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雾满拦江作品权谋高手李鸿章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第四主题:表扬自己,把李秀成返回南京夸张成负创而遁。这里边隐含有说谎的技巧,他说李秀成负创,彰表自己战绩,别人只能听着,你没办法亲往太平军老巢调查,就只能由着李鸿章胡吹一气。为了强调自己的功业,李鸿章着重强调了敌众我寡之态势,并为下一主题事先做好了铺垫。

第五主题:上海城防态势分析。这个分析的目标主要是洋人,点明了英法联军色厉内荏的本质。太平军数量稀少,洋人就气势汹汹;太平军大至,洋人就急忙找个地方躲了起来。最后的结论是,洋人是靠不住的,上海的安全还是要靠自己,也就是靠他李鸿章。

第六主题:深刻自我表扬。主要是阐明自己的职责,一要保护上海每月二十万的饷源,二要率师离开上海往援镇江,这两个任务是不能兼顾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朝廷只要答应不要这每月二十万饷银,我李鸿章立即送给太平军,绝不耽误一秒钟,你朝廷到底让不让老子送吧?所以最后的结论,就已经是不言自明了。

第七主题:镇江态势分析。这个分析针对的是朝廷命他去镇江整顿军队的决定。理论上来说,在行政公文中明确否定领导决议,是不理性的行为。但李鸿章已经在前面引发了朝廷对曾老九的嫉恨与警觉,这时候的态势分析,恰与朝廷的思维相吻合,非但不会引发领导反感,反而让领导顿时生出英雄所见略同的知己之感。所以说,不是不能否定领导的决定,重要的是否定的方法与时机。如果你在领导改主意的时候提出来,领导保准大喜过望。

最后一个主题:严厉打击不和谐因素。这个不和谐因素,就是镇江的冯子材。冯子材比不了曾国荃,曾国荃是有靠山的,有曾国藩替他撑腰,对曾老九下手只能采用暗示的手段,万不可明着来。可冯子材就惨了,老冯属于政治上不清白、有污点的人。他以前是天地会的叛逆,是跟在张国梁后面跑跑颠颠的小老弟,张国梁投奔太平军,冯子材就跟着投太平军。张国梁投官兵,冯子材又跟着当官兵。而今张国梁战死,可怜的冯子材就成了没娘的孩子,谁逮住都要狠踹两脚。

李鸿章挑冯子材下手,是因为冯子材先惹到了他,提出要求让李鸿章去镇江与自己会师。这项工作是李鸿章超级讨厌的,所以李鸿章对冯子材无丝毫好感,干脆栽赃硬说冯子材让他去镇江,是向他筹款,朝他要钱。李鸿章敢这么乱讲,就是欺负冯子材没有上奏言事的权力,既不知道李鸿章在搞他,也无法替自己辩白。

这个损招,在民间又有个说法,叫打瞎子,骂哑巴。但《孙子兵法·形篇第四》对这一招极为推崇,名之曰: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什么叫易胜者?你骂他无法还嘴,你打他无法还手的倒霉蛋冯子材,就是这么个活生生的易胜者。

如此八大主题纵横交错,必然得出两个结论:镇江不应该去,上海不应该走。而这两个结论,李鸿章的片折上硬是一个字也没提。

他只分析,让领导自己来做结论。

之所以说李鸿章是奏折高手,是因为经过他的分析之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只能是唯一的。相形之下,行政公文最闹心的结果就是,你费尽牛力分析了半天,领导拿起来一看,居然得出了与你完全相反的结论。这种情况,会把人活活气死。

总结李鸿章这篇堪称教科书的经典公文,其要义有三:

第一,必须要使用最简单的语言,越浅显,越平白,越具有说服力。

第二,必须要使用众所周知的材料,只说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材料越简单,结果越精确。

第三,只摆事实,只讲道理,而不妄下结论。在官场上,任何情况下得出的结论,都可能是错误的,只有没结论,才是最正确的结论。

曾国藩的报复

写完了片折,李鸿章摩拳擦掌,开始在历史上大大地露脸。

洪秀全强迫李秀成返回南京,成就了李鸿章的一世英名。李秀成带走了整整二十万人马,导致上海周边太平军的数量优势迅速转为劣势。

昔日在淮上六年,李鸿章始终被数量不少于二十万的太平军衔尾追杀,最熟悉的战争模式就是疯狂逃命,何曾想到过有朝一日,他也能够享受到追杀太平军的快感?

几日之内,淮军不停追击太平军,连克泗泾、广富林、塘桥、大桥等地。各地太平军根本不敢接战,只顾向着苏州城老巢如飞似的奔逃。这导致京城内外,皇宫朝廷,不断接到李鸿章的捷报。这时候就算是李鸿章哭着喊着想去镇江,朝廷也绝不会允许。

于是李鸿章写信给老师曾国藩,曰:此极痛快之事,为上海数年军务一吐气也。有此胜仗,我军可以自立,洋人可以慑威,吾师可稍放心,鸿章亦敢于学战。

可是曾老师现在正急得以头撞墙,他不停地写信给亲爱的弟弟曾国荃,央求曾国荃切莫孤军深入,快点儿回来。盖因李秀成已统十三王二十万大军,号称六十万,走宜兴,绕溧阳,赴援南京。另有线报说李秀成所谓的六十万,其实不过是三十万。拜托,不管是二十万还是三十万,都是以十万为单位,曾老九会被人家活活打死的啊。

曾国藩日记载:睡不能成寐,竟夜候沅弟廿九日信,竟无音耗,寸心如焚。

这时候的曾老师,已经在心里恨透了不听话的李鸿章,连把李鸿章撕碎的心都有。

据曾国藩帐下第一幕僚赵烈文爆料,此时的曾夫子,已经在开始搜集证据,要打掉李鸿章这个不听话的学生。眼看着老师陷入如此困境,他只顾自个儿在上海乐和,这种烂学生,留着有什么用?

揆帅屡调黄军门翼升不至。信札凡十三次,而李少荃径具片奏留,揆帅甚怒,拟参革职褫去黄马褂,不准留苏,来皖察看差遣,已缮稿矣。

事情真的严重了。曾老师这边奏折已经写好了,单等着搜集到足够的证据,就立即上疏,一举端掉李鸿章反动集团,并要求把犯罪分子李鸿章交由曾国藩本人审判批斗。到了那一步,曾老师想踢李鸿章的屁股就踢屁股,想打李鸿章耳光就打耳光,揪耳朵,扯胡须,尽可随心由意。

而这时候的李鸿章,虽然大败太平军,但他仍然不过是个署理江苏巡抚。对于他在江苏任职期间的工作表现,还要等考察期满,由曾国藩这边组成专家小组,写个评语,才能交由朝廷的吏部,根据这个评语来决定最后的结果。

可现在学生跟老师之间已经闹成了这个模样,曾国藩还能同意李鸿章转正吗?

圣人的智慧很简单

李鸿章或许不知道,老师已经写好了弹劾他的奏章,但是他知道,老师最后一定会给他一个良好的评语,强烈推荐他转正为江苏巡抚。

他的依据是什么?

是他相信老师的智慧。

曾国藩,圣者也。圣人这种动物,虽则稀少,却也无甚离奇之处。说透了,圣人比起普通人,就是在智慧上高出那么一点点。

的确是一点点,智慧这东西,真的不用高出多少,一点点的差异就够了。孟子曾经曰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个几希,就是一点点的意思。

比如说吧,人和黑猩猩相比较,基因相似度高达98.8%,差异度也只不过是1.2%。但就是1.2%这么微小的差异,把黑猩猩永远地留在了树上,而人类却穿着衣服,手持火器打打杀杀地闹成一团。

照此推算起来,圣人与普通人的距离,绝对不到1.2%,达到了1.2%这个界限,圣人就不再是圣人,而是另一个物种了。而曾夫子这种类型的圣人,虽然智慧高居芸芸众生之上,但同样也承受着普通人所无法逃避的诸多人生困扰,诸如生老病死,诸如嫉恨情爱,等等。由此可见圣人与普通人的距离,实在是近到了不能再近的程度。这就证明了圣人的智慧,真的只比普通人多出那么一点点。

那么这一点点的智慧,到底是什么呢?

单从曾夫子的人生历程推究起来,他与普通人之间这一点点的差异,大概能归结为两个范畴:

第一,曾国藩能够把人与人区分开。

第二,曾国藩能够把人与事区别开。

先说第一条,什么叫把人与人区分开来呢?用句老话就是,冤有头,债有主,是谁的事情,你就找谁的麻烦。不能张三捅了你一刀,你去砍李四。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太多的人犯这种错误,明明是张三在砍你,你非哭着喊着去砍李四。结果你跟李四拼了性命,让张三在一边笑得打滚。

真有这么糊涂的人吗?

应该说,很少有不犯这种糊涂的人。比如说南京的洪秀全,他以天父之子自居,称所有人为同胞兄弟。这似乎很有感召力,但同时,洪秀全又给他的同胞兄弟们列出了敌人:清妖!请注意,这个清妖是洪秀全按照他自己的标准划分的政治阵营,只要你在朝廷有职务,就符合清妖的标准,同胞兄弟就有义务铲除你。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太平军在杀害清廷官员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是这辈子头一次见到这个官员,都不认识,却硬要杀了人家,你说这脑子正常吗?

凡是以政治立场划分阵营,以群体或是阶级来区别敌我的,都是犯了无法区分人的错误。一个叫张三的官员砍你,你却去找另一个叫李四的人来砍,理由是他们都是清妖,都是统治阶级或剥削阶级。一旦你被这种古怪的思维所蛊惑,智商就会大幅跳水,沦为邪恶者流的走卒,拿自己的生命跟素不相识的人砍来杀去,却让蛊惑你的不良之人坐享其成。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所谓冤有头,债有主,这话说起来简单,但绝大多数人活一辈子都未必能够弄明白。往往是放着自己的人生课题不去理会,却一门心思去找与你无关的人的麻烦,让洪秀全这样的人占尽便宜。试想,洪秀全之所以能够在南京城中于美女簇拥中恣意淫乐,就是因为太多的人,没弄清楚冤有头债有主这么简单的问题,一厢情愿拿自己当洪秀全的同胞兄弟。既然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他的女人不分给你,却让你替他流血拼命呢?

所谓把人和人区分开,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是绝大多数人活一辈子也无法做到的。举凡做不到这点的人,活得甭提多别扭了,许多人已经被活活搞死了,还在哭哭啼啼地哀求自己人不要搞自己人。拜托,天底下有搞死你的自己人吗?能分清这点的人,就绝不会与居心险恶要搞自己的人为伍,而是与对自己友善的人在一起,这样的一生,活得平安而又幸福。

聚集于南京城中的太平军,几乎个个都有无法把人与人区分开的毛病。所以南京城中才会出现恐怖的大屠杀,东王杨秀清满门被杀得精光。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记载:

东贼(杨秀清)军令,凡伪官率众出而败回者,不准入城,必待寇他处获利乃许入。时北贼(韦昌辉)寇江西败回,亦不准入,颇怀愤怨。得洪贼(洪秀全)函,即晚率三千余人遽入南门。趋围东贼宅,自携数贼入,杀东贼及其妻小。先是,贼取八九岁小儿数十,将阉之为内侍,不得法,皆死。故是宅中服役者皆女人,尽杀之。绕宅为东贼侍从馆,闻变各持械出,北贼挥众击避。天既明,函首致天贼,请标为老奸头,榜诸罪状示众。下令扃各门,凡老奸所属,无论官兵男女悉自首,匿者连坐。数日,拘得两万余人。

看看杨秀清所做的事情,何等地邪恶可怕。他捉来数十名少年,割去孩子们的生殖器,想把这些孩子弄成太监,因为不得法,把这些可怜孩子生生害死。于是杨秀清把自己的居所弄成了女儿国,全都是女人围绕着他。结果被所谓的北王韦昌辉杀入,连同侍候他的女人一并杀净。

有人称这是太平军之中的内斗。举凡持这种说法的人,都是犯了无法区分人与人的错误。你看他们都杀成这样了,世上有这样的自己人吗?

对了,这段记载中提及,东王杨秀清的两万部众被拘了起来,这些人后来结果如何呢?

据简又文先生根据传教士裨治文之《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纪实》及麦高文《太平天国东王北王内讧详纪》两书所编纂的《太平天国全史》中记载:

当有东王党五千余人(即到场欣赏刑罚者),被诱卸下军械而被监视。有两座大朝房是特别指定为收容他们之用。等到全部进去之后,外兵即围攻、屠杀,在一座房内者,毫无抵抗,束手待毙;而在其他一房者,则奋斗至死。东王之带甲步兵既芟除净尽,其余党随被大规模地屠杀。其残酷惨状,无以过之。他们虽见有煌煌圣诏,允许受保护,而男女老幼被斩首者无数。行刑者辄为小童(按:太平军中有小童军,最凶勇),以杀人为嬉戏娱乐事。有好些个受害者高叫冤枉,呼吁上帝。又有些则请求那几个外国人行刑,以冀速死。

屠杀是如此地惨烈,这些死者临死前的呼冤之声,惊天动地。为什么他们感觉到自己冤?就是因为他们的脑壳不灵光,莫明其妙地认为那些屠杀自己的人是自己人。而视城外那些与他们无冤无仇,友善对待他们的人为敌人。一个成年人活得连敌我都弄不明白,这叫人说他们什么好呢?

而洪秀全刻意唆使孩子杀人,其目的,也是为了搅乱这些孩子的脑子,让他们无法区分仇人与友人,让他们听从那些坑害他们的人,去杀害善待他们的人。所谓“冤有头债有主”这六个字,说起来再也简单不过了,但只一个南京城中,就有数万人因为没弄明白这六个字而死。一个让数万人弄不明白而死的道理,能说是简单的吗?

道理这东西,说起来越简单,实行起来越是艰难。曾国藩之所以成为曾国藩,就是因为他弄清楚了这些简单的道理。这是我们需要明白和注意的。

只要事情做对了,这个人就对了

再说第二个把人和事区别开。什么叫把人和事区别开?就是要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人性是复杂的,是易变的,是没有标签的,有标签的是事。如果你错误地替人贴上标签,那你这辈子可就不好办了。

比如说,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简又文先生撰《太平天国简史》,书中称,洪秀全早在广西金田团营,就挑选了三十六名美女为妾,号为王娘。攻克南昌之后,复又挑选六十名女子,强掳为性奴。而洪秀全于南京的日常生活,就是以虐杀女人为乐。据此,简又文先生得出结论称,洪秀全生活作风严肃,简直是一个严格的道德主义者。

一个强掳民间女子近百人,淫欲无度的色情狂,怎么会被简又文先生称为作风严肃呢?照这么个扭曲的思维来分类,监狱里的强奸犯色情狂,岂不都成了圣人?

因为简又文先生认为,洪秀全崛起东南,与清帝国叫板,是正义者的行动。事先替洪秀全贴上了正义的标签。洪秀全既然是个正义者,那么他必然是生活态度严肃的,必然是个严格的道德主义者。标签已经贴上了,结论就无可更改。不管洪秀全玩弄多少女人,都是作风严肃;不管洪秀全虐杀多少女性奴,都是严格的道德主义者。

在简又文先生这里,论据与论点完全背离了,其原因就在于简又文先生犯了糊涂,错误地把标签贴在人的脸上,而不是把标签贴在事情上。

事实上,真正的客观常识是,一个人做什么事,他就是什么人。一个人救死扶伤,他就是在做善行。可是突然间他又强暴民女,那么他就是强暴犯。强暴犯和善人都是他,这才是人性的复杂所在。同理可证,洪秀全剽掠民间女子,淫欲无度,那么他就是个大色狼,这才是从事情推导出来的最简单的结论。但是简又文先生缺乏这个最基本的常识,他是先下结论,发现论据与结论不符,也只好硬着头皮搁在这里,因为简又文先生不是圣人,只是普通人。

重复一遍,一个人做什么事,他就是什么人。这就是把人和事情区别开来的最基本法则。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真正能够按此思考的人少之又少。如果你已经学会遵循此法则来思考问题,那你就已经接近圣人了。

曾国藩之所以与大众拉开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迈入圣者的境界,就是因为他考虑明白了这么简单的两个问题。

而李鸿章是知道老师的思考特点的。所以,他也知道他拒绝出兵镇江,置曾老九于危险之地而不顾,激怒了曾国藩。但李鸿章更清楚的是,曾国藩恨他是恨他做的这件事,而不是恨他这个人。

曾国藩只对事,不对人。

所以李鸿章知道,今天他做了件事,曾国藩认为是错的,因此痛恨他;等明天他再做另外一件事,曾国藩认为是对的,就会喜欢他。所以,他丝毫也不把老师的恼火与愤怒放在心上,尽管放手去做自己的事。

只要事情做对了,这个人就对了。

这就是圣者的智慧。

一个光明磊落的坏蛋

泗泾之战,最让李鸿章得意的是,淮军击退太平军,将被困于松江的常胜军解救了出来。这使得常胜军队长华尔对李鸿章的视角一下子由俯视转为了仰视,并主动提出来配合淮军进攻。

于是华尔来见李鸿章:卑职参见大人。

李鸿章:…华尔,我听说你是中国人。

华尔:然也,大人,不惟我是中国人,连我的副队长白齐文,也是中国人。

李鸿章:好像中国人不缺你们这两头蒜,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华尔:大人,你不认为常胜军与淮军之间,可以展开友好的合作吗?

李鸿章:合作?怎么个合作法?

华尔:大人,我们常胜军拥有犀利的枪炮,以及江面上的四条炮艇,“高桥”号、“海生”号、“升得利”号、“飞而复来”号。此外英国兵舰“恩脱康”号也始终与我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配合我们作战。正如我们要说的那样,大人,我们拥有攻城的最强大的火器,但由于兵员数量不足,始终无法把优势发挥出来。而大人亲统的淮军,其作战之勇猛,已经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倘若我们双方密切配合,优势互补,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战果。

李鸿章:华尔,本官有句话,要先跟你说明白了。本官来到上海时,就没指望你们常胜军,而且事实上,你们常胜军被困松江,连只老鼠都没逃出来。而本官的淮军,单凭了手撕牙啃,硬是将十倍于我的太平军于上海城下击溃。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过你们,往后也没这个需求,你听明白了本官的话没有?

  如果觉得权谋高手李鸿章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雾满拦江小说全集权谋高手李鸿章别笑这是大清正史人心至上:杜月笙汉武帝:皇权的逻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