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九月流火作品难消帝王恩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虞二媪摇头:“他身边有你照顾,衣食住行没什么不放心的,我进去也只能添乱,何必呢。只要知道他在好好养病就够了,我进不进去都没有区别。”

“这怎么能一样。”虞清嘉劝,“父亲虽然不说,其实心里也在挂念祖母呢。”

虞二媪苦笑着摇头:“他已经快十年没有见过我了,即便挂念又能挂念到哪里去?我们名义上是母子,实际感情恐怕还不及他和虞老君。罢了,都是陈年老事,不和你一个小姑娘讲古,年轻人不该听这些死气沉沉的话。他唯一的贴心人走得早,这些年身边也没有其他人,以后就多辛苦你了。”

感情的事如人饮水,虞清嘉身为晚辈,实在不好指点祖母和父亲的相处模式,只能笑着宽慰虞二媪道:“我知道,我会好生照顾阿父的,祖母尽管放心。”

虞二媪极淡地笑了笑,她将手腕上的佛珠套到虞清嘉手上,说:“你是个好孩子。我这个当祖母的失职,从小也没陪过你,这串佛珠陪了我十来年,在佛珠面前沾了许多香火气,便留给你护身用吧。”

虞清嘉一听吓了一跳,这样贵重的东西她怎么敢收,虞清嘉连忙从腕子上褪佛珠,却被虞二媪按住。虞二媪说:“这是我这个祖母的心意。我多年礼佛,没什么好给你的,身边唯有这串珠子最重要,你放心收下就是了。我在佛祖面前侍奉了多年,眼睛不会看错人,你是个好姑娘,以后有的是福气可享,你只管安心在家里住着,不必管那些妖鬼蛇神。大房那位印堂光亮却后继无力,即便一时得意也不长久,你不必和她多做计较。”

“孙女明白。”虞清嘉应下,虞二媪又交代了几句饮食禁忌,就一个人拄着拐杖,笃笃笃走远了。两边的丫鬟几次想要扶着虞二媪,都被她淡漠地推开。

虞清嘉看着虞二媪清瘦的背影,内心幽幽叹了口气。目送虞二媪走远后,虞清嘉才拥着披风往回廊走,白蓉跟在虞清嘉身侧,低声说:“娘子,白露传话过来,说四小姐的婚期定了,就在明年春天。白露还说,四小姐似乎私底下联系过广平王。她想延迟婚期,好歹把要给虞老君守孝的话圆回来,可是广平王不允。”

虞清嘉不冷不淡地应了一声,道:“她先前又哭又闹,作态那么久,死活不肯在老君孝期内定亲,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有多孝顺。结果现在,连半年都不到,她就要嫁给另一个男子。自打自脸,也不知道虞清雅自己羞愧不羞愧。”

白蓉不好评价,她想来想去,还是替自家深深不值:“娘子,那四小姐给虞老君下毒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随着虞清雅神来一笔成了慕容枕的侧妃,虞文竣的调查也只能中止。如果继续查下去,真的查到什么就难办了。先前虞文竣等人暗查时,虞清嘉也顺水推舟在引导局势,若不然,虞文竣怎么能真的这样巧,正好听到丫鬟指控虞清雅的话。这个计策本来是可以一举解决掉虞清雅的,而且还完全不会把虞清嘉牵扯进来。可惜现在,只能搁置了。

白蓉遗憾,虞清嘉本人倒很平静,她说:“尽人事听天命,何况这是突发情况,谁能猜到虞清雅竟然变成了广平王的妾室。她多行不义,迟早要自取灭亡,我们且看着就好。”

白蓉低头应下,心里生出一阵惭愧。她比虞清嘉大,结果却还不如虞清嘉看得开。虞清嘉说得对,虞清雅已经完全被她们掌握在手中,没必要为争一时长短而坏了长远大计。况且从公子的角度说,虞清雅成了广平王的侧妃,白露就可以名正言顺出入皇宫和广平王府,这对他们的大计越发有利。白蓉想通后就不再纠结,权当让虞清雅多活几天罢了。

白蓉还在烦虞清雅,而虞清嘉的心思早就飞到另一件事情上去。

虞清雅预知先机,平时生活可能不显,可是一旦应用到军事政局上,其实还挺致命的。而且,这对真正靠实力打战的人极为不利。琅琊王靠奇袭起兵,如果虞清雅将琅琊王的每一步行动都透露给广平王,这样一来,军事天赋平平的广平王就能牢牢克制住真正的天才,反而换来自己步步高升。这实在很不公平。

虞清嘉想的入神,突然哂然一笑。她暗暗笑自己,她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历史洪流中一粒小小的尘埃,哪有资格去担忧日后的天下霸主呢?琅琊王既然能不满二十就统一南北,自有其过人之处,她在这里操心什么。

虞清嘉深呼一口气,气息在清晨冰冷的空气中结成白霜。虞清嘉看着廊庑外残余的积雪,突然想到,前日下了雪,狐狸精在做什么呢?

曾经虞清嘉看到雪,会想风花雪月,会想瑞祥兆丰年,会想娘亲的梅花糕,可是如今见到雪,她第一件事便是想,狐狸精呢。

少年时见雪思愁,如今见雪只思卿。

116☆、思君

清晨时分, 丫鬟婆子们大早就起来, 用水将院子里外洗了个遍。院子外面热热闹闹的, 屋里虞清嘉也在丫鬟的簇拥下梳妆。今日除夕,按道理什么都该是喜气洋洋的, 奈何八月虞老君刚去世,二房众人身上都戴孝, 所以虞清嘉没有换太鲜亮的衣服,而是穿了一身白色的襦裙,浑身上下没有其他颜色, 只有袖口处用浅红色的线勾勒着绣球花。

白芷看到心疼的不得了, 她们家娘子这样漂亮,天生是众人焦点, 却在大过年都不能好好打扮。她暗暗对虞老君翻了个白眼,在首饰盒中又挑了只红宝石发簪插到虞清嘉发间,确保将贵气都压住后,白芷才肯罢手。

梳妆完毕, 虞清嘉站起身, 满屋人都不由发出一声赞叹。即便要守孝, 今日也毕竟是年节,虞清嘉身上的白裙质地极好, 光华内敛, 虽然不是大红大紫等富贵颜色,可是却自有一种低调的华贵。都说女要俏一身孝,虞清嘉长相美得过分, 换上白色的衣裙后越发衬得她檀发雪肤,唇红齿白。冬日的清晨光线暗,屋里没有点灯,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浮尘,虞清嘉站在那里,整个人都散发着柔和的光晕。

丫鬟们看得几乎失神,银珠好半天才找到自己的下巴在哪里,她咂了咂嘴,由衷叹道:“我怎么觉得娘子最近变好看了呢。”

白芷嗔了她一眼,佯骂道:“瞧你这话说的,娘子以前不好看吗?”

“那倒不是,娘子以前就很好看,可是现在不一样。奴婢嘴笨,不知道该怎么说,类似于以前看到娘子,奴婢会感叹长得真好,回头再看两眼也就没了。但是现在,奴婢看到娘子根本移不开视线,看的时间长了脑子会迷幻,甚至忍不住想娘子到底是不是人。”

银珠的话虽粗糙,但意外的贴切,众婢女被她逗得直笑,就连虞清嘉也忍俊不禁。白芷不轻不重拍了银珠一下,说:“也亏我们娘子脾气好,不和你计较,要不然敢说娘子不是人,看主子不扒你一层皮。”

不过白芷这样说归说,内心里却对虞清嘉十分自豪。虞清嘉这半年长开了许多,下巴变尖,眼睛变润,腰肢也变得更加柔软纤细,显然是少女初成,已经踏入成年女子的界限,曾经属于孩子的稚气彻底消退。类似于夜明珠上的灰尘被一点点拂去,再无任何东西阻拦在外,明珠顿时散发出灼灼光彩。

白芷骄傲地说道:“幸亏我每日看着娘子,要不然等隔上半年猛得再见,恐怕冲击得心都不会跳了。娘子本来就好看,如今长得更精致,这就叫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气死大房那些人。”白芷痛快地说了一会,突然感慨:“唉,也不知道日后哪家郎君有这等福气,能将娘子娶回家。”

虞清嘉眉尖微不可见地动了一下,眼中水光微漾。白蓉听到这话,轻笑着说道:“鹿失于野,天下共逐之。娘子这等美人,当然要由一等一的英雄来配。”

眼见这些丫鬟越说越不像话,虞清嘉脸红了,用力嗔了丫鬟们一眼:“还说?时间不早了,我还要给祖母和父亲请安呢。”

丫鬟们哄笑,白蓉也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白蓉也不好说自己如今的心情是娘家人还是婆家人,但是看到虞清嘉的表现,她根本控制不住想微笑。

如今庭院里一半人手都是东宫的人,所以慕容檐离开的悄无声息,后宅里消失了一个人的事情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白芷本来也和慕容檐不熟,唯有银珠念叨过“景桓去哪儿了”。东宫众人悄悄引导了几日,很快银珠也不再关心了。

慕容檐离开一事,就如一滴水落入湖心,除了最开始震荡出来的涟漪,很快就彻底隐没不见。可是白蓉知道,公子归位一事的影响远不像表面上这样平静。公子还在虞家的时候,白蓉每次看到这两人互动都忍不住怀疑,公子莫非还有个孪生兄弟?她认识的公子和六娘子面前的公子,真的是一个人吗?白蓉每天都被酸的牙疼,可是等公子走后,白蓉却有些心疼这一对了。公子回归军中,危机四伏,六娘子留在深闺,虽然安全无虞,却一直兴致不高。白露作为旁观者,每每看到都要揪心。

然而白蓉却始终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与其说她相信缘分,不如说她相信自家公子。公子喜欢的东西,从来没有落空过。白蓉想着,等仗打完了,公子就能来接六娘子。

白蓉乐观地等着这一天。

虞清嘉先去给虞二媪拜年。等虞老君发丧一事尘埃落地后,虞二媪亲自主持了分家一事。虞老君刚刚入土,尸骨都没有冷透,儿媳就提出分家,这在礼教看来当然是不孝。可是虞家其他族老们想想当年虞二媪和虞老君闹成什么样子,竟都觉得无可厚非。这对婆媳许久之前就已经决裂,十年来一句话都没说,虞二媪甚至为此搬入佛堂,不问世事。族老对虞俨虞二媪两夫妻的遭遇暗自叹息,现在虞老君已经死了,虞二媪想分家,那就分吧。

分家最麻烦的就是财产分割,尤其是虞文竣兼祧两房,大房祖产和二房私产界限非常敏感,李氏和其他人眼睛都不错地盯着,可是虞二媪却什么都没要,将佛堂里的佛像蒲垫一抱,便头也不回地走了。李氏几人警惕成那样,结果呢,人家压根不稀罕。

虞清嘉和虞文竣已经搬到外面,现在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正式分家的名头,虞二媪搬来后,二房和大房彻底两清。虞二媪搬出来后依然闭门不出,潜心礼佛,虞清嘉走到佛堂,虞二媪正背对着大门,闭眼敲木鱼。虞清嘉停在门口,跪在丫鬟递来的蒲垫上给虞二媪磕头:“孙女给祖母请安,恭祝祖母岁岁平安,福寿康宁。”

虞二媪依然闭着眼,木鱼声规律低沉。她点点头,让丫鬟将放着锦囊的托盘端上来,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话。虞清嘉低低叹了一声,将锦囊交给白芷收着,就轻手轻脚地离开了。既然虞二媪不愿意理会凡尘,那虞清嘉也不好再打扰她。

随后虞清嘉去给虞文竣拜年,虞文竣养了一个冬天,这几日身体好转很多,可是和夏天比起来还是瘦了不少。他穿着广袖深衣,形容消瘦,越发有神仙风范。

虞文竣看到虞清嘉不自觉露出笑意,相比于虞二媪,虞文竣要热情的多。可是他毕竟久病初愈,虞清嘉陪虞文竣坐了一会,见他露出疲态,就贴心地起身告退了。

从虞文竣屋里出来后,虞清嘉在廊庑中慢慢踱步。她走了一会,不得不承认,即便是除夕,她自己都无处可去。

二房人丁一向萧条,去年时虞文竣被虞老君用侍疾的名义捆在大房,境况比今年还不及,为什么去年她却并不觉得孤单清冷呢?虞清嘉停下脚步,抬头看向檐角的灯笼。灯笼被雪打湿,色泽深一块浅一块,在风中寂寂摇晃着。

虞清嘉突如其来地想起另一个人,狐狸精现在在哪里呢?今日除夕,他身边有没有人陪他庆祝,陪他过节呢?

.

怀朔的风冷且干,从戈壁呼啸而来,不屑于任何修饰,永远带着荒漠的冷硬和凛冽。北原天黑的早,才酉时就昏昏沉沉的了。几个孩子裹着厚厚的棉衣,在街上跑来跑去,比划着木剑玩攻城游戏。

街角的灯笼被风吹的左右晃动,撞在门框上噼啪直响,魏小郎脸红扑扑的,不知是被冻得还是跑得。巷子大院里传来一声嘹亮的呼唤声,魏小郎用力抹了把鼻涕,不在意地应了一声,就拔腿去追自己的伙伴。他转身转的太急,没留意身后的路,一不留心就撞到一个人身上。七八岁的男孩个头虎,远远的像个小炮弹一样冲过来,魏小郎“哎呦”了一声,还没等他刹住动作,脑袋就被一只修长的手按住了。魏小郎愣愣地抬头,先是注意到按在自己脑门上的那只手。

魏小郎家定居北镇,世袭军人,行伍世家。他身边的玩伴也多是如此,家中父兄都是军户,他们这些小孩子从小就舞刀弄枪,练习骑射,连七岁稚儿玩的游戏也是对垒攻城。魏小郎见惯了武人的手,连他的娘亲都有一双粗糙有力的手,可是他却从没见过这样修长白皙,漂亮的可以当做观赏品的手掌。

然而说它漂亮,这双手却偏偏有着惊人的力量。抵在魏小郎脑门上的手指又白又长,骨节匀称,但是按在魏小郎头上的时候,他费尽全身力气都没法扭一下脖子。魏小郎看着这双手几乎都呆了,对方见魏小郎不会再往自己身上扑来,便毫不在意地收回了手。

魏小郎视线下意识地跟着对方的手移动,他慢慢抬头,看到一副银色的铠甲,以及一张冷冰冰的,铁面獠牙的面具。

“小男郎,你是谁家的孩子?”

魏小郎听到声音吓了一跳,他转过头,这才发现那位戴面具的男子身边竟然还有一个人。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魏小郎虽然小,可是他也是军户家庭长大的,无论如何都不该犯这种错误。可是也不能怪魏小郎警惕心下降,实在是方才推住魏小郎的那位年轻郎君太过耀眼。有他在,任何人都没法注意到旁边的东西。

魏小郎虽然小,但是托生长环境的福,他并不怯生,于是也大着嗓门回道:“我是城东魏家的第六子。”

“魏家…原来是魏武诚的儿子。”那个笑眯眯的,看着就很忠厚靠谱的中年大叔对他说,“老魏倒把你养得实诚,虎头虎脑的。天快黑了,你再在外面跑,你娘就要出来打你了,快回去吃饭吧。”

魏小郎不服气地对常大比了个鬼脸:“她才不会打我呢!今天是除夕,我娘说今天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要不然新的一年都不吉利。”

常大愣了一下,“哎呦”一声:“今儿除夕?原来今天过年?”

那位带着银色面具,从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年轻郎君终于应了一声:“是啊,今日三十,明天就是光熹三年了。”

常大用力拍了下自己脑门,大呼小叫:“哎呦,我怎么把这么大的事给忘了。每天和一群糙汉子打交道,我都没注意要过年了。”

常大一边懊恼,一边拍了拍魏小郎脑袋,催促他赶紧回家。魏小郎非常不满地扒开常大粗糙的大手,他往后跑了几步,忍不住回头看慕容檐。

两人马上就要走出这条街,魏小郎站在后面,高声问:“你就是新来的那位少将军吗?我听阿父和大兄说过你。”

常大尴尬,魏家是六镇中有名的军户,曾经随着明武帝打柔然,立下不少功勋,只不过后来常山王夺权,朝政被尹轶琨把持,六镇这些世代从军的传统鲜卑家族日渐衰落。魏武诚在六镇军中小有地位,想来是他私下里和长子讨论朝政的事,结果被魏小郎偷听到了。

魏小郎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怀朔来了一位新的年轻将军,却不知道这对怀朔军镇代表着什么。常大有点尴尬,魏小郎竟然用这种语气和公子喊话,常大正打算打个哈哈糊弄过去,就瞥到身边人点了下头,波澜不惊地说:“是我。”

是他,从衣冠之地兖州回到北齐起家之地,北疆六镇怀朔的“神秘将军”,慕容檐。

隔着面具声音有些失真,但是常大还是能感觉到,公子并没有生气。常大暗暗称奇,公子如今涵养越发好了。常大一边想着,一边给魏小郎使眼色,打发他回家吃饭。

等魏小郎走后,常大落后一步跟着慕容檐,扼腕道:“我怎么就给忘了呢,我们一群粗人随便些没什么,可是公子出身尊贵,锦衣玉食,年节怎么能这样随便晃过去。我这脑子真是,竟然一点不记得。我脑子不好使就算了,为什么何先生这种精细人也没提醒?”

“无妨。”慕容檐平静地接话,“是我不让何广说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而已,没必要大动干戈。”

反正只有没有虞清嘉,任何日子都没有区别。常大粗神经,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依然大大咧咧地说着军中的事情。两人转过一道街角,眼前豁然开朗,已经进入怀朔镇主街。

常大东一头西一头地扯话说,慕容檐不搭话,只是静静听着。突然慕容檐脚步停住,常大愣了一下,一时半会都没反应过来怎么了。很快,身后传来咚咚的跑步声,郑二对着慕容檐刷地抱拳,然后凑近,低声说:“公子,人接过来了。”

慕容檐一直平静淡漠的眼睛中终于震荡出些许涟漪,耿笛被人从邺城截下,现在,起兵前最后一道准备工序也实现了。

117☆、殿下

耿笛身上的伤口已经被包扎好, 但眼睛还是无法视物, 这几天他转了好几个地方, 直到现在眼睛被蒙上,耿笛暗暗猜测, 恐怕这就要到了。

耿笛落到如今的局面,在意料之中, 又完全不在意料之中。至少,他可没想到竟然有人敢在皇帝手下截人。

耿笛从孤身进京时就已经做好准备,他辅佐了慕容家三代君主, 见证了前朝的衰亡, 见证了明武帝废帝自立,也见证了明武帝末年那场宫廷动乱。前太子尚且难免, 何况他一个外人呢?这大概是任何一个名将都难以摆脱的宿命,青年时抛头颅洒热血,壮年时四处征战,煊煊赫赫, 晚年却难逃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耿笛被急召回京固然有尹轶琨那个小人的功劳, 但是耿笛知道, 根源还在于当今圣上。耿家在潼关洛阳一代经营太久,皇帝已经起疑了。

但是耿笛自己却问心无愧, 他回绝了军中谋士激进的提议, 将子侄们留在边关,自己只带了寥寥几个亲信回邺都。他回到都城后立刻进宫面圣,慷慨激昂陈述自己的忠心, 提醒皇帝亲贤臣远小人。最开始这个办法确实有用,耿笛被困在将军府中,虽然行动受制,但好歹衣食无忧,每日还能逗弄半大的孙儿。可是形势越来越紧张,六月时耿笛被捕下狱,虽然后面在各方故友的奔走下放了出来,但是耿笛明显能感觉到,自己身边多了许多眼睛。

耿笛一举一动都被监视,他没法和外界联络,自然也没办法嘱咐边关的耿家军。后来,耿笛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赵军在边关散布谣言,耿家的子侄们以为耿笛被昏君杀戮,气愤不已,赵军趁机偷袭潼关。几天后耿家军艰难地夺回了潼关。但是这就像一个引子一样,从潼关开始,边境线其他地方也陆续爆发出规模不等的战乱,整个齐朝陷入动荡中。

虽然耿家军坚守在前线抗敌,但是皇帝的疑心彻底被点爆了。尹轶琨拼命鼓吹中秋之乱是耿家和赵军里应外合,耿家人早有不轨之心。皇帝本就多疑,听到尹轶琨的说法后杀心越来越重,即便和耿笛交好的老臣以命担保,皇帝也还是下令,处死耿笛。

耿笛得知这个消息后叹了口气,虽然伤怀,但并不意外,只是有点可惜齐朝的大好基业。他平静赴死,却在最后关头被一队神秘人救下。神秘人不肯透露身份,不肯和他多说话,但是对他的态度却很恭敬。耿笛看在眼里,心里渐渐有了猜测。

这队人一路向北,风越来越干冷,最后都带上了沙尘和干草的气息。最后一次转车时,耿笛被蒙上了眼睛,在周围兜了好几个圈子,终于在一个黄昏踏入实地。

耿笛知道,大本营终于到了。

耿笛眼睛上的黑布被撤下,因为长时间蒙着眼,突然接触到光线时他有点适应不过来。耿笛动用多年从军经验,迅速让自己恢复行动力,他蓄力到一半时,帘子外传来一阵哒哒的脚步声,随后一个小孩子掀开厚重的棉帘跑进来,飞扑到了耿笛腿上:“阿公!”

耿笛怔了怔,不可置信地将孩子抱起来:“七郎?”

“阿公,何叔叔说你今日回过来,你果然来了!”耿七郎抱着耿笛的脖子,亲昵地蹭着他的胡须。耿笛突然老泪纵横,他一生戎马,对几个儿子倾注的时间精力少之又少,后来好几个儿子甚至先于他死在战场上。唯有小孙子给了他人间最质朴的亲情,让他在京中这一段时间过得踏实又贴心。耿笛被朝廷带走时别无牵挂,唯独放心不下自己的小孙子。他年纪一大把,上过最凶险的战场,也上过最辉煌的庆功宴,他这一辈子已经活够本了,可是他的孙儿还小,不能跟着他一起死。

耿笛拜托了许多人,但是他心底隐隐知道,慕容家的人最心狠,他们不会给自己留有隐患,七郎多半是活不成了。耿笛被人劫走,已经心如死灰,可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今生竟然还能看到七郎。

耿笛在狱中被人拷打也没露过怯,如今抱着自己失而复得的孙子时,却控制不住热泪滚滚。他擦干眼泪,仔细地看着七郎,然后将他放到地上,说:“七郎,你阿娘也在这里?”

七郎点头。耿笛说:“先出去找你阿娘,阿公有话和他们说。”

耿七郎听话地出去了。等孩子走后,耿笛嗓音喑哑,缓缓说:“老夫可否请你们主公一见?”

门帘外走进来一个青衫中年男子,他对耿笛拱手作了个揖,道:“耿笛老将军,久仰大名。”

耿笛盯着青衫男子看了一会,笃定地问:“你便是七郎所说的何叔叔?”

“是何某。”何广站起身,温文儒雅,笑道,“老将军保家卫国,何某敬慕已久,却碍于身体不争气,无法亲迎老将军。请老将军恕罪。”

耿笛摆手,说道:“何公恐怕谦虚了。你们能从禁卫军的手里救下我,还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七郎和我小儿媳从邺城接出来,手段可见一斑。老夫一介武人,怎么敢当何公亲自迎接?”

何广听出来耿笛似乎误会了什么,他笑容不变,说:“老将军这样认同我们是我等之幸,不过,老将军,我并非主宰。我们主公另有其人。”

“哦?”耿笛意外了,他见何广身材消瘦,却自有一股胜券在握的气场,他便以为眼前这人就是此次行动的头领。没想到,何广竟然还不是主公?耿笛好奇了,问:“何公足智多谋,风度倾人,竟然还不是主公。能让何公甘心追随的人,不知该有何等风仪?”

何广笑而不语,他转了个话题,脸上的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老将军是聪明人,想来如今不必何某多说,老将军已经猜得差不多了。既然如此,何某也不和老将军兜圈子,不妨直说了罢。老将军对如今天下形势怎么看?”

耿笛脸色也沉下来,他眼神苍老但并不浑浊,如年老的鹰隼般,即便羽毛尽数脱落也不减其锐利:“我朝立国多年,下和南廷隔江而治,西和北周针锋对峙。我等不过一介武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哪里知道天下的形势?圣上接下来打算做什么,天下的形势就如何发展。”

何广笑容更加温和儒雅:“皇帝亲信奸佞,无故猜忌耿老将军,几度将老将军下狱不说,还差点害死将军。都到如此地步,老将军还是不肯另栖其主?”

耿笛良久不说话,过了一会,他目露感慨,叹道:“老夫一辈子打打杀杀,曾以为我最好的归宿便是死在战场上,死后能落个棺冢便是大幸。如今能再看到我年幼的孙儿已经是意外之喜,老夫感谢你们主人的心,可是,大丈夫一生但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你们主人想做的事,老夫不能答应。”

何广暗暗皱起眉,他们费了大功夫才将耿笛营救出来,就是看中了耿笛在西南边境的影响力。早就知道耿笛固执又愚忠,但是何广没想到他竟然这样难搞。如果耿笛不配合,那他们的起兵威胁很大,兵力也不足以抗衡驻守潼关的耿家军。

慕容檐离开兖州后,马上和军中人接头,悄悄回到慕容氏的起家之地,怀朔镇。怀朔是六镇之一,北疆六镇曾是前朝最重要的军事力量,鼎盛时王孙贵族、鲜卑权贵以及世家肱骨之才全都争相来六镇服役,朝中军中一大半实权之臣都是提拔自六镇。

六镇本就民风剽悍,自那时起发展成纯粹的军镇,城中没有民,家家户户都是军户,无论男女老少都习武练射。后来前朝迁都,一部分鲜卑贵族留在六镇,另一部分跟着前朝迁去洛阳。后来这部分迁都的贵族趁着改革攫取权力,成了既得利益者,反而是留在边关、镇守家园的传统鲜卑贵族被边缘化。之后六镇的权力被一收再收,六镇军户经济困顿,政治话语权流失,忍到最后忍无可忍,爆发了六镇之乱。

前朝迁往南边后沉迷享乐礼佛,军队怎么可能打得过以骑兵立足的六镇军,前朝皇室费尽全部力气镇压了六镇起义,但是也耗尽了自己的气数,反而在平乱过程中培养起一大批军阀权臣。比如如今的北齐慕容家,便是出身怀朔镇,最后被前朝招降,再比如慕容家的死对头北周贺兰氏,也是出自同属六镇之一的武川镇。

前朝虽然镇压了六镇之乱,可是也最终亡于六镇之人的手中。慕容和贺兰两个家族取而代之,步入兴盛,然而六镇却无可避免地日渐衰落。再加上朝中尹轶琨弄权,许多传统鲜卑家族被接连排挤,这些人私底下已经不满许久。何况还有一点,如今皇帝是明武帝第二子,一直都不是作为继承人被培养的,真正出面和众家族年轻子弟交际的乃是前太子。东宫之变爆发后,一朝天子一朝臣,常山王宠幸尹轶琨这等亲信,原本的军阀家族的地位越发尴尬。所以于公于私,不管出于私人情感还是前途考量,鲜卑族中暗地支持慕容檐的人都不少。当初慕容檐能在常山王的天罗地网中离开京城,这些人出力不小。

如今西南小股骚乱不断,周军也在边境虎视眈眈,皇帝疲于镇压叛乱,无力关心其他,这是最好的扩张势力的时期。而怀朔等地地处偏远,当地家族急需立功机会,还战力储备一流,简直就是天赐的根据地。慕容檐回归军中,第一站便是怀朔。明面上慕容檐只是一个年轻的新入伍的军将,可是有根基的家族都知道,这位究竟是何人。

慕容檐带着面具出入怀朔军营,许多人心知肚明,但是一点点风声都没有流露到城外。这也是军镇的好处之一,家家户户都习武,多年来彼此知根知底,脸生的外人根本探不进来。

何广原本还担忧北镇民风剽悍,桀骜不驯,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收服,然而这些事情在慕容檐亲临后迎刃而解。慕容檐独来独往,出入必带面具,有人对此不满,可是在慕容檐轻轻松松以一胜多,接连挑翻好几拨人后,所有的质疑都变成心服口服。六镇尚武,这些人难管教,但是只要被他们认可,忠心也毋庸置疑。

毕竟慕容家便是从怀朔走出来的,还是那时全镇的武力巅峰。慕容氏自从掌权后别的事不好说,但是武力从不会倒退。

小半年的功夫,北镇已经基本收服,这些人本来就和慕容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日后身家也系在慕容檐身上,可以说是慕容檐的亲兵。其他地方的兵力不足为惧,唯独耿笛麾下的耿家军,常年驻守边关,身经百战,兵强马壮,是个不小的威胁。

收服耿笛是他们计划中很重要的一环,甚至先前耿笛被皇帝下狱,也是他们离间计的一部分。何广今日奉命前来拉拢耿笛,没想到他感情牌打了这么多,耿笛还是不为所动。何广皱眉,最重要的一环出错,这可不妙。

何广不信,再劝:“耿老将军,我等仰慕您的高义,可是如今皇帝不仁,奸佞横行,残害忠良,你何必替差点害死你的昏君卖命?不如…”

“皇上如今所作所为都是被奸人蒙蔽,老夫只恨不能杀了那些卑鄙小人。”耿笛苍老的眼睛中迸发出逼人的光,“只可惜老夫无能,不能唤醒圣上。然而主不仁,臣却不能不忠。老夫就是死在尹轶琨那个孙子手上,也不会另投他营,背君叛国。”

耿笛闭住眼,一副“我意已决不必再劝”的神情,说:“老夫心愿已了,何公不必说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何广皱眉,耿笛固执的超乎他想象,颇有些难以下手。何广正打算放弃,门窗后忽然传来一声轻笑:“将军这一番话正义凛然,可是也不过感动你自己罢了。你口口声声为国为民,那我问你,你忠的,到底是国,还是君。”

何广吃了一惊,惊喜地回过头去。方才还态度如铁一般的耿笛猛地睁眼,眸子中迸发出不像是他这个年龄的亮光。目光如炬,锐利深邃,这才是属于一个名将的眼神。

“你是谁?”

何广快步走到门边,因为走的太快,都不小心呛了口气,忍不住开始咳嗽。他亲自拉开帘子,一边咳嗽一边说:“见过少主…主公,您怎么来了?”

耿笛蹭的一声站起身,目光灼灼地盯着门外。暮色四合,夜风猎猎,外面的天空早就黑的结结实实。因为背光,耿笛盯着那里看了许久,才慢慢看清对方的身形。

他一声银甲,头戴银冠,腰上束着繁复的腰带,侧边挂着一柄细长的刀。厚重的铠甲越发显出他修长的腿,劲瘦的腰,挺拔的肩膀。然而对方脸上,越覆盖着一张冰冷的獠牙面具。

耿笛瞳孔不自觉放大,手上的青筋鼓起:“你是何人?”

一只漂亮有力的手停在面具下方,他的手指在什么地方随意一扣,就这样取下面具。屋里烛花突然发出一声爆裂声,火光摇摇晃晃,地上的影子也变得跳跃不定。银色面具握住他手中,随意地转了一圈,他抬起眼睛,薄唇轻启:“耿将军,好久不见。”

耿笛眼睛瞪大,几乎目眦尽裂。他震惊地看了一会,猛然跪下身,脸上老泪纵横:“琅琊王殿下,您还活着!”

118☆、等我

耿笛跪在地上, 老泪纵横。自从章武七年东宫流血悲剧之后, 朝中再无人见过那位聪慧的小皇孙。坊间不乏传言, 说太子嫡幼子琅琊王并没有死,他还活在世间, 在合适的时机就会出来拯救苍生。甚至有人说明武帝给最宠爱的小孙子留了一笔秘密宝藏,将他藏在深山里, 故而这么多年皇帝都搜不出来。

民间说什么的都有,朝中也有人私底下讨论此事。耿笛内心里同样希望出现一个明主,终结常山王和尹轶琨的黑暗时代。然而耿笛自己也知道, 民间那些传言, 绝大多数都是百姓不堪皇帝暴虐统治,故而编出一个虚无缥缈的皇孙形象做精神支撑。事实上, 那个孩子失踪时才十三岁,这么多年的追杀下,哪里还能活下来呢?即便能活下来,朝不保夕, 时刻笼罩在被发现的阴影下, 又哪里能读书成材?

耿笛这次被人劫走, 他猜想过许多种情形,他想过或许有人要造反, 或许是某位皇子王爷想篡位, 再糟糕一点是柔然人、突厥人乃至赵国人。但是耿笛怎么也没想到,他在那张面具下面,看到的是这样一张美到极致的脸。

即便经年未见, 可是这样近乎超脱想象的美丽,此生不会再有第二人。耿笛至今深刻地记着他第一次见慕容檐的情形,那是在明武帝除夕年宴上,众王孙公子、文官武将都要出席,耿笛也受邀在列。东宫的礼乐钟鼓奏响时,同僚悄悄碰了碰耿笛衣袖,远远冲着人群指了一下:“那位便是琅琊王。”

耿笛抬头,看到了人群中的那位天之骄子。慕容檐那时才十二岁,骨架尚未长开,颀长挺拔,精致的雌雄莫辩。习武之人对长得好看的男子多少都有偏见,可是耿笛看到慕容檐,良久都说不出话来。

琅琊王美姿容,世人皆知。然而当他们看到慕容檐时就会知道,美丽的皮囊在他面前只是陪衬,那种漫不经心的杀气,危险又美丽的气场,才是慕容檐真正致命之处。

后来东宫的事情传来,耿笛深深叹息。他一度以为,琅琊王已经死了,东宫之案平反只是众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天底下哪有救世主。

谁知道,竟然真的有呢。

耿笛老泪纵横,一只手扶在耿笛的胳膊上,稳稳地将他扶起来:“将军请起。”

耿笛随着慕容檐的力道站起身,他垂眸看慕容檐的手,心里不无吃惊。耿笛戎马一生,几乎一辈子都在军营里生活,什么是真材实料什么是花架子他再清楚不过,简简单单一个扶人的动作,耿笛很明显感受到慕容檐惊人的腕力,以及胳膊上流畅有力的肌肉。

不知不觉耿笛心里的忌惮又上一层,隐姓埋名五年,慕容檐非但在天罗地网中活了下来,还无声无息地发展出自己的势力,连武艺都没有松懈。耿笛自问就是巅峰时期的自己也做不到如此,而慕容檐才十七岁,就已经有这样的心性手腕。

明武帝说的没错,小皇孙琅琊王最肖先祖,更甚者,超于他的祖辈们。

何广费尽口舌都没能打动耿笛,慕容檐只是说了两句话,扶了耿笛一下,耿笛就已经心潮澎湃,激动的眼神发光。两人相对坐下后,耿笛擦干眼泪,自哂笑道:“老夫失态,让琅琊王见笑了。”

“无妨。”慕容檐淡淡说,“耿将军一生保家卫国,苦守边关,乃是不二功臣,结果却被奸人陷害。是慕容一族对不起将军。”

“殿下这是说什么话。”耿笛连忙摆手推辞,“承蒙明武陛下不弃,将潼关等地托付给老夫。能为先皇效力,乃是我耿家一门儿郎的荣幸。”

慕容檐注意到,耿笛巧妙地换了个说法,他说的是“为先皇效力”。慕容檐笑了笑,应道:“将军客气,耿家满门的贡献我们都看在眼里,将军尽可放心。”

耿笛也笑,随后问起慕容檐这几年的经历,两人一来一回俱是暗话,每句话中都藏着许多机锋。说到最后,耿笛眼含热泪,感叹道:“殿下小小年纪便有这等胸襟见识,老夫自愧弗如。太子和太子妃殿下在天有灵,终于能瞑目了。”

何广一直站在旁边听着,听到这里,他眼神动了动,开口道:“公子成材固然是太子之所望,然,东宫和殿□□上的冤名亦是太子毕生所憾。不将这些污名洗刷干净,太子九泉之下如何能安心?”

谈话终于进入正题,慕容檐真身出来相见,耿笛追忆了半天先帝时期的事情,总不能是真的在叙旧。太子被老师诬陷有谋逆之心,百口莫辩之下自刎以证清白,整个东宫除了慕容檐,无一幸免。而东宫血案的元凶如今却高坐金銮殿,肆意行乐。想要为废太子平反,还能怎么平?

在座几人对此都心知肚明,耿笛方才对另投阵营拒之千里,可是如果幕后人是慕容檐,那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耿笛见到慕容檐的那一瞬间决心就动摇了一半,现在近距离听慕容檐谈吐说话,观慕容檐举止行为,耿笛剩下的那一半坚持也消弭于无形。耿笛固然想当一名忠臣良将,在史书上留一个好名声,所以皇帝猜忌时他慨然赴死。然而耿笛能死第一次,却无论如何都不想再试第二次。人死过一次才知活着的可贵,何况,死在那些个小人手里,也太憋屈了。

耿笛片刻之间就算了一笔明账,他死里逃生,即使回去继续效忠当今皇帝,皇帝也未必信他,到时候还会连累耿氏一大家子。相反,跟着慕容檐,能大展手脚,不必受奸佞小人的气,慕容檐本人亦是一个值得追随的明主。最重要的是,耿笛十分怀疑,他如果不答应,恐怕今日就走不出这扇门了吧。

双方都在不断博弈,现在何广捅破了最后那层窗户纸,耿笛也拿定了最后的决心。他站起身,对着慕容檐三跪三起,这是臣子拜见君王最正式的礼仪:“臣耿笛感于殿下高义,代表耿氏一族儿郎,愿追随殿□□侧,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

从秘密院落出来后,何广快走两步追上慕容檐,含笑对慕容檐抱拳:“恭喜殿下,喜得潼关十万兵力。”

慕容檐一直清冷疏离,听到这里他眼中攒出些稀薄的笑:“先生运筹帷幕,谨慎擅谋,此一役功不可没。”

两人对视而笑,默契地略过了这个话题。耿笛最开始遭遇危机的时候,其实慕容檐早就知道,如果他想,他甚至可以提前灾难消除。但是他没有,而是任由猜忌发酵,最后耿笛不得不回京明志,几番下狱,生死悬于一线。慕容檐一直袖手旁观,直到耿笛真的要遭遇危险了,才出手救下他。

毕竟没有对比,如何能区分出昏君和明主。没有大厦将倾,如何能力挽狂澜。

他们这场谈话进行了许久,慕容檐接到消息的时候刚过酉时,现在已经黑的看不见五指。何广身体不好,站在风里吹了一会,又止不住咳嗽。慕容檐让常大将身体差得像纸片一样的何广送回去,自己则独自一人,慢慢往住所走。

走进一条小巷时,身后的街道突然爆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新年已至,儿童的嬉笑声老远就能听到。慕容檐下意识地停住脚步,回头朝身后望去。

他所在之地是一片漆黑,连星光都照不进来,而几步之遥的街外,儿童穿着大红棉衣,到处跑着点爆竹。短短几步的距离,竟然像是隔了一个世界。

慕容檐静静地看着,忽然想看看今日的月亮。等他抬起头才想起来,今日三十,无月。

慕容檐望着深不见底的苍穹,过了一会唇角轻轻一勾。他怎么会犯这样愚蠢的错误呢?可是每次想她的时候,他就想看月,看风,看一切可以传很远的东西。万中大概只有一次的几率,他身边的这阵风会拂过她的发梢,他凝视的月亮也会照进她的眼睛。即便可能性很低很低,他也想试试。

因为,这是他唯一可以接触到嘉嘉的方式了。慕容檐解下自己随身佩戴的短刀,屈指在刀刃上击出清越的敲击声。

去年的现在,他刚刚为虞清嘉挽起长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再不济,七月份的时候,他都在嘉嘉身边,听她唱子夜歌。

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慕容檐在心底无声地说,嘉嘉,等我回来。

.

新年来临时,城中佛寺撞起悠长的钟声。伴着余韵绵长的钟声,满城烟火齐鸣。

虞清嘉坐在窗前,抬头去看天上的烟火。烟火在她脸上投下一阵阵光晕,她的眼睛亦闪闪发光,仿佛倒映着浩瀚星辰。

仅仅是想着他的事情,虞清嘉嘴边就忍不住露出笑意。狐狸精那么不耐烦礼节的人,现在一定已经睡了吧。

虞清嘉手里握着去年慕容檐为她绾发时的那只白玉簪,朱唇轻启,低声唱歌。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狐狸精。”虞清嘉望着烟火,对着空无一人的室内,低声说,“新年快乐。”

--------------------------------------------------------------------------------

作者有话要说: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不见东流水。何时复西归。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节选自《子夜歌》

119☆、赐婚

光熹三年, 三月三日上巳节, 虞清嘉跟着虞家众姐妹去城郊水边濯尘。众娘子们聚在一起, 忍不住就说起各色八卦。

“听说这几日北方又不安生。年关时下了场大雪,柔然人冻死了许多牛羊, 从二月开始,柔然骑兵就总是骚扰边关。”

一位娘子坐在水边, 随口说道。她们虽然是闺阁女子,可是父兄都在朝做官,时下也不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等鬼话, 所以世家女子并不排斥政事, 说起朝廷大事,她们也都能接上两句。

另一个虞家的姐妹见怪不怪, 说:“柔然不是一直这样么。朝中光盯着赵国和南朝,没有精力追究北方,所以柔然经常抢了就跑,朝廷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最开始说话的那个娘子抿嘴一笑, 道:“这你就不知道了, 如果只是柔然骚扰, 那没什么好说的,可是这次却踢到了铁板。六镇那一带不知从哪里兴起一只队伍, 击退了柔然人, 还将柔然的地盘抢下来不少。”

其他女子疑惑不解:“这是好事啊。”

“哪有这么简单,这支来历不明的队伍打退柔然,朝廷奇怪, 派人去召对方主帅说话,但这只军队却将朝廷官员拒之门外。而且,他们渐渐往南推进,其心不明。”

娘子们小小地惊呼一声,交头接耳道:“这不是叛军吗?”

“对啊。”说话的娘子弯腰拨水,水花落在湖心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她说:“真是多事之秋,去年秋天赵国生事,到现在西边的仗都没有打完。如今北方又兴起了其他势力,唉,接下来的事情不好说。”

“这有什么。”坐在旁边的一位女子不以为意,“不过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朝廷总是能将叛军镇压下去的。”

这些女子们说朝廷局势的时候,虞清嘉坐在一边,静静听着。听到那个女子称六镇军为“乌合之众”,她不禁失笑。

白芷见虞清嘉摇头轻笑,笑容中似有深意,疑惑地问:“娘子,您笑什么?”

“没什么。”虞清嘉不经意地说,“只是听到有人将六镇出来的军队当做农民兵,觉得匪夷所思。”

其他地方也就罢了,但那可是六镇,世代从军,家家户户都能上马打仗的军镇,无异于齐赵两朝的发家之地。这个地方闹出叛乱岂是小事,如果皇帝还是不上心,那恐怕就该改朝换代了。

虽然朝中多线开战,情形实在说不上好,但世家女说起此事的时候依然漫不经心,口吻如闲聊一般。战乱年代起义和叛乱太常见了,动不动就改朝换代,然而龙座上的人换来换去,天下总要有人来治。世家垄断了政治资源和升迁途径,官场中八成以上的人都沾亲带故。无论皇帝是谁,都得仰仗这些人来传达政令,治理天下,不怪门阀世家对皇帝这样轻慢。

众女说了一会,话题不可避免地偏到其他方向。一个女子兴致勃勃地说起:“都说乱世出英雄,虽然北方兴起了叛军,可是也涌出几位英才。邺城最近有一位少年将军炙手可热,听说他本是幽州人,但是父亲早亡,叔叔正值盛年,他被排挤得没有办法,只能自寻出路,去邺城递了投名状。”

虞清嘉站起身,正打算离开,听到这句话身形顿时僵住。她回过身,追问道:“他叫什么名字?”

说话的女子被虞清嘉急切的语气吓了一跳,她想了想,说:“我也不知,模模糊糊记得他姓赵,名字好像是什么廷…”

虞清嘉眼睛不自觉瞪大。家里是武将,父亲驻守边关却早早亡故,被叔父迫害不得已背井离乡,每一步每一环都像极了狐狸精。而且,他出现的时机也很巧,去年时这个人在邺城异军突起,而狐狸精离开,也正好是去年秋天。

莫非,他便是狐狸精?

女子敲敲头,神情看起来非常苦恼:“我之前还记得的,怎么一下子想不起来了,赵什么廷来着…”

“敬廷。”一个人从旁边的树丛中走出来,她脸上表情奇怪,接话道,“他叫赵敬廷。”

众女看到来人,河边气氛顿时一静。说话的、玩闹的声音都停下,几个女子本来蹲在石头边玩水,看到虞清雅后她们站起身,粗粗点点头,就当做打过招呼,一转身走了。

虞清雅和广平王的婚约传出来后,不光虞家内部炸了锅,其他世家也百思不得其解。往常和大房走动的人自动划清距离,就连虞清雅婚期将近,也没有多少人给虞清雅添妆送祝福。

虞清雅一出现,方才还热热闹闹的水边顷刻清净了。提起赵敬廷的那个女子不好扭头就走,勉强回应道:“原来他叫赵敬廷,果然还是四娘消息灵通,连这种事情都知道。”

这句话说不好是恭维还是挖苦,对方说完后,打了个哈哈就转身走了。虞清嘉默念这个名字,赵敬廷。原来,他姓赵?

虞清雅脸色铁青,等人都走了,她看向虞清嘉,轻讽道:“六妹姿态高洁,对众世家郎君不假辞色,为什么现在却打听起一个外男的消息?”

虞清嘉以前就因美貌出名,现在她容貌愈盛,“虞美人”的名声越传越广。借着上巳节踏青的名头,已经有许多郎君以各种借口来见虞清嘉。虞清嘉虽然笑着,但是对所有人都保持距离,随和却疏离。美人在水一方,可观而不可亵玩,更让众郎君念念不忘,不能释怀。

其他娘子们见了当然眼红,然而再嫉妒也无济于事,反而因为虞清嘉无差别的态度,渐渐吸引了一批世家女和虞清嘉交好。众人都知道虞美人不落凡尘,对任何追求者都不怎么搭理,今天她突然问起一个男子的名字,还真不同寻常。

虞清嘉没有理睬虞清雅,转身就想走。虞清雅不依不饶,快步堵在虞清嘉身前,脸上的表情阴阳怪气:“六妹怎么着急走?你不是一直不冷不热吊着人么,怎么现在沉不住气了?”

虞清嘉觉得虞清雅简直不可理喻,她忍无可忍,回击道:“朝廷新得一位少年将军,我为圣上高兴,故而想探听一二。怎么,四姐觉得我替朝廷着想不对?”

虞清雅一噎,这种话她当然不敢说不对,真正的原因两人心知肚明,可是虞清嘉搬出这么冠冕堂皇的名头,虞清雅顿时不好再刺。虞清雅这段时间看什么都不顺眼,今日偶然听到了赵敬廷的名字,内心里那股无名邪火烧的更甚。她忍不住恨恨地想,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和她作对?为什么她总是遇到薄情郎?

颍川王是这样,广平王是这样,连前世她的丈夫赵敬廷也是这样。

前世大概同样是这个时候,北齐各地烽烟四起,动荡不安,而耿笛被皇帝下狱,连着耿笛一系的武将全部被牵连。四处起义不断,而朝中却无武将可用,赵敬廷就在这种时候脱颖而出,一举成名。虞清雅随着虞文竣搬到邺城的时候,赵敬廷已经成为邺城中炙手可热的新贵。虞清雅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总之有一天赵敬廷突然向虞清嘉提亲。虞清雅和李氏对此气的不轻,虞清雅又是姐姐又是大房,虞清嘉就该什么都不如虞清雅,怎么能让她嫁的比虞清雅还好呢?

那时候虞老君还没死,虞清雅和李氏一合计,去虞老君面前哭惨。虞老君偏心长孙,便自作主张应下了这门婚事,只不过将结亲人选换成了虞清雅。

那时候虞清雅见京城中人人追捧的少年新贵成了自己夫婿,心里说不出有多得意。可是等赵敬廷发现未婚妻人选被撤换,他哪里能咽得下这口气。然而木已成舟,赵敬廷毕竟年轻根基浅,不能公然和虞家撕破脸,只能忍着不满和虞清雅完婚。等成婚后,赵敬廷每看到虞清雅就被提醒一次,他和自己心里的虞美人彻底无缘了,而这一切,都是拜眼前这个女子所赐。赵敬廷对虞清雅十分冷淡,婚后没多久就另置妾室,搬出去住了。

虞清雅最开始拿捏架子,后来阴阳怪气,直到最后心如死灰,彻底变成和李氏一样的怨妇。

如果只是这样也还好,虞清雅知道许多夫妻都是如此,相敬如宾,彼此见面不说一句话,可是她嫁给赵敬廷不久,琅琊王复辟。琅琊王当政后大肆清洗政敌,邺城的血腥气都没散干净,他便高调向虞清嘉提亲,迎娶虞清嘉做摄政王妃。

虞清雅顿时跳脚,她的丈夫对她不好,而虞清嘉却高嫁。高嫁就算了,暴戾专断的琅琊王还对虞清嘉百依百顺,对比如此鲜明,虞清雅都快嫉妒疯了。虞清雅听到京中流传的琅琊王和王妃的事迹后气得眼睛红,她气不顺,回婆家后便越拿捏架子,想从赵家身上找补。然而这样只能让赵敬廷越发厌恶她,如此恶性循环。

现在,赵敬廷又出现了,虞清雅听到熟悉的名字,忍不住恍惚。她这一辈子殚精竭虑,提前两年就开始替自己谋划,可是最后,她的处境并没有变好,反而似乎更糟糕了。

至少,前世她是以正妻之名嫁给赵敬廷,虽然夫妻感情不睦,婆媳之间也说不上融洽,但是赵敬廷至少供着她,婆婆也处处忍让她。而现在,广平王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愿意给她。

虞清雅之前在虞老君灵堂前又哭又闹,为了替老君守孝都不忍嫁人,当时还有好多人赞她孝顺,结果一转眼,半年不到她就要进王府去当侧妃。

这样的对比太过讽刺,众人看着她时总带着微微的笑意,虞清雅尴尬,可是广平王听都不听她的苦衷,虞清雅能怎么办?

上次她见到广平王时,广平王正好在兖州调查地动,如今广平王心满意足回京,正等着大展拳脚,压榨虞清雅的药物意义,怎么会允许虞清雅因守孝而推迟婚期。

  如果觉得难消帝王恩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九月流火小说全集难消帝王恩科举反面教材全解恶毒嫡妹纪事拯救美强惨男二,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