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安妮宝贝作品得未曾有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古琴是清净的乐器。叶老师的内心很安静。不像有些人,行为上感觉不到什么失衡,但心是躁动的。这也是为什么跟她谈话的时候,听不到太多多余的东西。

我喜欢她的生活。她过得很清净,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实在难得。她人实在,有点理科生的气质,有些科学和客观。年纪这么大了处理家务还井井有条。洗衣服时小洗衣机大洗衣机分着用,因为小洗衣机省水。很多事情她觉得理应如此。是简单而真实的。

见面通常就事说事,描述性装饰性的语言听不到。身体不好了就谈身体,要看病了就讲找医生。她一般不喜欢拒绝人,但真觉得这件事不能做,也会拒绝。这样也好,没有什么烦恼。即便有也是生活中很具体的事情。比如有的人可能觉得没人疼是烦恼,她就会觉得天气冷了,家里那么多电风扇怎么收是个问题。

古琴申遗的时候,北京出了一个文件,要列出传承古琴的这一代老人的名录。很多比她年轻的人都在其中了,但她对这件事也不太积极。她很少做很张扬的事情。教琴也是因为学生慕名而来。她自己说不招揽,但人家大老远来了,就教他。”

我说,感觉她是一个撇去自我的人。很多问她的问题都打了擦边球。如果想听到她自己的一些观点,她会不知不觉溜走。

但古人有言论,弹琴之法,必须简静。认为琴曲的表达之中,中和是比冲澹、浑厚、正大、良易、豪毅、清越、明丽、缜栗、简洁、朴古、愤激、哀怨、峭直、奇拔等更高超的境界。善之至者,莫如中和。在叶老师的琴声中,有一份这样的简静与中和。

桐含说,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她在古琴上造诣很高,却没有过多感想。一个把某件事做得特别好的人也许就不会想描述,就像得道高僧会在深山里头待着,不会出来。

“真正达到了某个境界,觉得事情就是这样,该怎样就怎样。她经常说一句话:自己弹自己体会。你不觉得跟学佛的人很相似吗?最终要依靠自己去悟。”

第二天,叶老师需要休息。我在苏州的时间留出空当,不想荒废。早上起来,先去琴社经常举办雅集的怡园走一圈。

她曾多次提起怡园,因为它一直延续着与古琴的因缘。其间被时代冲击,也是几起几落,经历各种破坏和荒败。一九三五年,这里曾成立过今虞琴社,后又式微。四十年代,被改成游乐场所,成为“苏州大世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各地琴社从一九七八年起慢慢恢复。这座被捐献给政府的园子,重新修缮,对游客开放。从一九九二年开始,琴家们聚集于此,恢复了雅集。

坐公车前往。车上没有太多乘客,一路停停走走,经过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也很闲适。下车之后,略略步行一段,便到了这座清代光绪年间建造的园子。看解说,是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的旧宅遗址上建立的,花了九年时间和二十万两银子。园名来自《论语》中“兄弟怡怡”一句。

不知为何,那日游客可说是寥寥。

人迹稀少的园子。高大碧绿的中国梧桐树,叶片在阳光下发出亮光,格外优美。所有空洞下来的园子,即便被游客人潮日日充斥、洗刷,也依然是荒废。如此便有一种幽幽的惆怅。不改初衷的,是建造起它的主人们的深意。腊梅,荷花,松柏,山石,时时处处,寄托着精神趋向的寓意。

各种意趣之地,复廊,石舫,亭阁,精巧微妙。一处坡仙琴馆,里面曾旧藏宋代苏东坡的玉涧流泉琴。边侧是石听琴室,窗外庭院里立两方湖石,清奇脱俗,如同聆听琴音状。可见当时的主人,对古琴的欣赏爱慕。

琴有十四宜弹。“遇知音。逢可人。对道士。处高堂。开楼阁。在宫观。坐石上。登仙阜。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清朗。当清风明月。”即便是对物,也要“惟乔木怪石、江梅崖挂、松风竹雪、槐阴萝月之下,猿鹤麋鹿之前可也。其他妖艳之花凡类之物切宜忌之”。

它是这样有讲究的乐器。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音。如此,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也是理所当然的。那本就是一种高远的超脱的追求。

人们赞颂它的音色“中正平和”“虚静简淡”“清微淡远”。而通过这振动的余音,试图触及到的,不过是自己的心。

在面壁亭里站了良久。亭子里设置了一面很大的明镜,正对石壁,人也可以面壁对镜。镜子两旁有两行诗。扫地焚香无俗韵,清风明月有禅心。

廊壁上嵌有王羲之、怀素、米芾等书法的刻石,逐一欣赏。有一处是石韫玉手抄《佛遗教经》,那一年他七十五岁。在道光十年的元旦抄完这部经。细细观赏石碑上的每一个凝神的字迹,心里生起感动。

所谓琴道,“至于未悟,虽用力寻求,终无妙处。”“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这般禅意的深远,好像除了感悟,也不能再有什么解释和说明。

中午在同德兴,吃了一碗爆鱼面。

下午去拜访叶老师的女儿蒋大姐。

她邀请我去她新开的服装店。以前的工作是会计,退休以后教琴。因为喜欢服装,也开始自己设计。店面房租比城中心便宜,租下来开始做这件事情。一些棉麻质地式样传统的上衣,下摆处有写意的水墨画,一枝荷花、一簇牡丹或者几株芦苇。

市场里的店铺大同小异,但她的店与众不同的是,挂着一些工笔画。这些画大多是她的父亲在一九九六年画的,有一幅画是母亲画的。“我设计的衣服上的这些图,本来想让爸爸画。但他眼睛不好,画不了。”

她带来母亲小时候练的琴,小春雷。“我外公带她一起在地摊上买的。他们那时没有钱,这是很一般的琴。”店里还放着她自己的琴,教学用的。学生会来这里学琴。

她活泼而健谈,说起以前的事情。

“我爸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包头,我在那里出生。气候实在太冷,觉得不适应,后来调到南方。四岁跟着父母到江西南昌一家拖拉机厂,待的时间最长,十九年。

改革开放后调回父亲的老家苏州。苏州是个好地方,现在哪里都不去了。

父母的感情相当好,很谈得来。我爸上海交大机械系毕业,虽然不懂音乐,但知识很丰富。我妈只有中学水平,我爸喜欢讲故事给她听。以前在家吃饭,他讲《水浒传》《三国演义》。

每首曲子都有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我爸是很清楚的。我妈跟他说这一段是什么意思,我爸一听不像,他们就会讨论起来。有次练习《思贤操》,弹到孔子哭颜回,我爸说感觉不到伤感。他会这样提意见。”

在南昌时,每个礼拜全家人都要一起出去看场电影。父母穿得很漂亮,也把孩子打扮整齐。邻居中没有人像他们这般心态安宁享受生活。看完电影在外面吃饭,之后回家,她去玩,他们休息。每个礼拜都有这样的一天。

后来到了苏州,也常去园林。父母欣赏自然和风景,她在旁边玩耍。她记得父亲那时会开始述说,为什么这个园子这样做,如此解说出很多历史,引出一段段故事。“每次跟他们出去都是一种享受,能学很多东西。”

母亲是清爽安静的一个人儿。年轻时漂亮,从来不化妆,不擦粉,皮肤却很白。穿衣服也好看。她记得母亲有一匹缎子,张大千在上面画的芍药花,做了一身旗袍。文革时,这件旗袍成了负担。母亲不知道可以把它藏在哪里才是安全。后来就找不到了。

记忆中母亲每天就是上班、下班。下班后买菜烧饭,做家务,吃饭时会聊聊厂里和家里的日常琐事,谈起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家里一直有一种充分交流的气氛,跟现在电视机冲击家庭,晚饭时家人很少相聚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晚上母亲有时候把琴拿出来弹,父亲在一旁听。

母亲很照顾父亲,两个人互让,有话聊,在一起开开心心。“很难得。现在都年老了,互相作伴和照顾。这是白头偕老。”

她跟母亲学习弹琴,从小到大,陆陆续续也有三十多年。自己也弹琵琶,有时跟母亲合奏。母亲弹的那些曲子她基本上都会,其他老师的一些新曲子也在陆续学。她收了三四个学生,都是初级的。有一个学完初级但是没坚持下去。

她的性格好。大概父母感情好的家庭,带出来的孩子就会这样暖和、单纯。我请她弹奏了一曲,此后她又多弹了两曲。

  如果觉得得未曾有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安妮宝贝小说全集得未曾有月童度河安妮宝贝中短篇作品眠空清醒记蔷薇岛屿莲花告别薇安二三事彼岸花八月未央素年锦时春宴,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