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桩桩作品蜀锦人家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香油委屈地闭紧了嘴巴,牵着马跟着。他腹诽着,如果不是我跟着来,郎君你能想到穿上防雨的织锦斗蓬么?如果不是我提醒,你穿那件白锦织花锦斗蓬,骑着雪风,隔十里,城门楼的兵都能把你当靶子呢。

胆小如鼠。杨静渊鄙夷地扫了他一眼。秋雨夜寒,守城门的兵早缩在门楼里饮酒去了。巡逻的兵也巡不到这野地里来。

两人翻过城墙,上了官道。杨静渊抖了抖缰绳,马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

“郎君……”

香油好奇得很,明明收拾好行李,明天出门。这么晚了,郎君出城做什么?

“要么在这儿等着。要么就闭嘴!”

香油乖乖闭上了嘴巴。只要郎君不扔下自己就好。

雨越下越大,窗外传来沙沙的雨声。

“娘子,晚上伤眼睛。少写一会儿吧。”绫儿又添了两根蜡烛,摆在了矮桌上。

季英英在白竹纸上边想边记:“年底要随姨母家的人去长安。我把今天用的料记下来,明天交给哥哥。”

这几天风平浪静。季家人都松了口气。只等时间长了,赵家淡忘了斗锦与婚约。季氏卯足了劲教季英英各种礼仪。四个嬷嬷轮番上阵,从穿着打扮到徐家老太爷老夫人的饮食喜好,无一不细细道来。

季英英只有晚上抽空悄悄配置染料。

买来的普通靓蓝经过套染能得到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藏青等青色,又能染出胡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绿色。份量不同,每一种青与每一种绿又有上中下品之分。上等有光,协调自然。染出来的布料色好,染坊收的工钱也要高出两成。

季耀庭能染,却不如妹妹能搭配到最好。季英英晚上将心得用料细细记下,以便哥哥根据配方学习。

将写完的配方收进匣子。季英英又没有睡意。她托着腮听着窗外沙沙的雨声,愁绪如秋雨一样绵长。

长安,母亲说去了,就拜请外祖母寻门亲,直接从外祖家嫁了。去了,她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家呢?她恋恋不舍地望着屋子里的陈设。每一件每一样此时瞧着,都这样不舍。

“娘子,歇了吧。”绫儿看明白自家娘子脸上的不舍,心跟着酸涩起来。如果不是赵家,娘子也不用远行长安寻人嫁了。可是留在益州府,是祸比福多。

季英英打了呵欠:“睡吧,一早还要跟着娘学煎茶。”

“咚咚咚。”窗户被轻轻敲响。

主仆二人没有在意。这声音太轻了,像是一阵急雨突然被风吹打在窗棂上。绫儿正侍侯季英英起身更衣,窗户突然被推开了。寒风夹着雨丝灌进了屋里。矮桌上的蜡烛噗地熄了。屋里瞬间陷入了黑暗。

绫儿正想重新点灯,眼前一黑,软软地倒在了地上。

季英英眼前一花,一个人影已站在了她面前:“谁!”

“我,杨三郎!”杨静渊快言快语止住了她大声叫人,反手关了窗户,“放心,她只是晕过去。我有话和你说。”

他揭开了斗蓬的帽子,有点紧张地看着她。

季英英按着胸口背心吓出一身冷汗来。他当这里是杨家后花园,随他什么来逛?她气极败坏,压低声音道:“你这人怎么总是莫名其妙,有什么事不能白天说?”

这样翻墙入室,叫人瞧见可怎么得了?

屋里很暗,除了她熠熠生辉的眸子,他只看得见她朦胧的身影。想到远行,想到她或许要许给别人,杨静渊的心就火辣辣地烧灼着。这把火一直烧到了他的嘴唇上,他甚至感觉到血液在唇上突突奔流。

季英英感觉他的身影像山一样压了过来:“你有什么话……”

他的唇已覆了上来。带着秋雨的气息,带着令她心慌的灼热感劈头盖脸包裹住了她。她的思维与反应出现了短暂的空白,甚至想不起来是不是该咬上一口,推开他。

只不过一瞬,杨静渊就松了手,微微喘了口气。他正要说话,季英英一巴掌打在了他脸上,她退后几步,靠在了床柱上,愤怒地低吼:“杨三郎,没想到你竟是这种人!”

是他冲动了。是他没有忍住。杨静渊无从解释。他低声下气地地说道:“我知道唐突了你。我真心喜欢你。我会挣下自己的家业来娶你。你不要轻易许人好不好?你等我好不好?”

季英英反手盖着自己的嘴唇,气得浑身发抖:“你以为你是谁?你想来就来?想亲就亲?你把我当成什么?你凭什么要我等你?我有上赶着要嫁你吗?”

对,是他不好。是他自作多情。是他舍不得。杨静渊听到自己的声音像缠绵飘荡的雨,仿佛不属于自己:“赵修缘生了恨,会对你不利。我知道你母亲哥哥想尽快给你定亲,像朱二郎。嫁进杨家,我至少可以保护你。”

“呵,你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我的终身?”季英英怒极反笑,“你问过我么?杨三郎,我不想嚷嚷惊醒家人,你走吧。至于我的终身大事,自有母亲哥哥替我操持。”

杨静渊恨不得再扇自己一记耳光,明明不该是这样的场面,生生被自己给搅和了。自尊与骄傲也不容他再低声下气地去求她。他转过身翻出了窗户。

他站在檐下,雨水淋淋漓漓浇在他脸上,夜色里俊朗的脸上分明带着一丝难堪,一丝伤心。

他就这样怔怔地望着自己,像一只落水的小狗。季英英的怒气渐渐消散。她没来由的想起了赵修缘,想起了自己。眼泪止不住往下落。

她终是不爱他的。杨静渊突然转身,身影轻飘飘地翻过墙头,消失不见。

季英英缓步走到了窗前,喃喃说道:“嫁你,也好的。”至少他喜欢她。嫁一个喜欢自己的,还是锦王杨家的郎君,有什么不好吗?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生日,本来想多更的,实在抱歉了。周末哈皮。

★、第82章 一别

杨静渊回到家时,更鼓已敲过了三更。他进了院子,意外看到书房的灯亮起,诧异得扬起了眉。

听到脚步声,杨大老爷疲倦地睁开了眼睛。目光扫过他被雨水淋得湿透的头发,不觉一叹:“三郎,既然不舍,何必拒了亲事?”

被父亲猜到了。杨静渊面上一红。想起被自己一时冲动激怒的季英英,他黯然的想,许是没有缘份吧。

“听老管家说季家二娘聪慧,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娘子。真的不后悔?”

“大丈夫何患无妻。她对我无意,强求也枉然。我……不后悔。”

杨大老爷没有继续说下去,吩咐道:“换了衣裳过来。”

灯光下,父亲花白的头发衰老的脸让杨静渊难过起来。等到半夜三更也要等自己回来,定是不放心自己。他嗯了声,飞快地去换了衣裳,打散头发胡乱擦了两把,吩咐香油去厨房炖盅冰糖燕窝端来。

“不用啦。”杨大老爷从他手中拿过干布巾,示意他低头。

杨静渊愣了愣,乖顺地跪坐在父亲面前,任由他帮自己擦试头发。

“三郎,你的心情爹都知道。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娶了媳妇,就是一家之主了。男子汉大丈夫不能支应门庭,受不了这口窝囊气啊。”

杨静渊鼻子发酸,把脸靠在了父亲膝上:“爹,你都晓得了啊?”

杨大老爷小心揉搓着他的湿发。老来得子,三个儿子中,他最疼爱这个幺儿。可他是庶子,他只能分给小儿子不薄的产业,自己驾鹤西去后,能保他母子衣食无忧。妻子石氏的心思他一直都明白。可以宠,不能用。这是自己专宠柳氏二十年的代价。唯一亏欠的就是他的三郎。好好一个聪明儿子,任由石氏把他往不学无术的纨绔路上引。

可是三郎又这样争气。学不得织锦辩锦,学成一身好武艺。眼见着又开窍懂事起来。让他如何不心疼。

“爹并不反对你外出闯荡。离过年只有一个多月了。今年留在府里过年可好?将来离了家,就不知归期了。”

杨静渊闭上眼睛,泪水渐渐从眼里溢了出来。父亲年纪大了,喜欢子孙绕膝,一家团圆。为了留他过年,等他到三更,他怎能忍心不答应?

“我明天不走了。留在家里陪您。”

杨大老爷将布巾放在桌上,欣慰地笑了:“傻儿子。宋管事刚从长安回来,说二娘生了个大胖小子。你母亲打点好礼品,你明天和宋管事一起去趟长安,去瞧瞧你的小外甥。年前记得赶回来。”

“爹!”杨静渊感动莫名。他从来没有离开过益州府行过远路。父亲这样安排,是为了让他提前适应。路上有宋管事照应指点着,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杨大老爷将桌上一只小包袱推给他,慈爱地说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远行带铜钱不便,将这些金叶子贴身带好了。兑着使损些差价,胜在方便。”

嫡母对他从不吝啬银钱。杨静渊有一个花一个,没有就去账上支,着实没什么积蓄。出行前收拾行李,拢共只有二百贯钱,全让香油换成了银子带着。这一回出门他打算再到帐上支钱。可父亲却知道了。杨静渊看着那包金叶子,想要自创家业的心思更迫切了。

“爹的心意就不要拒绝了。”

杨大老爷说罢站起身,头有点晕眩。真是老了,他闭了闭眼消除了不适感,朝杨静渊摆了摆手道:“爹年纪大了,不早起送你了。明早向你母亲辞行就行了。”

杨静渊搀着他出了房门,送他上了软桥。

他小心地将披风给父亲拢好,堆了满脸笑:“听说东市西市繁华得要命,什么都有。爹,我从长安给你带礼物回来。”

杨大老爷呵呵笑道:“路上多听宋管事的,别任性,别闯祸。爹等你平安回家过年。”

“嗯。我一定早点回来。”

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杨静渊握紧了拳头。

正房的灯也没有熄,杨石氏靠在引枕上,眼皮半阖。几上的鎏金铜香炉烧着沉香,淡而隽永的香袅袅升起,让她的心越发沉静。

大丫头雪青匆匆进了门,低声禀了:“老爷回去了。”

杨石氏没有睁开眼睛。她五十多岁了,明显感觉精力不济。等到半夜三更,有一种难以支撑的疲倦。

“取二百两金子。把给大郎新做的狐皮毛氅包好。告诉宋管事,这回不走水路,走剑门关栈道,多挑些身手好的护卫。”

雪青应了,小心给她拢了拢被子道:“太太早歇了吧。三郎君有武艺,宋管事心细,路上出不了岔子。”

杨石氏叹道:“人老了,想的就多了。”

她又在心里过了一遍,确定再无事交待,终于沉沉睡去。

感觉只过了一瞬,杨石氏又听到雪青的声音:“太太,三郎君来辞行了。”她一惊醒来,疲倦地问道:“卯时了?扶我起来吧。”

雪青心疼地扶起她来:“太太只睡了两个时辰不到呢。”

杨石氏拍了拍她的手,强撑着起了床。

大厅灯火通明,杨家三兄弟两位嫂嫂几个岁数大一点的侄儿侄女都到齐了。宋管事谦卑地站在人群最后,目光时不时从杨静渊身上掠过。

杨石氏头一个点名的却是他:“宋管事,三郎君就交给你了。记得平安赶回来过年。”

宋管事应了声是。

“三郎。”杨石氏喊了一声,眼圈就红了。她起身上下打量着杨静渊,见他穿着墨绿织团花福字的箭袖长衫,披着黑色织锦雨披,眉心勒着同色嵌碧玉华胜,英姿飒飒。她理了理他腰间坠着的香囊叹道,“三郎,早去早回。”

杨静渊点了点头:“我给你们带礼物回来。”

杨石氏将装金子的包袱放进他手里嗔道:“把自个儿好好带回来就行了。莫要省吃俭用亏了自个儿。”

掂着重量就知道给的不比父亲少,杨静渊将金子塞了回去:“我身上银钱足够花用了。”

“母亲给你的,拿着就是。长安比蜀中冷,给你大哥新做了件狐皮大氅,你先穿着。回头再给你大哥做。”

杨静渊坚决不要:“这怎么行?”

杨静山笑道:“怎么不行,你出门先用着。回头给大哥弄块好皮子就是。”

狐皮轻,杨静渊抱着觉得心里沉。除了点头,他再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杨石氏笑道:“大郎二郎,你们送三郎出门吧。”

与嫂嫂们辞行,与两位哥哥一共出了正院。行到二门处,杨静渊突然转头,远远的回廊下,侍婢挑着一盏灯笼照出一团朦胧的光影。柳姨娘披着件银白色的披风倚着廊住站着。夜色未明,他仿佛能看到她含泪的眼神。杨静渊真的很想给她磕个头。她是姨娘,当着两位兄长的面,不会受他的礼。

杨静山看在眼里,拍了拍他的肩道:“三弟,我和二弟在前头亭子等你。去吧。”

杨静渊感谢地拱了拱手,飞快地走了过去。

虽然是母子,从小却在石氏膝下长大。杨静渊以前对柳姨娘并没有太多的感情。长大后,才慢慢感觉到亲娘与嫡母的不同。他站在柳姨娘面前,看到她激动地背转身抹去泪,拘束地叫他:“三郎君。”

杨静渊沉默了下道:“姨娘可还有什么吩咐?”

柳姨娘迟疑了下,鼓足勇气握住了他的手,轻声说道:“是只鹰,就得自己飞。姨娘委屈了你。别瞧着姨娘哭,你这样,姨娘心里其实很高兴。”

没有像嫡母一样塞钱拿衣裳关心体贴。却像一束阳光将杨静渊的前路照得光明。他握紧了她的手露出了明朗的笑容:“我会的。”

秋雨绵绵落下,杨静渊在晨曦时离开了益州城。他看着天光慢慢亮起来,却忘记了黑夜会在黄昏再次降临。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大家的祝福。今天帮父母搬家,没办法多更。明天会多更。

  如果觉得蜀锦人家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桩桩小说全集蜀锦人家乞丐丫鬟古代寻情记:不弃牡丹花下死:永夜焚桑记放弃你下辈子吧对风流王爷说不:玉台碧珍珑无双局小女花不弃指间秋阳落雪时节杏花春雨皇后出墙记女人现实,男人疯狂流年明媚·相思谋天上有棵爱情树微雨红尘蔓蔓青萝,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