不会吭声,吭声了还叫什么圣人?所以李鸿章肯定会再次拒绝曾老师的要求。但是,曾国荃可不是圣人,他是纯爷们儿,你对他好,他就认你是朋友,你不帮他,他肯定会恨你一辈子,不信走着瞧!

如果李鸿章不快点儿把程学启还回来,那么曾李两家,以后可就不好相处了。

再从公对公的角度,从当时的战局来说,由于李秀成的回撤,导致了湘军压力陡增,而上海那边却是轻松惬意。现在曾老师同意李鸿章盘踞沪上、以沪平吴的方案,答应让你留在上海,可你总得照顾一下全局,派支援兵来吧?

私谊,公义,再加上程学启原本就是湘军的人,这三个因素架构起来,只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信函发出,曾老师坐下来,再仔细地想了想自己的方案,越想越有道理,越想越想不出李鸿章有什么理由拒绝。他找不到理由,只能按老师的想法来执行,这就是曾夫子认为的。

可怜的曾夫子啊,他的记性,真是有点儿不大好。

难道他忘记了吗?曾有人给他出了道同样高难度的题,结果却让李鸿章不费吹灰之力轻松化解。

曾李谋略大交锋

人类历史上有两样东西最是诱惑人。

  如果觉得权谋高手李鸿章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雾满拦江小说全集权谋高手李鸿章别笑这是大清正史人心至上:杜月笙汉武帝:皇权的逻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